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件9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心理学蔡笑岳主编目录第九章品德的形成与培养第一节品德概述第二节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第三节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第四节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第一节品德概述一、道德与品德(一)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太哦政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二)品德•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指道德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品德的基本特征:–道德行为的稳定性–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统一性(三)道德与品德的关系•联系:(1)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其内容来自社会道德。(2)品德对道德也有影响作用。如果个人品德具有典型性,对社会风尚、道德有影响作用•道德与品德的区别:(1)两者研究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伦理学与社会学所研究的对象,品德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两者形成个发展的条件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服从社会变化发展规律。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个体的生理、心理制约,随个体消亡而消亡。(3)道德与品德的内容也不尽相同。道德是一定的社会伦理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品德只是道德的部分表现。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一)品德的静态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二)道德的动态结构1、品德的定向系统2、品德的操作系统3、品德的反馈系统•三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品德的复杂系统。第二节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一、道德发展的阶段论(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1、他律阶段:•儿童根据外部权威进行道德判断与推理•8-10岁以前。2、自律阶段•始于11岁左右•儿童根据自己的原则与理想进行道德判断(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1、海因茨偷药的故事2、儿童道德发展沿着固定的三个道德水平发展的,每个道德水平包括两个不同的道德阶段:•前世俗水平:服从与惩罚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和社会次序定向•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普遍的道德伦理原则定向二、道德品质的社会学习论•班杜拉20世纪60年代提出(一)观察学习1、观察学习的含义•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是指儿童的学习不必事事经过直接反应,亲身体验强化,而只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2、观察学习的特点•观察学习并不必然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观察学习并不依赖直接强化。•认知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3、榜样及其类型•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观察学习的主体称为观察者。•榜样的基本类型:(1)活的榜样(2)符号性榜样(3)诫例性榜样(二)观察学习的基本类型1、直接观察学习:模仿学习2、抽象观察学习:原理模仿3、创造性观察学习:综合、创新(三)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一般经历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第三节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一、道德认知的形成1、道德认知的含义•道德认知是个体对客观存在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个体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是品德的理智特征。2、道德认知形成的基本阶段•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信念的形成二、道德情感的形成1、道德情感的含义•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准则去处理相互关系与评价自己或他人言行举止时所体验到的情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之一。2、道德情感的类型(1)从内容上分:•公正感、责任感、义务感、自尊感、羞耻感、友谊感、荣誉感、集体主义感、爱国主义感等(2)从形式上分:•直觉的道德感•形象性道德感•伦理性道德感3、道德情感的发展4、移情能力:个体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三、道德意志的锻炼1、道德意志的含义•道德意志指个体自觉战胜利己的道德动机坚持排除内外障碍去完成预定的道德目标、任务,实现一定道德动机的活动。•道德意志主要表现在道德意志品质与言行一致两个方面。2、道德意志的发展•西方:“做好孩子”的道德观•我国:道德意志发展的重要标志:言行一致四、道德行为训练1、道德行为的含义•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行动。2、道德行为的发展•Sawrey&Telford根据行为的道德控制程度将行为分为三种水平五个步骤:•(1)生物水平•(2)社会水平•(3)观念水平五、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1、社会文化的影响2、家庭因素的影响3、学校与集体的影响4、人格因素与学生品德发展第四节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一、晓之以理--学生品德认识的提高1、价值澄清模式2、提供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3、共同讨论,参与群体决定4、小组道德讨论二、动之以情--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1、知情结合,以情育情2、训练移情,以情促情3、舆论强化,以群引情三、持之以恒--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1、导之以行,落实行动•激发道德动机•掌握道德行为方式•养成道德行为习惯2、加强训练,付诸实践•角色扮演法•自我强化•奖励与惩罚•榜样示范四、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矫正1、学生不良品德的分类•过失型•不良品德型•攻击型•压抑型2、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分析•家庭及其教养方式•学校环境与教师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不良社会风气•学生品德的主观因素3、品德不良行为的矫正•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消除疑惧心理•了解不良行为的动机•提高道德认识,增强是非感•抓住时机,促使转化•锻炼意志,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