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王实甫的《西厢记》一、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今北京市)。生卒年不详。他一生创作杂剧十四种。今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另外,《贩茶船》、《芙蓉亭》各存曲文一折。胡适曾考证《丽春堂》一剧是元人杂剧中最早的作品,尊王氏为杂剧之始。以《西厢记》“天下夺魁”。关于王实甫的评论资料•1、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2、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3、金圣叹《第六才子书》批语:有人来说《西厢记》是淫书,此人日后定堕拔舌地狱。何也?《西厢记》不同小可,乃天地妙文。•4、王季思、黄秉泽《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王实甫》: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记》闪耀中国古代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肩;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可同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罗贯中、施耐庵、汤显祖、曹雪芹等并列。二、“西厢”故事的演变(1)唐·元稹《莺莺传》•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肯定张生抛弃莺莺。“西厢”故事的演变(2)•北宋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秦观的《淮海词》,毛滂的《东堂词》都曾歌咏崔、张恋爱故事。•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当时的“说话”已有《莺莺传》名目;周密《武林旧事》所载“官本杂剧段数”中又有“莺莺六幺”。“西厢”故事的演变(3)•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厢》,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诗或诗体小说。它虽然取材于《莺莺传》,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新作。•自是佳人,合配才子,赞美张生和莺莺争取自由的爱情与婚姻。“西厢”故事的演变(4)•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将其改编成杂剧《西厢记》。(5)王实甫的创新王实甫的《西厢记》吸收了《蝶恋花鼓子词》同情莺莺悲剧命运的观点,借鉴了《西厢记诸宫调》改负心人张生为痴情种的写法,将崔、张故事由一个始乱终弃的悲剧改为青年男女的自主婚姻战胜封建礼教的喜剧,从主题思想到人物性格都有重大突破,成为一部爱情戏的杰作。王《西厢》精心安排戏剧结构、戏剧冲突,由说唱改编为大型戏剧,精简紧凑剧本的同时使得语言更其优美、人物形象更其鲜明、丰满。•体制的创新:1、突破传统杂剧一本四折的通例,扩展为五本二十折;2、突破一人主唱的通例。几个角色都可以唱;使用多种宫调,用韵广泛多变。•题旨的改造:“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特殊的演唱方式•《西厢记》打破一人主唱的元杂剧惯例,从塑造人物出发,采取多人演唱的形式:•第一本:第一折至第三折由张生唱;楔子由老夫人、莺莺唱;第四折由张生、莺莺、红娘唱。•第二本:楔子由惠明唱;第一、三、四折由莺莺唱;第二折由红娘唱。•第三本:各折均由红娘唱。•第四本:第一、四折由张生唱;楔子、第二折由红娘唱;第三折由莺莺唱。•第五本:楔子、第二、四折由张生唱;第一折由莺莺唱;第三折由红娘唱。三、《西厢记》主题及故事梗概•(一)主题:具有反封建战斗性,一方面反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要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另一方面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坚持理想的爱情标准。•董解元强调“自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王实甫结局更加正面提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对传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否定。•(二)剧情梗概•第一本:第一折:惊艳。第二折:借厢。第三折:联吟。第四折:闹斋。•第二本:第一折:寺警。第二折:退兵。第三折:请宴。第四折:赖婚。第五折:听琴。•第三本:第一折:前候。第二折:闹简。第三折:赖简。第四折:后候。•第四本:第一折:酬简。第二折:拷红。第三折:送别。第四折:夜梦。•第五本:第一折:报捷。第二折:寄愁。第三折:争婚。第四折:团圆。•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惊艳》《借厢》《酬韵》《闹斋》•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寺警》《请宴》《赖婚》《琴心》•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前候》《闹简》《赖简》《后候》•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酬简》《拷红》《哭宴》《惊梦》•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捷报》《猜寄》《争艳》《团圆》重要关目1、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崔珏(已故)千金崔莺莺。莺莺“眼角儿留情”,“回顾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初遇[元和令]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著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赚煞]饿眼望将穿,馋口空咽,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借厢不做周方,埋怨杀你个法聪和尚。借与我半间儿客舍僧房,与我那可憎才、居止处、门儿想向。虽不能勾窃玉偷香,且将着盼行云眼睛儿打当。闹斋张生:小娘子莫非莺莺小姐的侍妾么红:先生万福。张生: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娶妻。红:谁问你来?张生:敢问小姐常出来么?2、月下联吟:莺莺月下至西厢侧花园焚香,张生于墙角吟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魂,不见月中人。”莺莺心动,依韵和之:“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莺莺的才情进一步打动了张生。月下联吟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罗袂生寒,芳心自警。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悄悄冥冥,潜潜等等,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匪警诸僧众各逃生,众家眷谁湫问,这生不相识横枝儿着紧。非是书生多议论,也提防玉石俱焚。虽然是不关亲,可怜见命逡巡,济不济权将秀才来尽。果若有出师表文,吓蛮书信,张生呵,则愿将笔尖儿横扫了五千人!赴宴红:贱妾奉夫人严命,特请先生小酌数杯,勿却!张:便去!便去!敢问席上有莺莺姐姐么?赖婚3、月夜听琴:•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得崔莺莺,张生修书,召白马将军杜确解围。老夫人许亲复赖婚,张生深夜弹琴作歌,词衷意切,令莺莺“芳心自懂”情难禁。听琴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莫不是风吹铁马檐前动?莫不是梵王宫殿夜鸣钟?我这里潜身听声在墙东,却原来是西厢的人儿理丝桐。他不作铁骑刀枪把壮声冗;他不效堠山鹤唳空;他不逞高怀把风月弄;他却似儿女低语在小窗中。他思已穷,恨未穷,都只为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已通,分明是伯劳飞燕各西东。感怀一曲断肠夜,知音千古此心同,尽在不言中。相思问病4、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表达了亟盼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莺莺复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赖简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5、崔张成婚:张生染病,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休将闲事苦萦怀,取决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札,谨奉新诗可当媒。寄语高唐休咏赋,令宵端的云雨来。”是夜,莺莺冲被封建礼教束缚,迈出决定性一步:与张生私下成婚。佳期拷红长亭送别四、《西厢记》的人物形象•莺莺•张生•红娘(一)崔莺莺•美丽而多情——离经叛道,不满父母包办的婚姻,追求理想爱情。•内热外冷——受封建礼教约束,感情丰富而外表贞静,常有“假意儿”。1、大家闺秀她有着美丽的容貌,又诗词女红无所不能,却被寂寞地锁在深闺之中,无法驱散青春的苦闷。第一本“楔子”: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联吟(酬韵):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2、主动追求爱情,视功名如粪土,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惊艳:“回顾觑末”“临去秋波那一转”联吟:好清新之诗,我依韵做一首后候:休将闲事苦萦怀,取次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媒。寄语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云雨来。送别: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3、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狡黠半推又半就、充满“假意儿”——《闹简》“小贱人,这东西哪里将来的?我是相国小姐,谁敢将这简贴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种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个你个小贱人下截来。”“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有时一本正经,有时黠谲多端,有时又扭捏尴尬。•莺莺形象具有两种不同的内心节奏,展示出她对爱情的追求,既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二)张生•书生、轻狂、志诚种、傻角、风魔汉•志诚种——忠于爱情,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才气与勇气——追求爱情和解决危难果断、机智、大胆。•傻角——软弱、忠厚、傻气。•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我死也。•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娶妻。•敢问小姐常出来么?•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三)红娘•热情、正直、机智、勇敢、泼辣•富有正义感——不满老夫人的背信弃义,同情崔、张为爱情而苦恼,成人之美。•机智——巧妙帮助崔、张,反驳老夫人的责骂。•泼辣——尖锐批评张生、莺莺的缺点,嘲讽郑恒配不上莺莺。•帮助莺莺及张生传书递简。•“闹简”、“赖简”、“拷红”•在拷红一场中,紧紧抓住老夫人的致命弱点,大胆接露了老夫人的虚伪、自私,抨击礼教的罪恶和腐朽。•对于莺莺她不断的给以善意的讽刺,批评她的虚情假意的软弱,帮助她与礼教进行抗争。在《闹简》一折表现最为明显。•对张生的妥协、软弱也有清醒的认识,幽默地称张生是“傻角”、是“银样蜡枪头”。•信者人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当日军围普救,老夫人所许退军者,以女妻之。张生非慕小姐颜色,岂肯区区建退军之策?兵退身安,夫人悔却前言,岂得不为失信乎?既然不肯成其事,只合酬之以金帛,令张生舍此而去。却不当留请张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视,所以老夫人有此一端。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日后张生名垂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岂得为贤哉?•(四)老夫人:•典型的封建家长制代表,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专制、虚伪、冷酷、自私。•赖婚,拷红,逼试。五、《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一)戏剧冲突此剧有正反面人物冲突和正面人物误会性冲突的两条线索。正反面人物冲突是张生、莺莺、红娘等正面人物与老夫人、郑恒等反面人物的冲突,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卫道者的斗争;正面人物的误会性冲突是张生、莺莺、红娘因为身份、性格不同而产生的误会性冲突;两条线索互相交错。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体。采用双线复合结构,戏剧冲突由两部分组成,这些矛盾交错发展,一波三折、曲折跌宕,扣人心弦。(二)戏剧结构此剧体制和形式上实现了突破和创新。突破一本“四折一楔子”的惯例,为五本二十一折的连台本戏,来表现完整的故事,使人物丰满。每本中各有小高潮,各本之间环环相扣。•(三)运用“那辗”法,充分展开情节,刻划人物。•“那辗”是清人金圣叹在《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中评点《西厢记》的术语,指在情节描写中认真地搓那、辗开,采用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多种方法进行烘托渲染,把很简单的剧情也写出寻人耐味的好戏来,成功地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前候》、《闹简》等折。(四)文采派的语言特色王实甫为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家,其剧作语言被朱权的《太和正音谱》称为“如花间美人”。(1)语言文雅绮丽,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句,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名曲为第四本第三折《[正宫]端正好》。(2)语言雅中有俗,自然流畅,善于吸收民间口语。(3)人物语言个性化,作者用不同的语言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朱权《太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