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点连线·板块巧构建]本板块内容是历年全国各地高考的必考内容,因此,一定要强化对该板块内容的复习及本板块内容之间关系的把握。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区分国家收入的分配与个人收入的分配,在此基础上着重把握两种分配之间的联系,特别是重点掌握国家通过财政与税收手段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及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该板块内容联系的把握,构建起知识网络。复习本板块内容,深入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问题:(1)把握财政收入的分配与个人收入的分配之间的关系。①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通过实行一定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为个人收入的分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财政收入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国家既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确定国家财政合理比重,又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要加大还富于民的力度。③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等。④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政府通过强化税收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平。(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制度保障。(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催人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迁移应用·能力大提升]1.2011年9月1日,我国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这一调整是为了()A.调整货币政策,实现科学发展B.减轻纳税负担,扩大民间投资C.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法治国家D.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解析:个税调整属于财政政策,A不选;B项内容非这次个税调整的目的;C与题意无关。答案:D.下图中,横向箭头显示的是物价上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纵向箭头显示的是针对这些影响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环节采取的措施。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规范市场秩序B.②是政府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稳定物价C.③是政府运用财政政策保障人民生活D.④是政府通过再分配保障劳动者权益解析:①属于法律手段,A表述错误;②属于货币政策,B表述错误;④属于初次分配,D表述错误。答案:C.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一论述表明()①经济发展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③要做到社会成员的平均分配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解析:材料体现了公平分配的重要性。①②符合题意。③平均分配的观点错误,④不符合题意。答案:A.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亿元)21631431404539798311.2%财政收入(亿元)3876061330830802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117591578119109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3587476159198.9%“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请回答:(1)根据材料1,描述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态势。(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注重“民富”的经济意义。(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实现“民富”的途径与措施。解析:回答第(1)问,要对图表内容进行纵横比较,横向看变化,纵向找差距、发现问题,然后准确表述即可;第(2)问可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及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角度作答;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从发展经济、就业、权益保障、建立社保体系、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等角度回答。答案:(1)材料反映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还不够合理。(2)①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平衡不同群体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③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3)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民富”提供物质基础。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③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同时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逐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涉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努力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问题,应着重把握如下几个角度:(1)必要性(或经济意义):①从效率与公平关系角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②从分配与消费关系的角度:维护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③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角度:有利于缩小区域、城乡、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④从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有利于协调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⑤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和体现。(2)措施: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保证“两个合理比重”;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④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⑤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促进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特别要发挥财政和税收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