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162007年22题春节文化的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2008年20题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2009年20题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的原因2010年29-3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2010年安徽38-12010北京40-3作用3/16高考预测:1、结合中外文化交流、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事例,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2、联系海峡两岸关系进展的具体事例,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等知识。3、结合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抗击特大自然灾害重大事件,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团结统一等知识。考点要求:(1)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16易混易错点温馨提示1、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3、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4、不能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5、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6、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矛盾的。7、中华民族精神有精华和糟粕之分。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5/161、(2010年高考安徽卷)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审设问:范围客体审材料:注意关键中心字词,提取有效信息并连接教材相关知识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规范答题:答案段落化段落要点化要点序号化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6/16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7/162、有人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应主要传播中华文化。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9分)8/16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内容上的独领风骚,地域上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各民族的文化上异彩纷呈。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必须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引进来)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走出去),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9/163、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1)有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已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4分)(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应当怎样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4分)10/16(1)竹子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根根相连,生生不息等生命特征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吻合。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常常把竹子人格化为中华民族精神。(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首先,要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分清精华与糟粕。其次,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做到与时俱进,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11/164、材料1:灾情面前,舟曲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奋战在抗灾第一线,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书写着壮丽的人生。如城关镇党员杨丁元面对家里房屋全部被掩埋,9名亲人遇难的境况,放下内心的伤痛,立即投身到抢险救灾第一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杜治安就近组织党员干部开始摸索着搜救幸存者,在泥石流堆积物中用简易的挖掘工具,连续奋战近40个小时,硬是连挖带扒搜救出6人。材料2:2010年8月9日,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台湾红十字组织发起募捐活动,并先捐出10万美元用于紧急救援和赈济。8月11日,香港特区政府接受赈灾基金咨询委员会的建议,从赈灾基金拨款310万港元给予爱德基金会,用于赈济甘肃泥石流及四川水灾的受难同胞。澳门特区政府12日宣布,拨款5000万元人民币,支持甘肃舟曲的救灾工作。(1)结合材料,说明海峡两岸三地共同捐助舟曲抗击特大自然灾害是如何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的?(6分)(2)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10分)12/16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海峡两岸三地风雨同舟,共同抵御自然灾害,体现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2分)②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强大力量。面对特大自然灾害,港澳台人民捐款捐物,体现两岸同胞同呼吸、共患难的民族情感,这必将成为鼓舞中华儿女上下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动力。(4分)13/16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广大党员干部用自己的劳动和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在抗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彰显和发挥了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实现和证明了自己的价值。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处理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⑤广大党员干部在大灾面前,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每点2分)14/165、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根据党中央和教育部的要求,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希望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根据上述背景,如果以“我爱我的祖国”为题写一篇时政评论,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联系实际简要列出小论文的提纲要点。(9分)15/16(1)指出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即什么是爱国主义。(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联系实际说明爱国主义的作用和意义,即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联系实际说明我们青年学生应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