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权力制度文化》理论篇一、西方国际关系学(知识谱系与理论发展)1、知识谱系:就是一个学科中知识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系统),表现了知识产生和再生产的过程。表现为两要素:第一知识谱系表现科学发展的主题,即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知识谱系必须表现学科的发展宏线,即以重大理论为里程碑的理论发展轨迹2、国际政治理论发展宏线是从现实主义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主轴逐渐发展为当今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如下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里程碑:(1)1948年,摩根素《国家间政治》(政治现实主义),主张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人追逐权力的本性(以追求权力的国家利益、冲突);(2)1979年,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结构现实主义),主张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安全的国家利益、冲突),以无政府的强调和权力分配的关注为主。代表人物:卡普兰、克拉斯纳、奥根斯基、库格勒、吉尔平、米尔斯海默(古典的权力斗争+无政府体系的结合→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新旧现实主义认为冲突时不可避免的。第二个里程碑:1977年,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1984年基欧汉的《霸权之后》(新自由主义成熟),1986年基欧汉的《新现实主义及其批评》,1993年,鲍德温的《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从国际机制方面出发→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合作时可能的代表人物:阿克塞尔罗德、奥伊、斯坦、鲁杰等。引入了非物质性的内容(制度)第三个里程碑:1992年,温特的《无政府状态时国家造成的》→建构主义宣言;1995年,《国家安全的文化》实证性论文集,卡曾斯坦、温特、费丽莫、杰普森等著;1999年,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成熟。主张:无政府状态不是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力,国际无政府状态是由主要成员在其相互的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的,国家可以造就一种从根本上趋于合作的国际文化二、国际政治学的三个新的特点:首先,是对合作的研究力度加大其次,是社会学理论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影响加大第三,时人文精神的加强注:西方国际关系说的两个传统:一时追求宏理论的传统,表现为构建体系理论的持续,二是西方中心的传统。二、权力制度文化(国际政治学的三种体系)三种理论都将研究重心置于国际体系层次,都以科学实在论为认识基础,以经验研究为方法论基础,但对国际体系和体系单位有着迥然不同的认识1、研究层次和体系理论(1)政治的体系理论是体系层次的研究,沃尔兹认为:国际政治的体系(理论)可分为体系理论和还原理论体系理论:是指体系层次的理论研究,是以体系特征性为解释依据还原理论:单位层次的理论研究,是以单位特征为解释依据的(2)国际体系层次的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体系理论和控制理论)2①设立一个体系②设定这个体系所包含的两种主要因素:体系因素和个体因素③设定所研究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体系理论来说,体系特征是发生作用的因素,单位特征是受这种作用影响的因素,体系的变化导致单位的变化◆结构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温和建构主义理论都遵循了这些理论原则,所以都是体系理论注:体系理论的原则:1.体系理论需要确定体系中最具实质意义的特征,2.需要确定体系单位最具现实意义的特征,3.提出一个体系理论的基本陈述,即体系特征和单位特征的关系陈述。2、国际体系特征(1)结构现实主义设立的国际体系特征是国际体系结构。沃尔兹首先提出了界定政治结构的三个标准:①秩序原则:国际秩序的无政府性(不变单位②单位特征:国际——同类、功能相近的单位(不变单位③权力分配:大国之间的物质权力分配(可变因素,决定以上两个因素(2)新自由制度主义设立的国际体系特征是国际制度新自由制度主义没有否认沃尔兹的结构,基欧汉认为:国际体系层次上的人类活动同样有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国际体系的进程,指出进程和结构同样是国际体系的特征。◇影响国际进程的体系因素有两个:体系结构:变化相当缓慢(假定为常数)国际制度:成为国际体系的最主要特征(国际组织、国际机制、国际惯例)(3)温和建构主义设立的国际体系特征是国际文化国际体系文化就是国际社会中这些共有观念的分配,或者说是国际体系中的观念结构。构建主义在本体论上认为国际政治的核心内容是观念,是非物质性的,这种观念结构是体系中的行为者之间的互主性实践活动建构的。◆温特明确指出,无政府性实际上是国际社会成员——国家,造就的,且国际体系文化有着多种形式:①霍布斯文化:杀戮与被杀,用物质力量来消灭对方和保护自己,是典型的安全困境②洛克文化:介于中间③康德文化:友谊,同样的物质力量则可能是保护大家的根据温特的理论,文化才是国际体系结构的根本特征3、国际体系单位三种理论所设定的体系单位都是国家(1)沃尔兹将国家变成一个国际政治理论的抽象和简约的概念:首先,以非历史的方法把国家界定为一个相对稳定行为体其次,排除了国家本身与国际政治无密切相关关系的因素第三,国家作为同类单位,面临相同的任务,不同之处只有一个,即国家实力的大小因此,沃尔兹的体系特征和体系单位这两个因素具有高度简约的特征和可操作化特征(2)新自由制度主义继承了沃尔兹的国家观基欧汉早年研究当中强调过非国家行为体的重要性,但后来认识到非国家行为体仍从属于国家(3)温特也选用国家作为他的国际体系的基本单位:他支持新现实主义“国家是单一行为体的假设”,但他的理论中国家具有了更多的“人性”,3且具有了意义重大的能动作用,同时他也认为对国家本身不能进一步分解。4、体系特征和体系单位的关系体系特征和体系单位的关系是体系特征对体系单位产生作用:S→U(S表示体系特征,U表示单位特征)(1)结构主义的研究重点是体系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影响,沃尔兹理论有三个特点:第一,两个主要的变量是体系结构和体系单位行为第二,结构特征与行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第三,体系结构被定义为主要国家之间的物质权力分配,国家行为则主要指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合作。◆结构现实主义的核心是“结构选择”,指国际体系结构导致国家的冲突或合作行为:Sp→UbSp代表国际体系结构Ub代表国家行为(2)新自由制度主义的逻辑推理和理论思维方面与结构现实主义是一致的,但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沃尔兹的既过于狭隘,又过于有很强的静态性质,所以国际进程才是体系的重要特征。◆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核心是“制度选择”,即在国际体系结构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国家仍会表现为不同的行为和行为取向,导致这些不同行为和不同行为取向的是国际体系的制度化程度:Si→UbSi为国际制度Ub为国家行为(3)温特理论的核心是“文化选择”,即国际体系中共有知识和观念的分配,这种分配的作用对象是作为国际体系单位的国家,关于温特设定的国际体系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三点需要说明:首先,国际体系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建构关系。建构关系表现结构属性怎样构成了单位属性(身份、利益等),即国际体系文化怎样使国家成为国家,怎样产生了国家利益,这是一种“建构”关系。其次,国家因素首先使国家的身份和利益,而不是国家行为,有别于结构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给定的国家利益就已经确定,其变量应该是国家在无政府环境的刺激下采取什么样的不同行为来实现既定利益。而建构主义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国际体系文化怎样使国家产生某种身份和利益。他认为国家的行为使由国家身份和利益决定的。第三,其早期更强调能动者和结构的相互建构,即早期的表达式为:So=Ui→UbSo为体系文化Ui为国家身份和利益Ub为国家行为但后期重点转移到建构作用上来,强调体系层次的建构主义研究设计中,成为如下式:Sc→Ui→Ub即强调体系文化与国家身份的双向构建转向体系文化对国家身份的单向建构5、体系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体系理论的认识论基础式科学实在论,研究方法也主要式经验研究体系理论的科学性:一是共时性特征。研究对象被假定为相对超时空的系统,而不是经过时间演变而来的历史产物二是客观性特征。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是作为研究对象的事物是客观实在的三是简约性特征。体系理论最容易提供简约的理论体系体系理论的局限性:首先,使人们认为体系理论对共时性的强调抹杀了国际政治的历史渊源和进化发展其次,强调体系的客观性势必忽视结构——能动者互构问题第三,体系理论的简约性往往使复杂的国际政治简单化4◆体系理论的一个两难境地:国内政治和社会进程对国家身份的界定,对国家利益的形成,对国家对外行为的表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考虑国内因素,则无法确定一个可以类比的体系单位,体系理论的做法是将国内因素完全排除,这虽然帮体系理论实现了其科学简约的目的,但是却把大量问题和现象置于解释范畴之外。三、权力政治与结构选择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视为权力政治的名著和现实主义思想的重要渊源,马基雅维利的利益观,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尼布尔的原罪思想都对现实主义产生重大影响。一、从古典现实主义到新现实主义卡尔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础,摩根索建构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大厦,沃尔兹完善了现实主义的科学体系。1.卡尔与政治现实主义思潮的兴起现实主义是在理想主义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一战后,理想主义盛行,其思潮和活动掩盖了国际关系的实质,将“应然”误认为“实然”,将思想中的世界当作现实的世界。卡尔将这种错误称为乌托邦主义,也就是不顾国际政治的现实的不切实际的政治理想主义。▲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批判:首先,他认为在一种近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中,很难界定普世的道德,也很难依赖国际舆论(没有统一的国际舆论)。其次,权力仍然是国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三,国际利益和谐是虚幻而不是事实▲道德的虚幻、权力的重要以及国家利益的根本冲突,这三个基本命题形成了卡尔国际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也奠定了现实主义理论的基础2.摩根索与现实主义理论大厦的建立摩根索的代表作《国家间政治》,其中提出了现实主义六原则,形成了现实主义思想大厦的基本框架(1)政治受到客观法则的支配,客观法则植根于人性(人性观)(2)以权力定义利益(利益观)(3)以权力定义的利益是普通适用的客观原则(利益观)(4)普世道德不能用来指导国家行为(道德观)(5)国家道德不等同于普世道德(道德观)(6)政治现实主义是独立的理论学派注:其中人性观、利益观、道德观围绕权力贯穿于其中。▲现实主义得思想大厦的框架:以权力政治为核心,以人性观、利益观和道德观为支柱,以国家为基本单位,以国家之间得竞争为基本互动方式。其次摩根索没有否认道德,更是强调了外交对于国家之间得权力竞争博弈与国际和平得意义。3、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科学化沃尔兹对摩根索得古典现实主义进行了重大得修改:第一,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人性为第一推动的观点被删除第二,无政府条件下的国家第一考虑是生存考虑,以无政府状态为基本标志的国际体系是自助体系(国家得目的是力图保证自我生存——防御性现实主义)第三,军事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第一要素。国家获得权力是为了国家生存▲沃尔兹提出的自己得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其三个假设:5(1)国际体系是以无政府性为基本性质的体系(2)国家是这一体系的基本行为单位(3)对体系的稳定和体系单位行为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体系结构▲沃尔兹将结构定义为“国家之间实力得分配”,主要是大国之间的实力分布,这是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最核心的自变量,而国家行为则被设定为国家政治理论中最核心的因变量:国际体系决定国家的国际行为。沃尔兹不仅完善了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其沃尔兹体系结构思维,理性主义分析和科学主义方法一直影响着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发展(P22)二、新现实主义的理论体系国际关系的实质和国际行为体的意义——古典现实主义影响国际行为体行为得主要因素——新现实主义以上三方面内容构成了现实主义大厦得重要支柱1、国际关系得实质:无政府条件下为权力的斗争。(新、老保持一致)(P43)国家的主权原则和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也就成了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无政府性决定国际体系只能是自助性体系,自助体系要求体系中每个成员要在冲突四起得环境中保护自己的生存,在这种国家竞相增强国力得自助体系中,安全困境是正常的状态,只有强者才是安全的。2、国际关系得行为体:民族国家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认为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导行为体,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