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重点总结(免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篇药理学第一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一节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与用药目的不相符合,并可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不良反应多数为药物效应的延伸,一般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可避免。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较难恢复,如药源性疾病。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副反应亦称副作用。副反应为药物在治疗剂量下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效应。其产生原因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即涉及多个效应器官有关。当药物的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例如,阿托品具有多种效应,当其用于治疗胃肠平滑肌痉挛所致腹部绞痛时,它的其他效应,如口干、心悸、便秘等症状即为副反应。副反应一般不太严重,但是难以避免。(XL2007-1-039;XL2007-2-028;zy2005-1-060;zy2002-1-053;zy2000-1-76;zl2005-1-028;zl2004-1-028;zl1999-1-037)zy2005-1-060ABCDE答案:A解析: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一种反应,多数很轻微,这是因为药物选择性低,是一种难以避免的反应。zy2002-1-053ABCDE答案:Bzl2005-1-028ABC.继发于治疗作用后出现的一种不良后果DE.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出现的生物效应答案:Azl2004-1-028ABCDE.药物的作用广泛答案:E二、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对机体产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较为严重,但可以预知及避免。毒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及慢性毒性。前者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的功能,甚至可危及生命;而后者则大多损害肝、肾、骨髓及内分泌功能。因此,过量用药是十分危险的。此外,致癌、致畸胎及致突变三致反应亦属于慢性毒性范畴。(zy2008-1-050;zl2007-1-028;zl2006-1-028;zl2002-1-080)zy2008-1-050对药物的毒性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其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B.其发生与药物在体内蓄积无关C.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D.其发生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有关E.是一种不能预知和避免的药物反应zy2008-1-050答案:C题干解析:此题考的是药物的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对机体产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较为严重,但可以预知及避免。毒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及慢性毒性。前者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的功能,甚至可危及生命;而后者则大多损害肝、肾、骨髓及内分泌功能。因此,过量用药是十分危险的。此外,致癌、致畸胎及致突变三致反应亦属于慢性毒性范畴。正确答案分析:根据上述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备选答案分析:其他选项都是错误的。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对机体产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较为严重,但可以预知及避免。选项A、B、D和E都可排除。思路扩展:由这一题我们要知道出题老师的思路:毒性反应考题很多,考生要重点掌握。zl2006-1-028.关于药物毒性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与药物剂量无关B.与药物的使用时间无关C.一般不造成机体的病理性损害D.大多为难以预知的反应E.有时也与机体高敏性有关答案:E题解:毒性反应是药物在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或用药方法不当时所造成的对机体的危害性反应。毒性反应大多数可预知,可避免。注意:过敏性体质病人和敏感性过高=机体高敏性不是一个概念。陷阱zl2002-1-080ABCDE答案:C三、后遗效应为停药后的血药浓度虽已降至阀浓度以下,但此时残存于体内的药物仍具一定生物效应,此效应即为后遗效应。四、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疾病的症状加剧,故又称回跃反应。(zy2000-1-132)(131-132题共用备选答案)A.快速耐受性B.成瘾性C.耐药性D.反跳现象E.高敏性zy2000-1-131.吗啡易引起答案:Bzy2000-1-132.长期应用氢化可的松突然停药可发生答案:D五、变态反应变态反应亦称超敏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其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也与所用药物的剂量大小无关,且不能用药理活性的拮抗药解救。临床表现可因人、因药物而异,可从轻微的皮疹、药热到造血系统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甚至休克等。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也可能为药物中的杂质。临床片用药前常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可见这是一类非常复杂的药物反应。六、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原(团)有药理作用基本相似,且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这种反应不同于免疫反应,可能与病人存在着药理遗传异常有关。第二节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理效应与剂量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此即为剂量—效应关系。由于药理效应强弱直接与血药浓度高低有关,故在药理学研究中更常用浓度—效应关系,用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同,即可得量—效曲线。一、半数有效量半数有效量为药物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瞬剂量,可分别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及半数有效剂量(ED50)表示。二、治疗指数(TI)治疗指数为药物的安全性指标,常用半数中毒量(TDso)/半数有效量(EDso)或半数致死量(LDso)/半数有效量(EDso)的比值表示。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但以治疗指数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并不完全可靠。第三节药物与受体一、激动药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和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按其内在活性大小又可分为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前者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激动效应;后者仅产生较弱的激动效应,与激动药并用还可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如吗啡为完全激动药,毒品很厉害,而喷他佐辛则为部分激动药。二、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并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a=0)的药物。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可拮抗激动药的效应,如纳洛酮和普余洛尔均属于拮抗药。少数拮抗药以拮抗作用为主,同时尚有较弱的内在活性(a<1),故有较弱的激动受体作用,如β受体拮抗药氧烯洛尔。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第一节吸收药物自体外或给药部位经过细胞组成的屏蔽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药物吸收。首关消除药物口服吸收后经门静脉入肝脏,如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从而使进入体循环药员减少,此即为首关消除,故首关消除明显的药物应避免口服给药。舌下及直肠给药后其吸收途径不经过肝门静脉,故可避免首关消除,吸收也较迅速。(zy2005-1-064;zy2001-1-056)zy2005-1-064ABCDE答案:C第二节分布一、血脑屏障脑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连,内皮细胞之间无间隙,且毛细血管外表面几乎均为星形胶质细胞包围,这种特殊结构形成了血浆与脑脊液之问的屏障。此屏障能阻碍许多大分子、水溶性或解离型药物通过,只有脂溶性高的药物才能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血脑屏障。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也并非一成不变,如炎症可改变其通透性,在脑膜炎患者,血脑屏障对青霉素的通透性增高,使青霉素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而青霉素在健康人即使注射大剂量也难以进入脑脊液。二、胎盘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之间的屏障称为胎盘屏障。事实上胎盘对药物的转运并无屏障作用,因为胎盘对药物的通透性与一般的毛细血管无明显差别,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穿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药物进入胎盘后,即在胎儿体内循环,并很快在胎盘和胎儿之间达到平衡,此时,胎儿血液和组织内的药物浓度通常和母亲的血浆药物浓度相似。因此,孕妇应禁用可引起畸胎或对胎儿有毒性的药物,对其他药物也应十分审慎。zy2001-1-057.某弱酸性药物的pKa是3.4A.1B.10C.90D.99E.99。99答案:E血液的PH值为7.35~7.45(pH7是中性,7以上是碱性,7以下是酸性),zl2004-1-027ABCDE.极性不变答案:D转化极性升高水溶。一方面使物质的极性或水溶性增加,有利于从尿或胆汁排出,同时也改变了它们的毒性或药理作用。第三节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新大纲添加内容】生物利用度是指经过肝脏首关消除过程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和速度,用F表示:F=A÷D×100%,D为服药剂量,A为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绝对口服生物利用度F=口服等量药物后AUC÷静注等量药物后AUC×l00%。由于药物剂型不同,口服吸收率不同,故可以某一制剂为标准,与受试药比较,称为相对生物利用度F=受试药AUC÷标准药AUC×100%。(AUC=曲线下面积)(zl2003-1-035)zl2003-1-035ABCDE答案:A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一、一级消除动力学一级消除动力学又称一级速率过程,是指药物在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房室或该部位药量或浓度的—次方成正比。描述方程式为dC÷dt=-KeC,式中Ke表示消除速率常数。将上式积分得Ct=C0e-Ket,换算为常用对数,logCt=logC0-Ke÷2.303t,t=log(C0÷Ct)x2.303÷Ke,当Ct=C0÷2,t为药物消除半衰期(t1/2),t1/2=log2x2.303÷Ke=0.693÷Ke。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药物有如下特点:1.体内药物按瞬时血药浓度(或体内药量)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但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随时间递减。2.药物消除半衰期恒定,与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3.绝大多数药物都按—级动力学消除,这些药物在体内经过5个t1/2后,体内药物可基本消除干净。4.每隔一个tl/2给药一次,则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可逐渐累积,经过5个t1/2后,消除速度与给药速度相等,达到稳态。(XL2007-1-040;zy2006-1-057;zy2004-1-057;zy2003-1-003;zy2000-1-77)zy2006-1-057.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如下特点A.药物的半衰期随剂鼍而改变B.并非为大多数药物的猜杂守式C.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递减D.酶学中的Michaclis-Mcnton公式与动力学公式相似E.以固定的间隔给药,体内血药浓度难以达到稳态答案:Czy2004-1-057ABCDE.其消除速度与初始血药浓度高低有关答案:Czy2000-1-77.用药的间隔时间主要取决于ABCDE答案:D评价药物在体内最方便是血药浓度,血中就只能是消除,而不是排泄。二、零级消除动力学零级消除动力学又称零级速率过程,是指药物自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或浓度的零次方成正比。描述方程式是-dC÷dt=K0,式中C为药物浓度,K为零级速率常数,t为时间。将上式积分得:Ct=C0-Kt,C0为初始血药浓度,Ct为t时的血药浓度,以c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作图可得一直线,斜率为-K,当C0÷C1=1÷2时,即体内血浆药浓下降一半时,t为药物消除半衰期t1/2把Ct=C0÷2代入上式,得t1/2=0.5C0/K。可见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血浆半衰期不是固定数,可随C0下降而缩短,但其消除速度与C0高低无关,因而是恒速消除。按公式1/2C0=C0-Kt1/2可见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血浆半衰期随C0下降而缩短,不是固定数值。零级动力学公式与酶学中的Michaelis-Menten公式相似,S为酶的底物,Vmax为最大催化速度,Km为米氏常数。当[S]Km时,Km可略去不计,ds/dt=Vmax,即酶以其最大速度催化。零级动力学公式与此一致,说明当体内药物过多时,机体只能以最大能力将体内药物消除。消除速度与C0高低无关,因此是恒速消除。例如饮酒过量时,一般常人只能以每小时10ml乙醇恒速消除。当血药浓度下降至最大消除能力以下时,则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第三章胆碱受体激动药第一节乙酰胆碱【药理作用】1.心血管系统ACh对心血管系统主要产生以下作用:(1)血管扩张作用:静注小剂量本品可由于全身血管扩张而造成血压短暂下降,并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ACh可引起许多血管扩张,如肺和冠状血管。(2)减慢心率:亦称负性频率作用。ACh能使窦房结舒张期自动除极延缓,复极化电流增加,使动作电位到达阈值的时间延长,导致心率减慢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