北方松树病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松树病害•松材线虫枯萎病、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acicola)、松烂皮病(Cenangiumferruginoum)松树赤枯病(Pestalotiopsisfunerea)、松类疱锈病(Cronatiumspp.)等.•一、当前我国松树病害流行的种类•森林病害流行诱因分为:•病害流行诱因和寄主主导型病害流行诱因。二、病害流行的诱因森林病害流行诱因病原主导型寄主主导型三松树主要病害种类及危害现状•松树病害在我国有数百种,包括叶部病害、枝杆病、根部病害、种实病害等几大类。在北方主要有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针叶树病害。下面就常见的几种松树病害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A叶部病害1、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分布及危害:分布广泛,危害兴安落叶松等。树木叶部感病后提前30-60天落叶。•病原:半知菌亚门的松穴褥盘孢菌(Dothistromapini)。•症状:针叶上最初产生退绿点斑,随后中心变黄,接着变成红色至红褐色。在老病针上,病斑扩大成带状,其上产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侵染循环:病菌以•防治措施:加强检疫,防止病苗外运;选育抗病品种,日本落叶松较其他落叶松抗病;及时清除病株落叶;化学防治,用百菌清或五氯酚钠烟剂防治,用石硫合剂、福美双药剂喷洒等防治。感病症状2、松落针病•分布及危害:国内主要分布在东北黑龙江等地,危害樟子松幼苗。•症状:7月份多数在针叶尖端变成浅褐色或在叶两面出现淡黄色退绿斑,后变成黄褐色至褐色斑。8月中、下旬干枯的松针上产生褐色小突起(分生孢子器),9月中旬产生灰黄色梭形斑(子囊盘)。•病原:子囊菌亚门的扰乱散斑壳(Lophodermiumseditiosum),无性型为LeptostromarostrupiiLophodermium•侵染循环:以菌丝、子囊盘、分生孢子器在松针上越冬,第二年春天在松针上形成大量新的子囊盘和分生孢子器,与潮湿天气,孢子释放,进行初侵染。孢子放散集中在6-7月。潜育期1个月左右。病针上的子囊盘是在第二年春季发育成熟的。•发病条件:孢子成熟、放散及侵染与湿度密切相关。湿度高,病害就重;苗木长势、水分状况与病害密切相关。一般认为,松针细胞内膨亚降低,有利于病害的发生。•防治措施:适地适树,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营造混交林,减轻病情;化学防治,在侵染盛期释放烟剂或喷洒百菌清、多菌灵、退菌特等药剂;生物防治,用Pseudomonassp.和Bacilluscereus发酵制剂,稀释一定浓度喷洒。3、樟子松红斑病(松针红斑病)•分布: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我国东北等。•寄主:樟子松、红松、油松、赤松、偃松、红皮去杉。•病原:松穴褥盘孢菌(DothistronapiniHulbary)。病菌在针叶表皮下生,并始呈腔室状,逐渐突破表皮外露成盘状。分生孢子盘黑色,单或几个并生在一个子座上。子座黄褐色,分生孢子无色,线形,直或略弯曲。•发病规律:以菌线和不成熟的分生孢子盘在病叶内越冬,5-6月上旬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叶内。潜育期60天以上。•症状:病害发生在二年生以上松树,多发生在叶尖端,开始出生退绿变黄的小点状斑,呈水渍状。病斑中心变褐色,边缘淡黄色,病斑处常流松脂。后变红至红褐色,病斑与病斑之间仍呈绿色,呈红斑带。在一株树上,由树下枝条针叶发病,渐向树冠上方发展,重病树呈火烧状。重者死亡。•防治措施:检疫措施,加强圃地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苗木抗病性。可喷波尔多液(1:1:120),孢子散放期喷百菌清1000倍防治。•4、樟子松疱锈病•分布与危害樟子松疱锈病是樟子松人工林的重要病害。危害二针松。内蒙、黑龙江、辽宁、河南、陕西、四川等地有分布。樟子松、黄山松、云南松、马尾松和思茅松等。•病原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flaccidum(Alb.etSchw.)Winter]。在樟子松上的锈菌,其冬孢子寄主为转主为芍药[Paeonialactiflora]及山芍药[P.obovata],为集合种。锈孢子双核,具2—4芽孔,只有1芽管优生在樟子松病皮下的菌丝为多年生,有隔,单核,在寄主细胞间隙生长,以棒状或丝状吸器伸入细胞吸养。•发病规律:锈孢子放散56天,5月15日至6月20日为放散高峰期,水平传播30米,垂直分散5米。•防治措施:用氯化钠水溶液或结晶可杀死芍药根;用十二吗啉千倍液涂干效果好,松焦油,焦化腊、机油加玉米荠油均有效,但产生药害。修枝是促进林木生长和防病的理想措施。B枝杆病害5、落叶松枯梢病•分布及危害分布于东北、内蒙、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等地。主要危害落叶松人工林,造成枯梢.对内检疫对象。•病原:落叶松球腔菌(Botryosphaerialaricina),子囊菌亚门隔孢腔菌目葡萄孢腔菌属真菌,有假侧丝,子囊排生。无性型为大茎点属(Macrophoma)座囊菌目落叶松球座菌GuignardialaricinaSawada子囊束生,无假侧丝。发病规律•病菌以未成熟的子囊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梢及顶部残留枯叶的表皮下越冬。6月下旬子囊孢子开始成熟,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大量飞散和传播时期。子囊孢子借风传播,分生孢子还需雨水的溅滴。•由伤口侵入,潜育期半个月,7月中旬左右,发病枝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在分生孢子器成熟的同时还产生性孢子器,性细胞配合后,在新梢病部产生子囊腔。防治措施•检疫:以落叶松苗木、接穗、原木和小径木为对象,清除病株和病梢,防治病害外传。•清除侵染源:苗圃周围有感病的落叶松防风林时要及时防治,或更换其他树种。•避免在风口处造落叶松林,用阔叶树做保护带.营造针阔混交林。•选育和栽培抗病树种。日本落叶松较抗病。•药剂防治:6-7月中下旬喷雾2次,可用福美砷、甲基托布津、百菌清防治;小面积可以采取涂干的方法进行防治。敌克松或甲基托布津每株树4mg。6、落叶松癌肿病Lachnellulawillkommii分布:欧洲、俄罗斯、日本、加拿大、朝鲜、中国东北等。病原:韦氏小毛盘菌(Lachnellulawillkommii),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子囊果杯状,内质,盘内黄色,外污白色。如图所示。子囊含8个子囊孢子,长形,无色,单孢。侵染循环:以菌丝和未成熟的子囊盘在病皮上越冬,第二年5-6月子囊孢子成熟,借风力传播,通过死芽等伤口侵入。菌丝体多年生,一年四季在病部者档见到发育不同阶段的子囊盘。•症状:枝条和3-5年生树干发病时,发病部位下陷,皮开裂,背面略肿,常有松脂溢出生有黄色的子实体。严重时病部以上全部死亡。主要危害9-30年生的林木。•发病规律:子囊孢子的释放与降雨有关,6-9月是韦氏盘菌孢子释放期,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最适温度为9-19度。•防治措施:凡地势地洼潮湿、发生冻害、日灼伤、虫伤等的林地内发病重,因此造林时应避开这些地方造林;应严格检疫,防止病菌随苗木外运;营造交林;病树要及时处理,深埋或烧毁。干上的病部可以刮除,划破后涂防腐油、杀菌剂等。7、樟子松枯梢病病原:松色二孢菌[DiplodiaPinea(Desm.)Kickx]引起的。寄主:樟子松、红松、长白赤松、黑皮油松、杜松等。侵染循环:通过伤口侵入寄主,潜育期8—14天,繁殖期24—27天。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越冬,翌年5月下旬开始,病菌从前一年的病树上飞散出分生孢子,借雨水淋洗、飞溅和风传播。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35℃,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0℃—25℃。发病规律:病害在7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高峰。症状:该病能引起松树枯芽、枯叶,枯梢。分布: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南非等27个国家。防治措施:营造混交林、及时抚育伐和透光伐等营林防治,喷75%百菌清等化学防治。适地适树,合理密度造林;匣造混交林,选育抗病树种,检疫措施,划分疫区保护区,严禁病苗上山造林;伐除病树。化学防治,5月下旬开始用百菌清等药剂防治或用克菌丹等树冠喷雾防治。7、樟子松溃疡病•【病原】可能是混杂芽孢盘菌(Tympanis.sp)、铁锈薄盘菌(Cenangium.sp)和暗色单梗孢(Phaeomoniellasp.)。•【症状】该菌子囊盘自皮下突出,散生或簇生,黑色圆形、黑褐色或黄褐色,子囊棍棒状,无色,其中子囊孢子4个左右,单行排列;孢子无色,单孢,椭圆形,侧丝丝状,无色,因此判断该病原菌为子囊菌。•樟子松天然林病害主要危害樟子松的侧枝,从伤口侵入。该病的典型症状是樟子松侧小枝枯萎死亡,枯死后呈现黄褐或红褐色,在死亡侧枝的基部均出现梭形溃疡斑,溃疡斑长度约2~5cm、宽0.5~2cm,病斑长与树枝平行。溃疡斑树皮部加厚,有的流脂,有的不流脂。当年新发枝梢没有发病,病害危害的枝均为2年以上小枝。发病初期梢上针叶出现断斑,灰褐色或红褐色,断斑两端为黄绿色,后期出现叶枯、梢枯和枝枯现象。病害症状发病部位及症状•【发生规律】该病危害4年以上的幼树枝干。病原菌以菌丝体在感病植株病皮内越冬,第二年春出现松针枯萎病状,3-4月上、中旬,由皮部生出子囊盘。子囊盘5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熟,并释放孢子。子囊孢子可持续放散3个月左右。孢子借风力、雨水传播,在水湿条件下萌发后由伤口侵入植株皮中,越冬后再显病状。病原菌常在树木的下层侧枝上生存,积极分解枯枝上的死皮,促进天然整枝,所以又称之为修枝菌。当松树因旱、涝、冻、虫、栽植过密或土壤瘠薄,导致生长衰弱时,它便能侵染衰弱的枝干皮部,引起烂皮病状。此外,因蚜虫和蚧类的危害或雪压,造成幼树生长衰弱时,该病就急速扩展,造成巨大损失。•【寄主】樟子松、红松等。•【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防治】(1)加强监测预警。采取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密切注视樟子松病害的发生动态,防止其扩大蔓延;监测时要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为科学防控提供可靠情报。•(2)科学防治。鉴于树木生长势更加衰弱,为防止病害进一步加剧,5月上中旬孢子飞散盛期前应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采用波尔多液或百菌清;对于山高坡陡树木高大,发生面积较大时建议采取飞机防治和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方式。•(3)抚育管理。已感病枝最好进行修枝处理,对发生严重濒临死亡者进行间伐;即通过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改善樟子松的生长势,提高林木抗病能力。•(4)提高检疫能力。设立检疫检查站和除害处理基地,积极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8松材线虫枯萎病•松材线虫枯萎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松材线虫引起黑松(Pinusthunbergii)大量枯萎死亡。现该病已在大陆14省市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发生,面积达7万hm2,死亡松树1600万株,目前已严重威胁到安徽黄山、浙江西湖等风景名胜区的安全,以及整个中部及南部的大面积松林。C松苗病害•病原:茄丝核菌、尖镰孢霉、腐菌等。•寄主:落叶松、云杉、红松、樟子松等针叶树,还能寄生多种农作物。•分布:全国各地。9、落叶松苗立枯病尖镰孢霉(FusariumoxysporumSchl.)茄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症状:芽腐型:未出土的幼芽在子叶附近的胚茎呈现出褐色腐烂致死;猝倒型:幼苗出土后1-2个月,茎没有木质化,地际根茎处发生水渍状病斑,发生缢缩倒伏。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期或后在茎的上部或叶部出现白毛状物,茎叶萎蔫腐烂死亡。立枯型:又叫根腐型,已木质化苗,根部皮层腐烂,与木质部脱离,用手一拔易将苗拔出。•防治措施:1、培育壮苗;2、加强田间管理:选择地势较高而平缓、排水良好的土壤或沙壤土;不选用前作是农田地作苗圃地;使用的农家肥应腐熟且施用均匀;播种前用203%的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处理。3、药剂防治:波尔多液每半月喷施一次,共喷2-3次;代森锌400-600倍液、50%的退菌特600-800倍液、65%的敌克松500-800倍液防治。•谢谢大家•请各位专家、同仁指正!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