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期年代距今约300万年—1万年建筑崖洞、横穴、竖穴、半地穴工具打制石器旧石器时期特征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旧石器时期工具旧石器时期建筑特征散乱枝叶临时遮掩扎结成型活动顶盖树枝围成墙、内外抹草泥圆形或方形坑穴防寒保暖、抵御野兽陕西洛南盆地遗址山西沁水下川遗址简阳龙垭遗址旧石器时期遗址旧石器时期建筑复原图旧石器时代人类学会使用工具,构成新石器时代早期细石器文化的先驱,为探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渊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年代1万年—2000多年不等建筑巢居、栅居、干栏式、半干栏式工具伐木、榫卯技术、陶艺新石器时期成就磨制石器特征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新石器崧泽文化黑陶刻纹盖罐庙底沟彩陶钵磨制石器新石器时期文物新石器时期建筑特征把住所建在自然原木上木桩为基础,架龙骨为基座,再立木桩避水防潮地面加垫石立柱新石器时期木桩尺寸圆形直径60—180mm方形60x100mm150x180mm板块厚14—40mm宽100—500mm深度桩400—500mm承重桩1000mm新石器时期——榫卯结构河姆渡遗址山东章丘市龙山镇西河遗址广西平乐县遗址新石器时期遗址新石器时期建筑复原图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更向前跨进了一步,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繁荣的氏族公社遍及全国各地,从母系的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的氏族公社以至于逐渐解体,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并终于创造了青铜器文化,进入了阶级社会。新石器时期夏朝夏朝年代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特征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部落制度逐渐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对它的一种摧垮力量。建筑宫殿、都城进步青铜器制造夏朝文物河南偃师二里头陶器河南偃师二里头网格纹鼎河南偃师二里头爵夏朝建筑特征基址高出自然地平800mm黄土夯筑长108米、宽100米四周有回廊,南北有复廊台基正中有长36米、宽25米长方形台面面阔八间、进深三间、木骨为架、草泥为皮、四坡出檐夏朝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朝建筑复原图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朝商朝商朝年代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特征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建筑宫殿、内城、外城进步抬梁式木架,分铸技术,内外二重城垣,“前朝后宫”商朝文物司母戊鼎夏朝玉器—龙甲骨文商朝建筑特征夯土台基重檐屋顶、抬梁式木结构庭院式建筑主殿达90米、宫室设置柱础商朝——抬梁式抬梁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房屋的屋面重量通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通过它传到柱上)。商朝——抬梁式与穿斗式比较商朝遗址洹北商城遗址洹北商城遗址商朝建筑复原图商朝商朝夯土筑墙体,规划整齐的台基,成片的作坊,宫室普遍置础,包括石础和铜础,筑墙盖顶。出现东西南北屋两两相对,中为广庭的四合院布局,开创了后代庭堂建筑的独特格式。西周西周年代前1046年—前771年特征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一个世袭封建王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丰京,成王时期营建洛邑建筑宫殿、四合院式进步瓦片的发明西周文物西周颂壶西周象尊西周原始青瓷盉西周建筑特征夯土高台建筑、前后两进院落墙表与屋内地面抹有混合“三合土”屋顶采用立柱和横梁组成框架屋脊、天沟用瓦覆盖墙内有柱础石西周建筑局部尺寸墙体厚580—750mm墙皮厚10mm屋顶厚70—80mm凤雏建筑基址台基高1300mm;南北长45.2米、东西宽32.5米厚800mm--召陈建筑遗址高760mm;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0.4米柱础-直径900—1000mm立柱-直径500—700mm深度-入土100mm西周遗址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陕西扶风召陈西周建筑遗址西周建筑复原图西周召陈发现的柱础,虽然仍在地表面以下,但立柱埋下的深度已减至10厘米左右,实际上已不是栽柱,近乎在台面上立柱。这也反映了当时营造的木构建筑,其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又有所提高。西周遗址出土的瓦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年代最早的陶瓦,陶瓦的发明在建筑技术上也是一个重要的进步。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年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特征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建筑城邑、宫室、墓室进步砖的发明;斧、锯、锥、凿的使用;冶铁技术;斗拱人物公输班(鲁班)著作《考工记》、《左传》、《礼记》春秋战国文物陕西凤翔铜手钳战国时期铁铧犁春秋时期洹子孟姜壶春秋战国建筑特征台榭式建筑宫殿建筑使用筒瓦、板瓦梯形夯土台装饰砖;瓦上涂朱色夯筑数米至10多米土台,上面建殿堂春秋战国遗址齐都临淄故城遗址春秋战国建筑复原图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年代公元前206年4月—公元前202年12月特征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秦王嬴政改号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建筑都城、宫殿、祭祀建筑、陵墓、长城进步发展陶质砖、瓦、管道;木构楼阁秦汉时期文物西汉高足玉杯高台汉墓漆盘兵马俑秦汉时期建筑特征梁柱式、穿斗式、井干式、干栏式立柱、横梁组成骨架,柱子承接重量拱作为过度设施,并起装饰作用出檐更深远秦汉时期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秦汉时期建筑复原图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年代220年—589年特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建筑高层佛塔、寺院、石窟、密檐式塔进步佛教建筑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文物玻璃圜底钵(北魏)玻璃杯(南朝)陶俑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特征楼阁式建筑、平面多为方形斗拱有卷杀、重叠、跳出人字栱柱础覆盆高台基有砖铺散水和须弥座屋顶尾脊有曲线;屋角起翘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细部特征卷杀,即将柱、梁、枋、斗拱、椽子等构件的端部砍削成缓和的曲线或折线,使构件外形显得丰满柔和。卷杀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细部特征跳出,斗拱中拱或昂每挑出一层为一跳。外挑:二跳里跳:二跳外挑:四跳里跳:三跳跳出古代建筑斗栱组合形式的一种,亦称人字形栱。常用于槽下补间,在额枋上用两根枋材斜向对置而成,栱顶置斗,承托檐檩,下脚设榫入额背,是早期建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斗栱。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细部特征人字栱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密檐式塔始于东汉或南北朝时期由楼阁式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演变而来第一层很高大,以上每层特别小塔檐紧密重叠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多是实心,把佛像雕塑在塔身外密檐式塔魏晋南北朝遗址曹魏,西晋洛阳遗址平面曹魏邺城遗址平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洛阳永宁寺塔日本法隆寺金堂(南北朝风格)隋唐五代隋唐五代年代公元581年—公元907年特征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富有创造力的高潮时期。从盛唐(8世纪)开始,融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逐渐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的宫殿、寺院、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高坐式家具形式也已稳定下来。建筑大兴城、赵州安济桥人物李春进步院落式布局成型、处理手法更加成熟隋唐五代文物石双思维菩萨像筒车螺钿花鸟人物纹青铜镜隋唐五代时期建筑特征梭形、八角形柱身梁中间微拱斗拱内凹、外凸面为弧面曲面屋顶;起翘翼角屋顶用黑瓦;黄、绿琉璃做屋脊、檐口隋唐五代时期建筑——赵州桥隋唐五代遗址唐长安城里坊碑刻大明宫复原平面图隋唐五代时期建筑佛光寺大殿青龙寺空海纪念馆隋唐五代时期建筑——佛光寺细部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斗拱高度约为柱高二分之一显著“生起”、“侧脚”斗拱“材”高300mm,“分”长20mm面阔、进深、柱高均为“材分”整齐倍数佛光寺东大殿梁架示意图隋唐五代时期建筑——佛光寺细部宋代宋代年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特征宋朝在经济、手工业和科学技术方面都有发展,使得宋代的建筑师、木匠、技工、工程师、斗栱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建筑佛塔、石桥、皇陵、园林、宫殿人物喻皓、沈括、李诫著作《木经》、《梦溪笔谈》、《营造法式》进步减柱法、移柱法;斗拱作用减弱;拱高柱高比例减小宋代文物宋代湖田窑影青南瓜壶宋代官窑粉盒哥窑双贯耳八棱瓶宋代建筑特征北方屋顶较陡;南方较平缓,出檐深建筑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有些昂被斜袱代替补间铺作的朵数增多宋代建筑扬州宋代东门遗址隆兴寺元代元代年代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特征元代建筑承金代建筑,因建筑工程技术低落,故依赖汉人工匠营造。元代建筑特点是粗放不羁,更大胆地减省木构架结构。多用原木作梁,外观粗放。元代建筑多用白色琉璃瓦。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建筑发展也基本处于凋敝状态,大部分建筑简单粗糙。建筑阳和楼、永乐宫、慈云阁、漳州桥、观星台等人物郭守敬进步佛教、喇嘛教兴盛;汉地与蒙古习俗结合元代建筑特征继承宋、金风格抹角梁琉璃瓦改瓦条屋脊为砖作元代建筑观星台永乐宫元代建筑——观星台台高9.46米,通高12.62米台下边宽16米多,上边约下边二分之一台顶各边明显收缩,砌有女儿墙石圭通长31.19米明代明代年代1368-1644年特征明代开始,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晚期。这一时期的建筑样式,上承宋代营造法式的传统,下启清代官修的工程作法。无显著变化,但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建筑长城、宫殿等进步风水术、园林建设、明式家具、砖的改进、强化整体结构性能明代建筑特征六品以下的官员不能在宅前造乌头门庶民屋舍只许进深五架,门屋只许一间,不许用飞檐、重拱、四铺作、藻井和五彩装饰等住宅不能用歇山顶,只能用“两厦”明代建筑东阳卢宅山西榆次城隍庙清代年代1644—1912年特征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一时期的建筑大体因袭明代传统,但也有发展和创新,建筑物更崇尚工巧华丽建筑布达拉宫、江南园林、圆明园等进步提高群体建筑的设计水平、简化建筑单体设计、建筑制度清代清代建筑特征砖石承重;砖木混合结构梁柱直接榫接平坐、平坐围廊,悬空抱厦清代建筑布达拉宫乾州文庙大成宝殿屋顶屋顶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