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梗概背景:在未来,人类成立了统治整个银河系的银河帝国,帝国包含2500万个住人行星,总计数兆亿人口。为了维持这个庞大帝国,帝国的政务中心川陀,居住着数百亿公务员。表面繁荣的形式下,心理史学的开创者、数学家哈里·谢顿却指出,大一统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人类将进入一个长达三万年的黑暗时代,期间知识散佚,科学退步,战乱横行,生灵涂炭。谢顿声称,如果实行他的“谢顿计划”,建立保存人类文明的“基地”,这个黑暗时代能够缩短至一千年。(“心理史学”,是书中原创的概念,是一门运用数学计算,预测国家命运和未来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原理是,预测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的未来是不可能的,但作为群体的银河帝国,其人口以百兆计,这种级别的人类社会动向,可以通过统计科学的计算而预知。哈里·谢顿的个人资料,在“基地三部曲”系列中罕有提及。阿西莫夫在后来为“基地”续写的前传中,讲述了哈里·谢顿的生平:他凭借心理史学少年成名,后又担任十年帝国首相,不仅在学术界享有极高声望,也被民众视作传奇。其毕生研习心理史学,在晚年实现大成。)《基地》由五篇短篇小说构成,每一篇的剧情都相对独立。第一篇:《心理史学家》:银河纪元12067年,也即基地纪元前1年,在银河帝国的核心川陀,一场公审大会正在进行。五十名科学家,十万名普通民众,以“叛国罪”的名义被发配到端点星。这一切的由头,是心理史学家哈里·谢顿谋划了十八年的“谢顿计划”。谢顿为了让这十万普通民众能迁居到他心中的基地地点——银河系边缘的端点星,设计激发了一场审判。他前去拜访数学博士盖尔·多尼克,并告诉他,根据心理史学的计算,银河帝国在三个世纪内,完全毁灭的几率是92.5%。一直监视“谢顿计划”的公共安全委员会,因这一行动将他们抓捕起来。在公审大会上,谢顿说,他的计划只是建立一个保存人类所有知识的“百科全书基地”,不是叛乱。审判长如谢顿所愿,判“谢顿计划”所有人员,在六个月内强制流放到端点星。谢顿成功完成了“谢顿计划”的第一步。第二篇:《百科全书编者》:干完大事的第二年,谢顿就去世了。他临死前在端点星留下了一处穹窿,并告诉后人,50年后穹窿将会开启。此时,基地人还不知道这一行动的意义。基地纪元50年,随着银河帝国的衰朽,它逐渐失去了对外围星系的掌控,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银河边缘的星系开始叛乱。端点星通往银河帝国的补给线,被叛变银河帝国的安纳克里昂王国所切断。基地也面临被吞并的危机。当此危急时刻,统治端点星的学者们墨守成规,依然将编纂《银河系百科全书》作为他们的首要职责,既不愿向安纳克里昂臣服,也拒绝采取任何武装行动。基地出生的市长赛佛·哈定,是民众的后代,也是他们利益的代表。他在基地五十周年庆典这天,发动了武装政变,接管了基地的领导权。政变当天,穹窿开启,谢顿留下的影像现身,并告知人们,“百科全书基地”计划只是幌子,真正的“谢顿计划”,是让端点星基地与位于银河另一端的兄弟基地,成为千年后“第二银河帝国”的创建者。在设置基地时,谢顿就设计好了基地的未来,他预言道,基地将会面临一系列危机,每次危机只会有唯一一条解决道路,为了生存下去,基地会顺着这条道路前行,直到最终成为帝国。谢顿也详细描述了当前危机的状况,与现实分毫不差。“谢顿计划”初步取得基地民众的信任。哈定获得了执政的合法性,也找到了解决危机的方法。第三篇:《市长》:银河帝国的衰朽,不仅体现在对外围星系的控制力降低,也表现在核能这样的高科技逐渐失传。在银河系边缘这样的蛮荒地带,基地是唯一拥有核能技术的孤岛。面对安纳克里昂王国的入侵,哈定解决第一次危机的方法,是利用周边国家“势力均衡”的状态,相互制约,从而防止基地被吞并。哈定轮流拜访与基地毗邻的其他三个王国,告知他们基地持有核能,并指出,不能让核能落入安纳克里昂之手,不然一家独大之后,他们也有危险。于是,三王国联合逼迫安纳克里昂,使其撤兵。这之后,四王国对基地拥有的核能虎视眈眈。于是哈定又分别向四王国输出核能成果,并渗透到科学、贸易、教育、医疗各个方面。至此,第一次危机结束。在输出技术的过程中,哈定发现,在四王国的人民眼中,先进的科技和魔法差不多,他们自发地崇拜起了核能技术。哈定顺水推舟地建立了科学性宗教,用宗教语言包装核能操控,在这套话术下,基地成为了不可侵犯的圣地。四王国每年都要派人员到基地接受所谓的教士培训,学习了操控方法的他们,却不知道核能的科学道理。30年后,受帮助而逐渐强大起来的安纳克里昂王国,想要彻底攻占基地,成为基地面临的第二次危机。有了之前宗教输出的成功经验,第二次危机的解决方案,哈定胸有成竹——“宗教制衡”。利用安纳克里昂人对科学性宗教的迷信,哈定首先发出“教禁”,指令教士停止操控核能,使安纳克里昂社会停摆。其次,他发动事先安在安纳克里昂星舰上的装置,使之瞬间停摆,引发星舰内乱,导致基地的攻击,还没发出去,就已经被自己人制止。种种“神迹”,使四王国人更加服从基地的主权,基地实质控制了四王国。第二次危机解决后,谢顿的影像又在穹窿出现,这回他说基地会“利用‘形而上的力量’击败‘形而下的力量’”,很明显,他又说对了。基地的人们,愈发对“谢顿计划”深信不疑。第四篇:《行商》:在解决了第二次危机之后,基地尝到了宗教控制的甜头,决定发展核能商品贸易,持续输出科学性宗教。在这个政策下,诞生了往返各星系,依靠售卖核能商品获利的一群商人,他们被称为“行商”。而他们所售卖的核能商品,只能由基地培养的教士所操控。行商出于政治任务和自身利益,使尽手段花样推销商品。通过行商的脚步,基地也逐渐将越来越多的星球置于宗教控制之下,而所谓“宗教”的实际控制权,也牢牢把握在基地的手中。典型的案例,是发生在基地纪元135年的“阿斯康事件”。阿斯康是个贸易封锁区域,民众出于信仰拒绝核能商品。哥罗夫奉基地的指令,暗中向阿斯康权贵推销商品,但东窗事发,反遭囚禁。接到基地营救命令,行商彭耶慈利用人性的贪婪,用一台所谓的“点铁成金机”造出的金子,救出了哥罗夫,并成功将这台机器私下售卖给了阿斯康的实权人物。不仅如此,彭耶慈还利用售卖机器时的录像,要挟他买下了自己一整船的货物。在那之后,基地从售卖商品,到要求传教自由,建立健康灵殿,设立宗教学校,再到要求教士自治,形成了一整条完整的宗教入侵链,阿斯康迅速沦陷。第五篇:《商业王侯》基地纪年155年,“阿斯康事件”的20年后,基地来到了政治与利益互相撕扯的阶段。核能商品强制捆绑宗教,许多星球害怕成为基地的傀儡,因此拒绝购买基地商品。商人的本性是获取更多利益,基地现有政策让他们利益受损。当时,市长秘书乔兰·瑟特,感觉到了行商力量的日渐壮大,以及这两股势力的暗中撕扯。他试图打压行商势力,当务之急就是阻止行商侯伯·马洛进入市议会。于是,瑟特安排了一个双重阴谋:其一,命令马洛调查科瑞尔共和国来历不明的核能一事,这个调查任务异常危险;其二,瑟特在科瑞尔安插了一个伪装成教士的特工,要求马洛拯救,将马洛陷入两难局面。在调查科瑞尔共和国期间,马洛与该国达成了秘密的贸易协定,向该国销售日常核能商品,这些商品不需要教士操控就能使用。同时,马洛也调查出,该国的核能来自银河帝国。马洛发现该国核能武器上,有银河帝国的徽标。马洛回到基地后,瑟特控告马洛抛弃基地的一位教士,导致那位教士被科瑞尔人杀死。基地民众哗然,尽管教士是非法传教,马洛的确可以见死不救,但此前还从未有抛弃教士的先例。在公审大会上,马洛绝地反击,他交出视频资料证明,那位教士根本查无此人,一切都是瑟特的阴谋。这件事后,马洛声望大增,而瑟特一败涂地。基地纪元156年,代表商业力量的行商马洛当上了市长,获得了基地领导权,并推行了新的政策:行商可以自由销售日常核能商品,且这些商品不需要通过教士操控。这一政策扩大了行商的势力,也大大增强了基地的领导力,最重要的是,这成为了解决基地的第三次危机说来可笑,其实源于科瑞尔共和国国王的中年危机……国王的妻子来自银河帝国,因此弄来了核能技术,平时在他面前耀武扬威。他受够妻子的叨逼叨,终于忍无可忍,决定雄起一把,维护自己作为丈夫的尊严。基地纪元159年,科瑞尔共和国对基地发动战争,企图获得基地的核能技术。而基地的应对方式,是“贸易管控”。在之前的调查中,马洛知道,帝国的核能技术大而笨重,虽然比基地核能更有威力,却不灵巧,而且已经遗失了核心知识,无法维修或改进。由于之前基地广泛通商,科瑞尔共和国的人们已经用惯了基地生产的商品。在基地断绝这些商品的销售后,科瑞尔的日常陷入混乱,商人和权势者的利润也受到影响。由于帝国没有用于日常家用的核能,也无法在这方面扶助科瑞尔共和国。于是,仅仅过了3年,科瑞尔共和国就宣告无条件投降。第三次危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