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导学法经验介绍材料[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运用“问题式导学法”构建初中数学优质高效课堂邓州城区五初中乔永存2011年3月经验汇报问题的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变“填鸭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已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发展方向,而运用“问题”与“问题串”进行教学正是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问题是创新的开始,用问题引导学习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以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为核心,也就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思维活动的起点,通过问题的引入、展开、深入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问题来驱动教学,是实现夯实基础、揭示本质特征、提炼数学方法、提升思维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数学组成员经过不断探索和研讨,集思广益,结合我校实际,最终确定了我校自己的数学教学模式:“问题式导学法”。一、“问题式导学法”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组组“问题串”,让“问题”引领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时空,让新知自然生长在已学知识之上,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开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导学”使课堂教学的主线,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指导、引导和评价鼓励上,学生的“学”主要体现在自主和合作探究上。二、“问题式导学法”教学模式的实践历程:我校依据市教育局教研室教学模式改革会议精神,于去年秋期启动教改实验。我们数学组就积极反思过去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开始制定适合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反复讨论我们制定了“问题式导学法”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教学环节为:“情境激趣(创设问题情境)——展标设疑(出示自学提纲)——自主学习(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教材,尝试独立思考解决)——合作探究(先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再师生互动、探究拓展)——分层训练(习题分A、B、C三级,依据能力自由挑选)——反思运用(总结反思、学以致用)”。特别说明的是,在“自主学习”阶段,必须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习惯,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为组内交流奠定基础。因为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看法,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的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比较。运用“问题串”引领,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针对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在2010年12月中旬参加了首届全国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展示观摩课会议后,我得到不少启发:从全国21位参赛教师中通过说课只筛选10位教师进行讲课展示。通过听课我发现他们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导入)——师生合作探究(设计活动或问题串,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索下逐步解决每一个问题,达成对新知的理解与掌握)——知识运用(例题示范、巩固练习或变式练习、适当拓展)——课堂小结、感悟收获——布置作业”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该让学生思考的、说的、做的都先让学生去尝试解决,处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关注学情,适时启发诱导、真正做到了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的角色。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处处体现着新课改理念,整个课堂显得充满激情、充满探索、师生和谐民主,顺利达成教学三维目标。另外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挖掘教材、开发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选取适合教学内容的素材,通过设置有效的问题串把整个教学内容设计的很有逻辑且充满挑战性。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情趣性和实效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短短一节上处理了好多问题。回来后我就开始思索我们设计的教学模式与全国优秀教师的讲课模式的区别,进行了如下反思:我们虽然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了问题串设计,这些问题串以自学提纲的形式一股脑儿的都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自学完成。有的问题同学们是可以通过自学完成的,但有的问题只有优等生能完成,虽然也组织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由于优等生的数学认知程度与表达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知识他心里明白,但他表达不好,造成其他同学在交流时没有真正弄懂。由于在课堂前半部分,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导致了在教师点拨疑难处时用时较少,而且一些优等生已经学会了,大声发言,给老师一个错觉,觉得同学们学的还可以,老师就不在多讲了。可实际上不少中等生更不说弱生了,他们还没有真正弄懂一些数学问题的本质,造成贫富分化严重。从这个反思出发我就开始访谈调查了一些中等生和弱生,问他们是否存在这种现象,他们的回答说,采用这种模式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我们确实有点吃不消,有的知识确实没真正搞懂。然后我有访谈了一些优等生,他们说基本上还可以,能接受。但他们说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老师让同学们阅读数学课本寻找问题串的答案,确实培养了我们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可是我们发现数学课本编的虽有逻辑,但缺少情趣,时间长了显得有点枯燥。以前老师讲的多些,但可以给我们补充一些有意思的东西,现在照着课本自学,被课本束缚着了,显得没意思了。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采用这种模式总显得前松后紧、头重脚轻的感觉,容易拖堂。经过访谈调查,结合外出学习体会及实践经验,我们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决定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论证。结论为:对一些好懂的概念课、运算课仍旧采用这一模式;对一些实践探索课、课题学习课不适用。于是我们就改进教学设计,具体环节如下:“情境激趣(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合作探究、归纳概括(设计活动或问题串,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索下逐步解决每一个问题,达成对新知的理解与掌握)——探究拓展、能力提升(教师提供变式问题或引申性问题,培养探索与创新精神)——分层训练(习题分A、B、C三级,依据能力自由挑选)——反思运用(总结反思、学以致用)”。•为了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一些重要知识的理解,我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些教学动画片段。进入九年级下期新课结束后,我们就商讨如何高效上复习课,问题式导学法还能不能使用,如何加以改进?后来经过论证我们要改变以往复习方式,仍旧采用以“问题”为引领,从简单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构建知识网络,然后围绕中考考点设置典型例题,再次基础上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课后设置适量的分层训练题,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总之,这种复习课的教学环节为:由问题唤醒回忆——围绕考点,设置典例——变式训练、有效拓展——分层训练。刚才为大家上的一节复习课《圆的切线判定与性质》就是这一教学设计的体现。总之,我们要依据课型,依据教材特征、依据学生认知规律,灵活采用“问题式导学法”统领下的三种教学设计方案。三、“问题式导学法”中几个重点环节的具体操作策略1.自学提纲的编写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①自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②自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③自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规律;④自学问题的设计应注意由易到难,具有梯度性;⑤设计自学问题时,配备与之对应的小练习。2.设置“问题串”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①要遵循教学原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都有进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②要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问题设计的难易适当,具有科学性;③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去思考与解决,使全体学生能够获得思想的启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④要新颖别致,使问题能激起疑团,形成悬念,又能恰到好处,产生兴趣。⑤要有变式提问或引申性提问,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思维开阔,提高对数学本质的理解。3.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引导,注意启发性。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捕捉信息,发现学生的疑团,适时点拨,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解决问题,不要过早的把结论告诉学生。教师还要耐心等待,必要时可“故意”引起争论。有的问题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追问一下,恰当好处的追问、点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问题。4.学生自学、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因为学生自学中必然穿插师生互动过程,所以把两个环节放在一起进行探讨。一个人如果在学生时代就能树立良好的自学态度、获得较科学的自学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那么即使他离开校门,步入到新的领域,他也能很快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一点正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学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中要灵活掌控三个环节,以“自学”为基础,以“引导”为前提,以“互动”为枢纽。自学不是学生盲无目的的看书,而是有自学定向、自学方式方法引导的有组织的自主学习活动,可能是个体的独立自主,也可能是小组合作方式的自学,这要视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掌控。自学定向是必不可少的,在设置自学目标时,不但要设定具体的知识目标,而且一定要关注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引导,典型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也可作为自学目标中的理论引导。“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可以是独立空间下师生之间对某一问题的分解探究过程,也可以是以平等身份穿插在学生小组学习中,对学生个体或小组进行点拨引导的过程。这样的交往互动,即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又建立了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要极力营造一种健康的状态,其外在特征是:和谐、热情、深刻、扎实,要想形成这样的一种状态,就要充分发挥师生间的内在因素,即信赖、热爱、渴求、自信。学生自学和师生互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的互动才是有效的互动,才是真实的互动,才不流于形式,这两个环节的关系就像人体的骨肉和血液的关系一样,学生自学是基础,师生互动是保障。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同学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中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的境界,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种“过程”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数学教学的面貌,改变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5、分层训练《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正如《标准》中所指出的那样:对不同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爱好不尽相同,他们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对数学的需求也不一样,应当允许他们头脑中所理解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和他们心目中的数学形象带有一定的“个性色彩”,应当承认“差异存在于所有人群中,允许甚至鼓励合理的差异存在,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基于以上课改新理念的理解,在课堂训练环节,我们采取分层的方式,把全班同学按学习成绩的差异分为“学困生”、“中等生”、“优秀生”三个层次,在设计训练题目时,也分为三个层次,既基本知识、技能达标,提高训练,拓展训练,在设计风格上可以活泼一些,比如:基本达标题的标题可设计为:“相信自己、成功自己”,提高训练的标题可设计为:“努力皆有可能”,拓展训练的标题可设计为:“勇攀高峰就是我”。这种人性化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学生在训练题的选择方式上是开放性的,可自由选择,完全尊重他们的选择,三道题解答完毕后,必须由三个层次的学生的代表到黑板上板演,供大家交流点评。6、课堂反思与实践应用在这一环节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①反思数学知识的得来过程,所使用的探究方法,比如:观察实验操作、画图、猜想、推理、归纳总结等。②反思数学思想的应用,比如,在进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反思化归思想及消元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再如,在进行整式乘法运算的教学时,反思化归思想及用几何图形面积的不同表达方法解释运算过程的几何意义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