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62-2009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DB62/T—2009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甘肃省境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场地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2328—90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l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区建筑规范DZ/T0097—1994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DZTF0218—200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D2008—02滑坡崩塌泥石流详细调查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地质灾害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3.2致灾地质作用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3.3致灾地质体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3.5地质灾害易发区具有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并在自然、人为活动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3.6DB62/T—20092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体活动征兆明显,且将可能造成较多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承灾区。3.7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程度。3.8滑坡斜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3.9不稳定斜坡已发生轻微变形(未产生位移)或具有潜在滑坡可能的自然或人工边坡。3.10危岩陡坡或悬崖上可能失稳的岩体。3.11崩塌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3.12泥石流大量泥沙、石块和水混合体流动的现象。3.13地面塌陷土体或岩体向下塌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洼地和裂缝的现象。3.14地面沉降开采地下流体造成区域性的的地面高程降低的现象。3.15地裂缝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3.16采矿影响范围矿山开采地表移动涉及的范围。3.17库岸坍塌河流、湖泊、水库等岸坡在水动力作用下的后退过程与现象。3.18冻胀融沉季节性冻土或多年冻土由于冻结消融造成的地面胀隆或融陷现象。3.19黄土湿陷黄土浸水发生的陷落、塌陷等造成地面不均匀变形、破坏现象。3.20盐胀溶沉盐渍土由于盐类结晶膨胀或盐类遇水溶沉造成地面变形、破坏的现象。DB62/T—200933.21风蚀沙埋风力对建筑物的侵蚀破坏以及风力搬运沙粒对建筑物的掩埋现象。3.22建设场地实施建设工程的用地。3.23规划用地城市、村镇总体规划、经济开发区或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用地。3.24矿山开采矿产资源的生产活动所在地。3.25地质环境与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并与人的活动有关的岩石圈的表层空间。4符号和缩略语4.1灾害体B—崩塌W—危岩体H—滑坡X—不稳定斜坡N—泥石流DT—地面塌陷DC—地面沉降DL—地裂缝KT—库岸坍塌HS—黄土湿陷YR—盐胀溶沉DR—冻胀融沉FS—风蚀沙埋4.2稳定性、易发性、危险性、可能性4.2.1稳定性a—稳定性差b—稳定性较差c—稳定性好4.2.2易发性g—高易发z—中易发d—低易发n—不易发4.2.3危险性A一危险性大B一危险性中等DB62/T—20094C一危险性小4.2.4可能性Ⅰ—不可能Ⅱ—可能性小Ⅲ—可能性中等Ⅳ—可能性大5总则5.1一般规定5.1.1建设场地与新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宜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进行。5.1.2在已进行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镇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场地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5.1.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塌陷和黄土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库岸坍塌、黄土湿陷、盐胀溶沉、冻胀融沉、风蚀沙埋等。对危及人员及财产的潜在灾害点,如危岩体、不稳定斜坡、采空区等也必须调查。5.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像、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5.1.5规划区、建设工程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分别具有下列相关的资料:5.1.6规划区范围、规划功能和布局的相关文字和图件。5.1.5.1建设项目用地范围、拟建工程平面布置、功能、规模,建设用地整平高程、开挖回填等相关情况,建设项目投资。5.1.5.2矿山开采项目的矿区范围、开采上下界高程、采矿方法、开采矿区(体)、储量、生产规模、服务年限、投资、保护对象情况,改扩建矿井的开采历史及已采范围,矿渣、尾矿的堆放场地及处置方式等。5.1.5.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5.1.7本规程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工程、矿山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5.2评估程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进行,评估技术程序宜按图1进行。图1评估工作技术程序图确定调查评估范围与等级编制评估纲要地质环境调查分析项目调查分析地质灾害综合分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编制评估报告地质灾害调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DB62/T—200955.3评估范围5.3.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应小于规划区、建设场地和矿区范围,应视规划、建设工程和矿山开采项目的特点及影响范围、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种类按下列原则确定:5.3.1.1可能受崩塌、滑坡影响的评估项目,其评估范围应包含崩塌、滑坡所涉及的范围。5.3.1.1可能受崩塌、滑坡影响的评估项目,其评估范围应包含崩塌、滑坡所涉及的范围。5.3.1.2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评估项目,其评估范围宜包含完整的泥石流流域范围。5.3.1.3可能受地面塌陷影响的评估项目,其评估范围应包含初步推测的可能塌陷范围。5.3.1.4可能受地裂缝影响的评估项目,当根据已有资料不能对地裂缝作出恰当评价时,评估范围应包含地裂缝延展的范围。5.3.1.5可能受地面沉降影响的评估项目,当根据已有资料不能对地面沉降作出恰当评价时,其评估范围应包含引发该区地面沉降主控因素所在的范围。5.3.1.6可能受塌岸影响的评估项目,其评估范围应包含塌岸所涉及的范围。5.3.1.7可能受盐胀变形影响的评估项目,其评估范围应包含初步推测的可能影响范围。5.3.1.8可能受黄土湿陷影响的评估项目,其评估范围应包含场地内黄土分布区域。5.3.1.9可能受冻胀融沉影响的评估项目,其评估范围含季节性冻土或永久性冻土分布区。5.3.1.10可能受风蚀作用或沙埋作用影响的点段,其评估范围应包含风蚀地段和沙埋地段。5.3.1.11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应包括采矿区、尾矿堆积区及生产生活区。5.3.1.12可能受建设工程或采矿活动影响的区域也应包括在评估范围内。5.3.1.13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1000为限。5.3.2调查范围不应小于评估范围,以能合理划定评估范围为原则。5.4评估级别5.4.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应符合下列规定:5.4.1.1城市总体规划区、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应为一级。5.4.1.2建设场地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应根据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和矿山开采项目重要性按表1划分。表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项目重要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复杂较复杂简单重要一级一级二级较重要一级二级三级一般二级三级三级5.4.1.3当拟建线状工程长度小于30km大于等于10km或非线状工程丘陵山区用地面积小于0.5km2大于等于0.1km2、平原区用地面积小于1km2大于等于0.5km2时,按表1划分的评估级别如为二、三级则应提高一级:当拟建线状工程长度大于等于30km或非线状工程丘陵山区用地面积大于等于0.5km2、平原区用地面积大于等于1km2时,评估级别应定为一级。5.4.1.4矿区面积大于等于5km2时,评估级别应定为一级;矿区面积小于5km2大于等于1km2时,按表1划分的评估级别如为二、三级则应提高一级。5.4.2建设工程和矿山开采项目重要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5.4.2.1重要性按附录A划分,附录A未列出的其它项目的重要性应根据相应行业建设工程设计规模划分表确定,大型为重要,中型为较重要,小型为一般:未列入相应行业建设工程设计规模划分表的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宜根据其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确定,严重为重要,较严重为较重要,不严重为一般。5.4.2.1矿山开采项目重要性由矿山生产规模和保护对象重要性确定,取两者中的较高者。矿山生产规模大小按附录B确定。保护对象重要性按受威胁人数和建(构)筑物的重要性划分,取两者中的较高者,受威胁人数大于500人为重要,100~500人为较重要,小于100人为一般;建(构)筑物的重要性按本条第1款划分。DB62/T—200965.4.3丘陵山区以外的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可按表2划分。表2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判别因素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复杂较复杂简单地形条件复杂较复杂简单岩土性质复杂较复杂简单地质构造复杂较复杂简单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较复杂简单不良地质作用发育较发育不发育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强烈较强烈不强烈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由复杂向简单推定。除不良地质现象和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等2项外,其余项中有3项首先满足某较高等级时,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即为该等级。不良地质现象和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2项中,有任1项首先满足某较高等级时,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即为该等级。5.4.4丘陵山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应符合表3规定表3丘陵山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判定因素地质环境复杂程度a复杂较复杂简单地形条件地形坡角3030~15<15自然陡坡高度m岩坡3030~15<15土坡1515~8<8岩土性质土层厚度m1010~5<5岩层厚度薄层状中厚~厚层状巨厚层状岩层或土层组合多元组合二元组合岩性单一地质构造裂隙发育程度有2条断层,裂隙超过4组,间距<0.3m有1条断层或破碎带,3~4组裂隙,间距多为0.3~1.0m无断层,有0~2组裂隙,间距>1.0m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外倾临空且倾角>20o外倾临空且倾角20o~10o切向临空且倾角≥20o顺向不临空且倾角≥20o外倾临空且倾角<10o切向临空且倾角<20o顺向不临空且倾角<20o地震动峰值加速度≥ⅧⅦ~Ⅵ≤Ⅴ水文地质地表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大中等小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大中等小不良地质现象占用地面积比例c%>3030~15<1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d边坡高度cm土质边坡>1515~8<8岩质边坡>3030~15<15洞顶围岩厚度与洞跨之比f<11~3>3采空区占用地面积比例%>3030~15<15注1:自然陡坡系指坡角≥35o的自然土坡或坡角≥60o的自然岩坡。注2:洞顶围岩厚度不包括强风化层厚度。注3:贯通性结构面指岩层层面、岩土界面、断层面及贯通性裂隙.注4:用地面积对规划项目是指规划区面积,对矿山开采项目是指采矿影响范围面积。注5:表中采空区限指开采深厚比<200的采空区.a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由复杂向简单推定。除自然陡坡高度、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不良地质现象占用地面积比例和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等4项外,其余项中有5小项首先满足某较高等级时,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即为该等级。自然陡坡高度、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不良地质现象占用地面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