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和企业管理下面试着从管理的角度看看新三国给我的一些启发。三国教导我们:年轻人可堪大用。干事用年轻人,他们目标明确,精力旺盛,建功立业心切,自己想很多办法。当时的教育也不错,大家认字识理就好了,不像现在培养了很久,书呆子不少,动不动就要待遇讲条件,诸葛亮他们也就要求能给一个位置,展平生所学而已,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是真正的抱负。孙权18岁当政,诸葛亮27岁参与赤壁之战,周瑜当时30岁左右,鲁肃40,而曹操同志已经53了。毛主席说:赤壁之战是青年人打败了老年人。能用的人,不要管他13岁还是31,汉武用霍去病,只二十几岁就狠狠打击了异族,和他舅舅卫青被皇帝封为“全国联合总司令”(想起李国庆和爱人的头衔都是“当当网联合总裁”,所以对古代职衔“大司马”有此独特译法),成为“帝国双壁”。年轻人精力集中,有了目标就投入研究,不像年纪大的人,上午要剪彩,要会个同学,中午有个饭局,下午要去钓鱼,傍晚迎送个领导,应酬一二,周末要去澳门赌一把,晚上还要“开会”,11点回家了,精力用完了。事务间隙把任务交给年轻人了,年轻人他职务不高,职责不大啊,不太会花太多心思去研究。事情做好了,打赏也是杯水车薪,不如自己多想办法实现自我去了。三国还教导我们:要重视专才教育。诸葛亮把马谡和姜维带在身边,随时教导。曹操让司马懿当太傅,专门教育他儿子曹丕权术。曹操临死的时候对他儿子直说:“了不起、了不起”。“老子英雄儿好汉”也算是一种专才教育了,孩子从懂事的7、8岁开始一直到17、18岁都是在老子面前耳濡目染,吃饭作息都是管理、用人、权谋、资源分配、点子、谋略等等话题,能不了解个中奥秘吗?而一般人只有在上大学,才能接触到一点,还是羞羞答答的半遮半掩的。当代中国也有不少年轻人,像韩寒、丁俊晖都是没有受过所谓正统教育的,都成了人中龙凤,后起之秀大有人在。我问一个理工科刚大学毕业的:你背背元素周期表“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他说:“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我说:“完了?”他说后面忘记了。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的正统教育。要大家学成全才,结果什么都不是。而中途辍学的,大多成就了独特气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辍学搞电脑软件,外国的教育也这样?书读的多不会混的很差,但冒尖的鲜有。扯远了,我收。三国又说:要成事,需要用能干事之人。曹操让蒋干去江南去做说客,无意中蒋干自封为特务,窃取了“重要军事情报”回来,结果让曹操错杀了蔡瑁张允,这是曹操此时的不智,实际上是太骄傲了,有几个人枪就楞充大个,打仗得靠脑子,用能人,侬晓得不?像诸葛亮这样的,军师兼三军总参谋长兼总后部长兼中央气象台台长的人物,曹操没有得到,绝对是他的大不幸。刘备用黄忠引诱敌军深入,几乎全歼吴军,似汉武帝时期打击匈奴时用飞将军李广带3万人冲敌阵一样,都是用了能干事的人参与,战争胜利了。能干事的人,都有他们的特质,孟尝君时期的鸡鸣狗盗,虽然角色不大,但把戏耍得好。周瑜同志有大能力,就是气量太小了,当然这些是文艺作品的描述了,符合刻画人物性格冲突的一般原则,来源生活,高于生活。细分一下,这里有能干事的技术型人才,有管理型专才,要求不能一样。比如管理型的,你道德要好,要善于哭鼻子,能摔孩子笼络人心。比如技术型的,就是你要能干成一个专项的事情,蔡瑁张允能练水军,张飞能耍丈八蛇矛,黄忠善骑射,郭嘉思维敏捷能谋善断出谋划策,这都是技术专才。做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没有叫板和讨价还价的资本,回家练两年再出山吧您哪。三国又说:忠义之人是人们心中的长久记忆。关云长绝对是人们心中的忠义化身,是武圣,是好兄弟,是神仙,是忠勇,是灵魂。后世人把他供在了关帝庙,成了帝王,成了中国人心中永久的记忆。有楹联赞关羽:刘为兄、张为弟,兄弟们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吴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义,单刀匹马汉江山.查查历史脸谱,古代领袖们的脸上分明写着一行字:“我们要用人,就要用忠于我们的人(不会做就教他们做事),和能干事情的人(不过得防着点哦)。”教人做事不会太累,防人太累了。所以古人喜欢忠勇的蠢人胜过喜欢不是自己人的智者。曹操喜欢关羽,上马金下马银,拜汉寿亭侯,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最后云长探得兄长消息夺关杀将背他而去,他也不曾追究。曹操用司马懿,跟他儿子说了秘诀,曹丕用司马懿,身边给安插了红颜知己,曹睿用司马懿,因为有粉墙特务传短信。曹睿死时,又把风筝线给了后继者。长沙太守韩玄被魏延带兵所杀,黄忠见刘备真诚、仁德,进入刘备阵营。但他向刘备请求厚葬前主公,不枉他名字中的“忠”字。也被刘备们刮目相看。也有关于小人物的记录,如:国舅董承与太医吉平密谋干掉曹操,结果被董承家的下人告密,下人不但没被封赏,曹操当着董承的面,先杀了不忠于主人的下人,以警告自己手下官吏。三国还说:重视调查研究非常重要。毛泽东语:我们祖先使用的十八般兵器中,刀矛之类属于进攻性武器,弓箭是戈矛的延伸和发展。由于射箭误差大,于是又有了弩机,经诸葛亮改进,一次可连发十支箭,准确性提高了。他征孟获时使用了这种先进武器。可是孟获也有办法,他的三千藤甲军就使诸葛武侯的弩机失去了作用。诸葛亮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藤甲是用油浸过的,于是一把火把藤甲军给烧了。有调查研究,并不能保证一定行,但不如此,肯定不行。街亭战役中,马谡不听王平之言,屯兵山上,说明他老兄还是调查了山形地势的,但此子还是书呆子气息甚浓,尽信兵书则不如无书,山无水源,皆成困兽。诸葛亮出山前跑遍了大好河山,先行做了特务,绘制了祖国地图,如此功劳,也堪当测绘局局长了。这是调查研究,否则就不会有隆重对这样明传千古的佳话了。三国最后强调:注意授权管理。不授权不分权危害大:诸葛亮凡事亲力亲为,最后怎么样?累死了。授权,信息传达要及时:曹操放走关羽千里寻兄,但没有给通关文书,忘了还是故意不给,两说着,但被云长过五关斩六将,虽是无名之辈,若非文远来的及时,夏侯兄弟恐怕和关羽有恶战了。秦朝时实行郡县制,全国的奏章全部由皇帝批阅,每天阅览量为每天121斤。后来隋朝搞了3省6部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民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一直沿用至清。企业也是学了这一套,原来是总经理一个对一个管理,8个人以内还勉强管得过来,超过8个了,要累死他了,后来聪明人出现了,由一个老总对几个部门,一个部门再管几个员工,这样他管理范围大了,精力并没有增加多少。但你注意到没有,老总们要开会,传达上层意图,了解下情。开会频率越高,办得事情越多越复杂。勤政,才能推动机器运转;但勤政未必就有好结果,如诸葛亮,五十几岁就累了,还属于联合国规定的中年(达年)范畴。但如乾隆皇帝他儿子嘉庆帝,勤政但无作为(他爸爸乾隆刚死他就杀了宠臣和珅那一件事除外),凡事都按个案处理,心中没有大格局,手里没有大手笔,是个庸才。其实,最重要的是用“仁”字治理家国天下。全书贯穿的就是这个字。曹操最怕的就是把刘备留在徐州,人心是别人的了,曹操有个破首都守个破皇帝有啥用处呢?汉朝初年,休养生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有了文景之治,然后才有了武帝用兵,北逐匈奴,廓清寰宇。清朝嘉庆帝说:“损上益下,朕之愿也”,也算仁政了,虽皇朝走了下坡路,但国家还没有倾覆。当然,历史与三国演义并不同,新旧三国也不同,但我们是看故事的,别太当真,也别太较真,能品味出自己想得到的道理就OK了。职场三国:三国的现代职场启示录第一章:找对你的老板(曹操势力)第一节:曹操VS袁绍,跟对老板,事业成功一半三国典故:张绣认曹操做老大张绣公司是个小公司,数次击败曹操,在宛城占了一点地盘。张绣知道,小公司生存不容易,随时随地都可能倒闭,要想生存,还得加盟大公司。这个时候,曹操与袁绍正在官渡争夺市场,都希望张绣能够加入自己的公司,扩大公司的市场占有。两家公司不约而同的派出使者到张绣公司,希望说服张绣加入自己公司,担任公司的经理职务。张绣公司的人事经理贾诩,把当前经营状况正好的袁绍公司的招聘经理赶了回去,热情的接待了来自曹操公司的招聘官。张绣感觉很奇怪,过去与曹操有过几次市场竞争,不但打败了曹操公司,而且还杀了曹操的儿子、侄子和经理典韦。张绣跟曹操有着深仇大恨,这个时候应该接待袁绍的招聘经理,设法加入袁绍公司才是,怎么……满肚子疑惑的张绣急忙找到贾诩。看到疑惑不解的张绣,贾诩不急不慌的说,袁绍鼠目寸光,嫉贤妒才,现在公司发展确实好,但长远看起来,袁绍公司倒闭的可能性相当大。再说袁绍公司财大气粗,人才又多,我们加进去不会受到重用。而曹操公司不一样,虽然曹操公司现在不如袁绍公司,长远来看,曹操公司肯定能够击败袁绍公司。此外曹操是个真正的企业家,虚心纳荐,礼贤纳士,为了公司的发展,肯定不计前嫌,现在曹操是创业之初,我们加盟进去,肯定可以得到重用。张绣听完贾诩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就加入了曹操公司,此后曹操公司果然发展一日千里,张绣在曹操公司也得到重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选择老板很重要贾诩认为选公司实际上是选择老板,如果选择袁绍做老板,虽然是风光得意,工作环境也好,待遇也高,拿出来的名片也特别好看。但袁绍并不是位好老板,一旦袁绍公司倒闭或者被迫资产转让,加入进去不但不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反而连原先的一点小小的成绩都损失掉了,得不偿失。选择曹操就不一样了,因为曹操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企业家,加盟进去后,事业上肯定会有很大的扩展。曹操公司的发展肯定没有问题,因为曹操是个好老板,好老板是不会让自己的公司停止不前的,加盟进去后只需一门心思的工作,肯定会出成绩。贾诩觉得,一个好的老板就像一头狮子,即使率领的是一群羊,这群跟在狮子后面的羊,最后都会变成狮子。张绣的公司就像一只小山羊,希望变成狮子,加入曹操公司跟在曹老板后面是最合理的选择。选择老板有方法贾诩建议张绣加盟曹操公司,肯定是曹操有什么过人之处,而这些过人之处,不管是三国时代,还是放在现在这个时代,都是通用的。用下面几个判断老板的标准,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有错,这对于我们的事业发展是极其有帮助的。善为人。一个人的思想观、价值观决定着他的行为取向,公司也是一样,公司的用人之道与经营之道与企业战略与隐形的企业文化,与老板的处世之道息息相关。一个严于律己、善为表率的老板,才会让手下人尽心做事情,才会让手下形成一个默契的能够实现任务的团队。善用人。老板是一个配置资源的人,并不在乎老板亲自完成多少工作,老板只需要指出方向,然后利用各种人才,完成已经预定的目标。能够把各种人才统合起来并形成团队力量的老板,就是一位好老板。善经营。一个老板肯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怎么去做,只有这样的老板才是最理想的老板。如果老板不知道自己在忙乎什么,下面的人就更不知道从何做起。大战略。俗话说,你的思想有多远,你的行为就有多深。一个有着大战略思维的老板,不管在什么时候,他的目标都是唯一的,所有的行事处事之道,明里不说,但暗里均符合整体战略要求。这样一个“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的老板,肯定是所有人都希望投靠的老板。现代职场启示职业场上生存,不是盲目的拼实力,更多的时候,拼的是眼光,拼的是谁有眼力选择一个好公司,拼谁有眼力选择一个好老板,拼的是谁能够象贾诩那样,在纷纷攘攘的乱世中,始终能够保持一颗睿智的心,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记得学习贾诩的评判标准,而不是张绣的直觉想法。不要选择目前正红的袁绍,应选择一个有着未来的曹操。选择了一个好老板,等于选择了一个好公司,就等于选择了一个光明的未来。睁开智慧的双眼,就能够给自己选择一个美好的未来!办公室防范(诸葛亮篇)第一节:把握资讯,别跟老大的人过不去三国典故:法正封侯后的大肆报复刘备收购益州公司,功劳最大的是刘樟公司的原经理法正,正是法正的反水,将刘樟公司所有的机密告诉了刘备,使得刘备迅速收购了益州公司。法正是位能力极高的经理人,但在刘樟公司,法正始终郁郁不得志,一直希望能够寻找到一位好老大,得知刘备希望收购益州的信息,法正知道,机会来了。刘备收购益州公司时,法正为刘备出谋划策,居功至伟,最终成功的收购了益州公司。收购益州公司后,公司内部因改组一片混乱,为稳定初定的益州公司,法正采取并实施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并最终获得成功;为给刘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