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青岛的建设与发展变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部胶州湾东口,原为一荒僻的渔村。近代青岛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天赋的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等方面的因素。第一节青岛的建设与发展变化德国于1897年以《中德租界条约》租青岛99年。1898年9月,德国殖民当局公布了第一个青岛城市规划方案,随后搬迁了规划范围内的原有村庄,从零开始了大规模的筑港建城活动。·初期着重军事设施方面:修筑炮台、建兵营、改建防波堤、浅桥及灯塔·重视港口建设:企图把青岛作为掠夺中国原料和倾销其本国商品的口岸。德国占领青岛港时期图•1905年胶济铁路通车及大港码头建成后,商业贸易急剧增长,人口迅速增长,这一时期商业贸易占据重要地位。•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商品输出发展为资本输出,工厂、银行数量开始增长。•1922年北洋军阀接受青岛,又对青岛进行一定的规划建设,对建筑物的高度、面积、建筑密度、道路宽度与建筑物之比均有详细规定。•创造了阶段性的繁荣1935年青岛市规划图1922-1937北洋军阀及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的复兴西洋建筑思潮涌入水族馆韶关路28号建筑天主教堂山海关13号建筑花石楼1937年日本又一次占领青岛,扩大管辖面积达8500平方公里,人口180万。1945年国民党政府接管青岛,将其变为美国海军基地。一、建设方针及规划意图•德国占领时期:以军事据点和贸易港口为重点青岛城市规划图(1899)•日本占领时期:以经济侵略为重点,偏重工业及交通方面建设二、规划分区•德国占领时期:•以港口选址为首要考虑因素,市中心在临海的德国提督公署一带,靠近港口;•港口设于胶州湾,铁路线沿胶州湾东海岸布置在港口和市区之间,火车站则设在城市的尽端,客运站深入市内接近中心区及海滩。•这种布局方式既方便港口与铁路之间的货物转运,又可以使铁路沿城市边缘通过所有市区。•严格分区德国区与中国区。•日本占领时期:在沧口、四方一带建工业区,工人住宅区建设靠近铁路的低洼地带,条件恶劣三、道路系统•道路网是不规则的方格形•德国区干道宽20-25m,其中车行道10-12m,道路间距80-100m•中国区干道宽10-12m,其中车行道8m,间距40m左右德占时期中心区方格网格局德国区绿化与道路结合较好,以花坛和灌木为主,显露建筑,直接观海中山路北段一带商业设施密集不少道路正对位于高地上的教堂尖塔四、居住区•德国占领时:德国区居住建筑集中在提督公署以东一带,独立式花园洋房,建筑密度低,绿化多,建筑标准高•日本占领时:出现大量日本式小住宅,注重实用功能,立面平面简单而中国住宅区多与商业与手工业作坊混杂,居住拥挤五、市政工程及公共设施•城市道路标准较高,德国区全部为高级路面坡度在10%左右,石块铺砌。•环式上下水管网,德国区采用分流制,中国区则是合流制。•德国区沿路设铸铁电杆,部分地下电缆。•绿化较多,并设有“林务署”,但大部分绿化在德国区,中国区很少。六、建筑风格及城市面貌•建筑完全按殖民者本国建设形式设计并制造•德国占领时以“提督公署”“德华银行”为代表,为19世纪德国建筑形式提督公署亨利王子饭店基督教福音教堂日本占领时期以“日本居留民团”“日本女子中学为代表建仿德式与资本主义“新形式”结合的建筑。建筑布局上采用欧洲古典城市手法,注意立体轮廓及对景青岛的建筑以黄墙红瓦为主,绿树相映,蔚蓝的天空及海面,极富有艺术感染力。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