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对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的探究与实践益阳市第三中学孙月彩【摘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协作中创新思维,获取知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本人围绕岳麓版教材中编排的主题活动课,尝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内外活动。通过实践,本人认为,进行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时,遵循主体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活动开展得成功与否的关键。将学科常规课程与活动课有机结合,做到优势互补,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保障。按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目标、确定合作小组、资料搜集、活动成果展示、活动的评价与总结以上几个步骤操作,是历史活动课顺利展开的前提。【关键词】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宗旨在于“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组织学生有效地进行历史活动课教学能较好地落实这一课标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怎样有效地进行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本人实践教学中,对此作了不懈的探索与尝试。下面谈谈我的体会与收获。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是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1.主体性原则。活动课非常强调学生的“活动”,即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只有充分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自主地开展活动、参与活动过程,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活动成果,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在教学完世界近代史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一节后,组织九年级三班学生举办了关于拿破仑功过的辩论会,较好地体现了主体性原则。活动前,学生们利用国庆假期时间,分组行动,积极主动地查阅了有关拿破仑的传记和资料。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所写文章的观点,我把全班分为四组,分1辩、2辩、3辩、4辩四个辩论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为辩手。并从学生中选出一个辩论会主持人,两名记时员,组成由教师、学生参加的五人评委组。活动中,学生踊跃参与,人人积极主动地收集资料,提供给辩手,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发扬了团队精神。在大量查找资料的过程中,直接地、多方面的、多角度的了解拿破仑,走近拿破仑,并独立地研究思考拿破仑的功过是非。辩手从正反两方面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进行了激烈的辩论,陈述慷慨激昂。培养了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和运用唯物史观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提高分辩是非的能力,以及勇于竞争善于竞争的精神。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才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2.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开展历史活动课,只有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出发点,才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只有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在活动过程中只有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如,为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我组织毕业班学生开展了历史知识抢答赛活动。活动前,我让全体学生结合本套教科书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及相关的课外知识或时事政治知识,都准备竞赛试题。再根据学生的海量投稿赛题内容,精心挑选,将赛题设计为必答题、抢答题、对答题、最佳拍档四种类型。必答题为基础知识题。抢答题内容一般是知识的难点、重点、热点、疑点及与主题有关的课外知识。最佳拍档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对答题由各组自行保管,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但不能超出抢答主题和知识范围。对答题命出后要经过评委筛选、确定。这样,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人人准备赛题,既让学生巩固了三年以来所学的历史知识,又让学生获得了亲自参与历史探究的体验,激发了探究历史的兴趣与欲望,产生了对历史的认同感,从而对“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回味无穷,终身难忘,起到加深历史知识学习的功效。活动中,我将每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展比赛,然后通过组级预赛和班级预赛方式选出每班选手5人,其他同学以班为单位组成团队,作为各班选手的拉拉队。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有分组、又有合作,还有成果共享。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地探索性学习。参赛答题中,各参赛方选手内部可以互相协作,在答题前可以互相商量,回答时可以互相补充,特别是在“最佳拍挡”一环节中,让每组的两名选手背向大屏幕,两名选手面向大屏幕,根据大屏幕打出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向背向的两名选手描述,可配合动作解释,但不得说出题目中的任何一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增强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了有序竞争的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又认识到交流、合作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历史学习的兴趣。3.实践性原则:在设计活动课时只有创设让学生大胆地动口、动手、动脑、社交等多种实践机会,如搜集、阅读、调查、动手制作等,让学生尝试生活化、社会化的具体实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如,实践研究中,组织开展历史文物的仿制活动较好地体现了实践性活动原则。教学完中国古代史后,为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带领七年级一班的学生参观了益阳市博物馆,鼓励并指导学生动手仿制在参观中或书本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历史文物,组织进行了课内作品交流及作品介绍活动。通过此次活动,锻炼了学生接触社会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学生在活动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尽情地发挥,教师也因为学生的快乐而快乐,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可见,活动课在历史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在学到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历史人物小传》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撰写历史人物小传小论文的活动。首先,我布置学生广泛地收集当地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如图书馆、书店、互联网、走访当地老人,参观当地历史名人故居等等。要求学生从众多资料中选择最能反映某历史人物面貌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资料。同时我还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周立波故居、参观益阳博物馆、拜会龙公园何凤山、曾博士娥墓。让学生广泛地深入社会、直接获取身边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原来就在我们身边”。课堂上,我先以自写的《何凤山——中国的辛德勒》为例,教学生撰写历史人物小传的方法。然后,学生组内交流,选派代表班上交流,口述人物小传。最后,撰写成文,张贴班报一角,上交学校,区教育局参评。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普遍提高,同时学会了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提高了能力,陶冶了情操。4.开放性原则:活动课的内容和场所应当是开放的,活动的具体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可以拓宽和深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狭隘的学校空间,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把活动的时间向课外延伸,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完中国现代史后,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以及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带领八年级一班的学生广泛深入社会,引导他们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可喜成就的材料,组织课内成果交流,引导撰写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使学生从离我们最近的身边故事中体会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腾飞与富强。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参与中,培养了认真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掌握了进行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了撰写调查报告,也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从事社会实践的能力。增强了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使学生最终建构起心目中的历史。5.综合性原则: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社会学科,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因此,历史活动课必然带有较大程度的综合性。在开展历史活动课时,除了注重本学科的内容之外,还应该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充分借助其他学科如语文、地理、劳技、美术、音乐的知识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和方法提供素材和契机。组织了七年级学生编辑历史手抄报活动。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以历史兴趣小组成员为主体、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制作,通过多种途径,分门别类地搜集资料。通过这种搜集方式,学生走出课堂教学,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包括网络资源、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等,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拓展了视野,完善了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感知能力,同时培养了创新意识,增强了审美情趣,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健康的生活、学习态度、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活动中学生集思广益,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二、将学科常规课程与活动课有机结合,做到优势互补,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保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进行科学的引导,不能单纯追求热闹、流于形式,诸如激进式的“革命”,包办式的“研究”、陷阱式的“问题”、纯想像式的“讨论”,以形成“史由证来”的“求实”、“求真”的观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再次,教师在活动中要做到多鼓励学生。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用经常的鼓励和赞美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假设和陈述,其中包括虽不成熟但却闪烁着创造性火花的一得之见。不要排斥学生的失败和错误,要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从而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共享教学民主的活动课堂。最后,教师在活动中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同时,不能只着眼于部分学生的参与,而忽略了全员性。历史活动课必须考虑学生整体的兴趣爱好、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的因素。在设计活动主题时,应选择“大众化”的题材和形式,在活动中尽可能创设人人都能活动的机会。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尤其要注意调动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对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乃至对他的一生发展都至关重要。三、按以下几个环节操作,是历史活动课顺利展开的前提。(1)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目标。制定活动目标是开展历史活动课的基础。活动目标设计要有历史历史性、生活性和可操作性。要从三个维度去思考,要明确基本技能、学习方法的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2)确定合作小组。学生合理分组是开展活动课的有效保障。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目标后,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尽量保证在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帮助。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任务,避免部分组员在活动中无所事事,制定小组活动规则,明确每个组员的具体责任,让学生各司其职。(3)资料搜集。学生分组后,就进入资料搜集阶段,搜集资料是历史活动课有效开展的关键。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自己发现,教师只做一些策略上和宏观上的指导,如,提供给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帮助他们正确筛选材料,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研究方法,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活动成果展示。活动成果展示是历史活动课有效开展的核心。成果展示可有多种形式,让每组推出代表展示本组的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也可让学生自由交流,让他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从而达到活动的目的(5)活动的评价与总结。活动的评价与总结是活动课中重要的内容。在评价与总结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教师和家长也可参与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在某一方面获得发展和进步就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特别是对信心不足的学生更要给予鼓励,重在评价学生活动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的体验等;使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得失。总之,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记忆,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