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材分析课件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科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电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点亮小灯泡3.简单电路4.电路出故障了5.导体与绝缘体6.做个小开关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五.教学准备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修订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新鲜静电现象,来认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如果在一个物体上静止不动的话,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果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学情分析】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都会经历过。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入的探究。本课将为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活动。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而又概括的。这些认识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2、了解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3、知道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把塑料尺子、碎纸屑、羊毛皮、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学生准备:每组一把塑料棒、羊毛皮、碎纸屑、气球。【教学过程】1.表演导入,激发兴趣2.学生自主实验,体验静电现象3.认识电荷4.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及应用5.课堂小结1、表演导入,激发兴趣教师: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表演。教师演示:用尺子摩擦羊毛皮,接着将尺子靠近纸屑。问学生:尺子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学生回答:纸屑被吸上来了。教师:为什么纸屑能被尺子吸起来呢?这是什么现象呢?学生:静电现象。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出示课题(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学生自主实验,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羊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教师: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3.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正负电荷)(1)教师: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小组谈论)教师总结:因为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互相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板书:正电荷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讨论)用电荷解释实验的静电现象:经过摩擦的塑料棒靠近纸屑,塑料棒和纸屑各带有相异的电荷,互相靠近时就会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纸屑就被塑料棒吸起来了。(3)小组实验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任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得出结论:同一种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互相吸引。(2)让电荷流动起来(简单地讲)教师: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4.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及应用教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学生可能回答:(1)电视荧光幕静电(2)梳头产生静电(3)脱毛衣产生静电放电(4)烘衣服产生静电(5)摸门把,金属物有触电现象“怒发冲冠”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静电除尘设备静电喷涂设备及应用静电植绒设备及工艺5.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电荷能流动起来再见!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