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课程内容绪论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二章:环境知觉第三章:环境认知第四章: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七章:城市环境的体验和认知第八章:场所的评价意象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相关讨论第十一章:建筑环境与行为课程内容绪论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二章:环境知觉第三章:环境认知第四章: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七章:城市环境的体验和认知第八章:场所的评价意象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相关讨论第十一章:建筑环境与行为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主要内容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123第二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主要内容123第二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一、动作性的行为习性(一)抄近路在目标明确时,只要不存在障碍,人总是倾向于选择最短路径行进。解决办法:1、设置障碍:适用于绝对禁止穿行的捷径2、满足这一习性:只要条件许可,尽量满足,否则,捷径将越来越乱,污损和破坏活动也会随之增加。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设计迪士尼乐园对外开放前,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尚无具体方案,后来受到法国葡萄园自由采摘活动的启发,在施工时洒下草种,开放后任由游人穿行,从而踩出了宽窄不同、优雅自然的小道,大师顺其自然,将这些捷径改建成方便流畅的道路系统。也因此在1971年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被评为最佳设计。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一、动作性的行为习性(二)依靠性观察表明,人总是偏爱逗留在柱子、树木、旗杆、墙壁、门廊和建筑小品的周围和附近。这是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很早就出现的一种适应性行为。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二、体验性的行为习性(一)看人也为人所看观察行为的本身就是对行为的鼓励看人,可以了解流行款式、生活时尚和社会现象;通过为人所看,则希望自身为他人和社会所认同。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二、体验性的行为习性(二)围观围观现象遍及四海,既反映围观者对于信息交流和交往的需要,也反映了人对复杂刺激、尤其是新奇刺激的偏爱。在外部空间中,围观之所以特别吸引人,还在于这类行为具有“退出”和“加入”的充分自由。不少人对孩提时见到的街头表演和围观现象记忆犹新。正是从围观西洋景、木偶戏、变戏法、做糖人、杂技等各种街头表演和其他生活事件之中,儿童于“无意识记”中“习得”了大量社会和生活知识。外部公共空间既是人生舞台,又是人生的课堂,是老百姓的又一类学校。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二、体验性的行为习性(三)安静与凝思在城市生活必然会受到各种应激源的消极影响。因此,在体验到丰富、复杂和生气感的同时,也非常需要在安静状态中休息和养神。寻求安静是对繁忙生活的必要补充,也是人的基本行为习性之一。唐山市南湖公园传统城市存在许多安静的区域供人休息、散步、交谈或凝思。它们为憋气、烦心和伤神的城市提供了一块吐故纳新和养心安神的宝地。缺少这类区域的城市,仍可在社区、街坊和街巷等不同层次上有意识地形成有助于“静心”的地段、小巷和院落。凝思和安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安静往往是步入凝思的必要前提,凝思则是安静的深化与升华。与安静相比,凝思往往为人所忽视。人在幼年时就已具有这类习性:夏夜坐卧在草地上仰望星空、对着窗外的世界愣神……感觉与神情的过分专注使思绪在瞬间化作一片空明。凝思使人复归于童年、自然和空明,对于身心放松和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不同尺度的城市环境中能引起凝思的场景不胜枚举:观鱼、赏花、问月、听涛、仰望星空、独步幽林、聆听天籁……在环境设计中,运用各种自然和人工元素隔绝尘嚣,创造有助于安静和凝思的场景,缓解城市应激,并与富有生气的场景整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三、认知性的行为习性(一)靠右(左)侧通行靠右(左)侧通行现在已成为一种习惯性动作,但实际上其形成有一个历时性的认知过程。公元1300年,罗马教皇颁布命令,要求所有赴罗马朝圣者均须“靠左通行”。这恰好符合当时人们习惯,一般人都右手便利,若靠左通行,不论右手拔剑自卫,还是做事,都比靠右通行便利。英国、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地区至今仍遵守这一规定。我国靠左侧通行始于1930s的规定,1949年新中国改为靠右行驶。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三、认知性的行为习性(二)归巢性和兜圈子行为动物在受到危险时,一般会立即折回,即具有沿原来出入路线返回的行为习性。人也同样具有该习性,称之为“归巢本能”或“识途性”。初到陌生环境时,归巢性是人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反映了人对安全的基本需要。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三、认知性的行为习性(二)归巢性和兜圈子行为当人对环境初步适应后,就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周围环境,围绕栖息地兜圈便成为安全和认知兼顾的最佳选择。人生,就是从家出发,最后又叶落归根的过程——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三、认知性的行为习性(三)探索性行为出于获取外界环境信息以维护自身生存、并提高生存技能的需要,人在外部空间中常从事各类探索性行为,几乎对任何差异显著的信息或提示都表现出十分好奇的倾向。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四、行为习性的差异(一)情境差异现代人控制环境的手段更强,“归巢性”多表现在灾变等特殊情境中。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四、行为习性的差异(一)情境差异在现实中,越是维护良好的环境越是为人们所爱护(“红地毯效应”),越是受到污损的环境越易为人们所污损(“垃圾桶效应”)。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四、行为习性的差异(一)情境差异若在“禁止”提示牌下边仍发生所禁止的行为,那就等于提示“此处管理和维护极差”。对后果的默认就是对这类劣行的鼓励。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四、行为习性的差异(二)群体差异同一习性在不同群体中存在明显差异。中年人:看人也为人所看老年人:更多主动看人学前儿童:更主动为人所看,甚至“人来疯”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四、行为习性的差异(二)群体差异不同群体常常具有自己独特的习性。学前儿童:好模仿、好探索老年人:爱扎堆、神聊、排排坐、晒太阳学生群体:喜欢独特小团体大街上个性化倾向增多,除遛狗、遛鸟,还有遛鸡者,在站在摩托上飚车技者等,借以引起公众注意。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四、行为习性的差异(三)文化差异很多情况体现在不同民族行为习惯的差异。如,按照德国习惯,不应在公共距离内注视他人,或者未经允许不能对别人进行拍照,因为这是一种侵扰行为。主要内容第一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123第二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第二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一、寻求公共性和私密性的平衡(一)设计合理的环境容量当人际距离与身高之比大于4时,除旁观和招呼,人际间几乎没有相互影响;这一比值小于2时,相互间有了更多感觉、表情、语言和动作方面的联系,气氛转向活跃;比值小于1时,熟人会产生密切感,陌生人却可能产生逼仄感甚至拥挤感。第二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一、寻求公共性和私密性的平衡(二)扩大环境容量和处置噪声的措施扩大环境容量不能一味扩大硬质铺地面积,否则必然会挤占绿地面积,景观质量也会相应降低。如减少人流较少处的硬质铺地,同时相应扩大主、次入口附近的广场和空地作为公共活动空间。对于公共性活动导致的噪声扰民,应加以重视和处置。对于噪声管理方除加强宣传外,还应做好监管工作。第二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一、寻求公共性和私密性的平衡(三)兼顾私密性在强调公共性同时,还要通过视听隔绝手段适当兼顾私密性。如外部空间中,较多采用小品、绿篱、小乔木、假山、岩石、土山等作障景处理,以保持小尺度空间的相对私密和安静。第二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二、注重外部空间的生态联系(一)探索自然、社会和文化元素与行为的关系在华夏文化中,公园和绿地只是绿色载体,其中的休闲活动比花草树木更吸引力。公园休闲活动,如划船、下棋、唱歌、画画、聊天、练琴、旁观……甚至更令人着迷,是转移原有注意力并放松身心的有效手段。第二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二、注重外部空间的生态联系(二)环境整体对公共活动的支持外部空间应注意自身尺度。大而无当只能产生压迫感和空旷感。小型公共广场和游园因近便和安全等优点尤其受到居民喜爱。空间过小会造成人员过剩,过大会“引狼入室”,变成摆地摊者或拾荒者的乐园。第二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二、注重外部空间的生态联系(二)环境整体对公共活动的支持外部空间中的建筑应以开敞为主,敞廊、花架和亭子都是符合这一特点的合适设施。向阳、绿化、水景、动物等自然和生物元素也对空间的生气感起着重要作用。第二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三、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在设计中,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会吸引使用者,从而增加外部空间的实用频率、时间和生气感。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欢迎行人就坐拍照的人力车夫雕像利用废旧水泥厂址建成的中国水泥工业博物馆(唐山),可看、看摸,满足游客好奇和探索行为第二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四、预防和减少不良、破坏行为(一)使用者群体与环境特征相互匹配与适应1、一般性绿地使用者主要是附近步行范围内居民,因此不宜过大,距离也不宜过远;2、设施的文明程度应该有所区别:车站高级检票设施游客不适应,就改为人工检票;景区踩踏鲜花,那就挪走鲜花;爱骑景区的石马,干脆就多设置一些,让游客骑个够……第二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四、预防和减少不良、破坏行为(二)设计与管理相互配合在决策与设计时,要认真从生态角度考虑,多从环境特性本身寻找可能遭受破坏的原因,从一开始就尽量减少维护与管理的麻烦。第二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四、预防和减少不良、破坏行为(二)设计与管理相互配合将易被破坏的设施放在任人接近的地方,便注定它会遭到破坏。注定会遭到破坏的公共设施第二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四、预防和减少不良、破坏行为(三)简约实用,重视环境暗示垃圾的存在助长继续乱倒垃圾,涂鸦符号的存在怂恿继续乱涂乱写,残破设施的存在必然引起设施进一步遭到破坏。第二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四、预防和减少不良、破坏行为(三)简约实用,重视环境暗示对场所中任何不文明信息的暗示要及时清除——残破的观景灯、雕塑、街头盆景和健身器械,如果不能及时更换和维护,不如果断拆除。养不起的喷泉、长期干涸的水池,不如及早填平,屡遭破坏和偷窃说明其本身就存在问题。第二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四、预防和减少不良、破坏行为(三)简约实用,重视环境暗示非设不可的设施,如座椅,采用木制或铁制的易遭破坏时,可改用更加简洁牢固的台阶、花坛矮墙或石凳、石墩等代替。澳门大三巴牌坊花坛矮墙第二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建议四、预防和减少不良、破坏行为(四)适度的奖惩加强监视和奖惩,有法必依,有令必行,使经济及劳役处罚、量刑判罪等成为保护环境、维护道德底线的有效手段。国内外环境优美地区的经验证明了严厉惩罚制度的有效性。山西娘子关兴隆古街告示牌正是由于兴隆古街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对环境保护极度重视,才使得这个古村居民家家都能一直有清澈的天然泉水流经。新加坡惩罚乱扔垃圾者的鞭刑本章结束每课一句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会让人看出来”。人,切莫自以为是,地球离开了谁都会转,古往今来,恃才放肆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所以,即便再能干,也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做好自己的事情,是金子总会发光。——易中天(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