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孔子1.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2.孔子中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儒学的弘扬4.孔子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在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时提出的。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人与环境的关系:【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原文】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在古代,是指缺乏衣食钱财,与“富”相对。【原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使人。”【原文】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生活起居要端庄有礼,办事要认真严肃,待人要诚心实意,即使到了落后之地,也不可背弃这个(做人的准则)。”【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注释】輗(尼),軏(月):都是车上关键部位。在这里强调人之信的重要性。【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注释】好(号)。恶(误)。不好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反对那些说好话,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察。一.做人要有自我反省意识:【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吾(务):我。日:每天。三:多次。省(醒):检查,反省。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二.做人要有坦然的为人之道:【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注释】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三.做人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原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四.做人要察过度的集体生活:【原文】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五.做人要努力的杜绝弊病:【原文】子绝四:毋臆,毋必,毋固,毋我。”意:凭空猜度。必:必须如此,不知变通。固:拘泥固执,我:主观武断。六.做人要注意交友尺度。【原文】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注释】道:同导。七.做人要观察交友方法。【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注释】以友辅仁:以有仁德的人交往,同时成就自己的仁德。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文”更应当理解为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八.做人要衡量做事效果。【原文】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九.做人要明辨益友损友。【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注释】谅:信。便辟:逢迎谄媚。善柔:阿谀奉承。便佞:花言巧语。【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逢迎谄媚的人交朋,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十.做人要具有向善之心。【原文】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注释】有恒:持之以恒。无而为有:本来没有却装作有。约:贫穷。乎:于。持之以恒的做成一件事。【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十.做人要具有向善之心。关于做方面孔子也指出了两类极端的人即君子与小人。孔子这样形象的说法,不是对小人的批判,而是警醒我们,让我们自己找出距离以便做一个趋于君子的人,只要努力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做人要区别君子与小人:作为资料发给大家。做事:最终目的是为政。【原文】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注释】格:正。德与法的相互关系。联系国际情况解说孔子学院的推广。做事的最好形式——学习效果比较好;读书知古今中外;关键一点是代价比较小;……学习目的: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注释】已:停止。学习意义:【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注释】笃(赌):忠实。切:恳切。推荐阅读《论读书》【原文】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晋平公问师旷,学习永远不晚。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原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注释】优:饶,余。“仕”在很多理解为“做官”,其它做官最终目的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因人的不同阶段而不同。作为我们的学生要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学习方法:要与思考结合起来。【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释】罔(网):迷惑,无知的样子。殆:疑惑。【译文】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学习效果:与努力程度结合起来。【原文】子夏曰:“日知其所无,月毋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注释】亡:通“无”,这里指不知道的东西。谓:叫做,称为。【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注释】故:旧的知识。新知识(新收获)。可以:可:可以。以:介词,凭借。学习效果:与努力程度结合起来。学习态度:也是学习方法。【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曰(约):说。时:时常。习:用于实践,实习。亦:也是。乎:吗。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愠(运):怨恨,恼怒。”时。时机。其实孔子在这里已经指出了学习、时机、实践的关系了。【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注释】汝(如):你。学习态度:要客观。【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注释】齐:看齐。自省(醒):自我反省。这里指出了学习要向贤辈学习,要学习反而教材。【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学习态度要有自我反省意识。【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人可作为我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学习态度要谦虚,也是一种做谦虚的状态。要学习其善的方面。学习境界:【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注释】生而知之者乃是一种悟性,内心的酝酿与外在相结合的产物;在这里学习的境界就基本上决定的人生的境界,【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人;学习后才知道的,是二等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是三等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这就是下等人了。”【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注释】如果上面所说的学习与先天有关系的话,这句就说明的做为一个人对学习的境界的不同体悟。这里强调将学习与生活情趣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最幸福的生活方式。【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读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学习精神:【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学习与教育的关系:【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注释】悱(匪):想说却说不出来。隅: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