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教育名校,我该怎么办?2010年,县委、县政府在实现省级教育强县创建目标之后,提出了创建教育名县目标,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教育事业要按照“城乡一体、内涵发展、各类教育齐头并进”的总体思路和“改革创新、重抓内涵、高目标引领”的工作策略,力争到“十二五”末,把我县建设成硬件高标准、质量达一流、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育名县,真正使旬阳教育成为展示旬阳的靓丽窗口、鲜亮名片,使教育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的发挥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名县的标准是什么呢?个人以为应该是各门类教育齐头并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软硬件资源充足、教师队伍素质过硬、教育管理水平较高、教育质量省市一流、精英人才和实用型人才辈出、教育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教育名县需要有代表这一水平的著名学校、领军教师、杰出学生和教育品牌,即应该在这个创建活动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名校、一批名校长、一批名教师、一批名学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无可否认,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名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一名好老师,就会带动无数好学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只有师傅的水平高了,徒弟的能力才会强。所以,作为普通一线教师,我们不应消极看待个人在教育名县的创建中的作用,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深入思考名师的内涵,积极规划个人职业发展,为创建教育名校、教育强县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个人以为,在建设教育名校的活动中,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正确认识教育职业,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常说,教育是事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如果仅仅把教师作为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那么就会缺乏工作激情,新鲜感一过,就会产生职业倦怠,就会以职业为累,工作起来就会被动、消极。所以,正确认识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把她当做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就会有动力和源泉,所以说,热爱教育事业是干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二、正确审视自我,合理规划职业愿景。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光是学校的硬件设施的购置,不管是学生素质的提高,还应该包括作为教育者本身的发展提高。否则,学校发展了,学生一批批的离开了,作为教师只是年龄增长了,没有其他变化。所以,教师要随着教育的发展、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教师,要像要求学生一样,为自己的职业制定中长期规划,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为成为名师设定合理的路线。三、努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现在的社会,知识更新非常快,没有知识的人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时候比我们还要多,还要广泛。我们在学生时代学习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对新问题、新形势,保证自己不落伍的唯一办法就是学习。作为教师的学习,不光是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的学习,更多的应该博览群书,只有广泛的学习,才能保证知识的更新,才能让自己更为充实,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四、及时认真反思,积累教育经验。我们不喜欢别人把老师称作“教书匠”,主要的原因我想就是在一个“匠”字上。老师和匠人的区别在于,匠人只是一种手艺的简单重复,工作没有创新;老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独一无二、活生生的学生,所以,面临每一个学生都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工作是很富有挑战的。一个教书匠和一名好老师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积极进行课后反思,也只有反思的教师才可能成为名师。教而不研则浅。要让自己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就必须搞教学研究。然而,搞研究是一件辛苦的事,但不会研究的教师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教书匠。审视自己的教学生涯,曾经有许许多多的教法,做法,也曾使许多同事借鉴学习,但我不善于积累,不深入研究,于是这些想法,做法,只能是一种经验而已,却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而不研则浅,要让经验成为教学成果,就必须深入研究。研而不写则空。教学中的点滴收获,点滴感受,需勤于动笔,勤于积累,及时做好阶段性的小结,总结。这样,经验便不再是经验,它便是一种研究成果。这是一名普通教师成为名师的必经途径,也是很多有好口碑的却没有名师头衔的老师所缺乏的。平日里对于教学会去研究,也会有很多的心得体会,但是不会写,不勤写,总觉得只要自己做了,对学生有好处就好,对于那些名利上的东西看得很淡。然而,就因这样的心态,很多好的教学方式,教学思想便得不到推广,这其实是很可惜的啊!总之,创建教育名县、教育名校,绝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不仅仅是学校领导的事情,真正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我们一线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不能妄自菲薄。只要我们把教育工作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合理规划个人职业发展道路,努力加强知识学习,积极进行教研反思,我们就一定能够成为专家型的教师,成为受学生爱戴、家长尊敬、同行佩服、领导赏识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