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第一课伟大的十月革命科目:历史教学对象:九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杨顺波单位:下关一中初中部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发生的时间;二月革命后两个并存政权的名称。简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基本过程;知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时间、标志、领导人和首都。概括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重要措施。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历史影片、典型历史图片,讲述典型历史事件经过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采取分组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分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与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九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已经有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对相关一些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学生有过较多的探究学习的经验,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还在发展中,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知识,学生较容易。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读书法、讲演法、归纳法、讲解法、讨论法、探究法多法结合。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背景;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老师展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肖像图片让学生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发展认识指导十月革命的理论武器老师播放视频剪辑学生给以解说角色体验,心灵感应老师点拨: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二月革命有什么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的情况如何?(经济情况、阶级矛盾、国际形势等)2.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十月革命的必要性老师小结:指出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国内形势,总结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开动脑筋,学思结合让学生初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七、教学评价设计1、教师在备课时要多钻研教材、充分作学情分析。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历史与社会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2、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3、教师要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多听课,多交流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八、板书设计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1、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2、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十月革命开始的胜利1、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2、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4、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5、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九.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反思: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俄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定了正确的革命方针、路线,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历史,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胜利后的俄国苏维埃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教训。列宁不愧为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十月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社会主义的发展将具有长期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其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教学活动的反思:1、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少设定,多设想。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多研究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尽可能地预设学生在学习中的“可能”,设想其“可能”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2、在备课之前多研究课程标准,吃有透教材。初始时尽可能多的收集对教学活动能够起到帮助作用的各种材料,然后在备课的过程中作合理适当的增删。从拓展学生思路,优化学生思维出发拟设应对预案;多角度地拟设各种应对预案;在生成性问题上,诱导学生思辨,鼓励个性化表达,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思维,却又尽可能的对学生观点作正确的引导。考虑多媒件教学的优势,制作对课堂教育有帮助的课件。3、进行教后反思,反思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不足,对问题解答、问题延伸与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反思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合理、得当。假设在下一个班还是上这一节课的话,有多大的改进余地,如何改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