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08m框构中桥施工技术交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技术交底记录表格编号项目名称交底编号共页工程名称2-14.08m中桥设计文件图号施工部位交底日期一、技术交底范围;2-14.08m框构中桥(中心里程:DDK5+922.04m),框构桥主体及附属施工技术交底二、设计情况;1、结构尺寸2、框构防水框构顶面混凝土基层表面处理完毕并验收合格后,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层上采用C40细石纤维混凝土保护层,处理层最薄处厚度40cm。框身两侧冷涂2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框构顶设纵横排水坡,由框构长度和横向宽度而定,最小坡度均不小于千分之五。框构四角设雨水斗,施工时应注意雨水斗的预埋,框构内外侧的雨水集中到硬质PVC塑料管后通到地面。具体形式详见图纸。3、框顶电缆槽及栏杆框构顶设电缆槽,在四道的右侧设置电力电缆槽,电缆槽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电缆槽的盖板为预制件,应提前预制。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电缆槽的部分N1钢筋及N2钢筋为主体预埋钢筋。在浇筑框构顶板前应对预埋筋检查,接缝处要进行凿毛处理。框构桥两侧设置栏杆,立柱及栏杆均为现浇C30钢筋混凝土。框构人行道在立柱位置处均预埋锚筋N2,一段与人行道钢筋绑扎,另一端外露,以备现浇立柱时与立柱钢筋N1搭接。立柱位置以立柱及栏杆墙中心线为准。菱形栏杆墙为整体预制件,制造和吊装时,应注意保持完整性,不得产生裂纹和折断。安装栏杆墙时,将两端榫头沿立柱腰缝移入然后从预留的凹槽中落位。在人行道臂板上两立柱间栏杆墙下设一道10*15cmC30混凝土挡块,适当预留钎钉。在浇筑框构顶板前应对预埋筋检查,接缝处要进行凿毛处理。三、开始施工的条件及施工准备工作;1、施工场地平整施工前,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平整,使现场达到“四通一平”条件(通水、通电、通路、通讯、施工场地平整)。同时经过对现场的实地调查,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就近在本桥的南侧处选择一片场地作为施工队伍驻地及钢筋加工及存放场地。施工场地使用前,对其进行平整、垫铺碎石和做场地硬化处理后作为临时场地。场地做到精心规划、合理布局,使场地内道路畅通,杂而不乱。对场地内的电缆优化布置,电闸箱摆放整齐,并做好临时场地的排水、消防安全措施。2、施工用水用电准备施工生产用水采用当地用水或既有水源。施工中主筋采用闪光对焊,负荷较大,需要接外部380V电源。3、管线调查在框构中桥两侧(岔胥路道路两侧)有电缆一条,道路上方有电线两条。施工前对场地进行探沟开挖,对妨碍现场施工的电缆进行位置确认,及时通知产权方进行位置改移,或经产权单位的允许对电缆等管线进行保护。4、施工前道路改移道路形式为:路面宽度道路导改道路维持既有宽度不变,宽度9m(既有柏油路面为5m,两侧人行道为土路2m)填料选择道路改移道路填筑标准:底层填筑0.6m山皮土,表层填筑0.3m泥结碎石,并采用压路机碾压平实。为保证安全,在基坑和临时道路之间设置围挡保证行车安全。四、施工工艺;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水泥搅拌桩施工既有线防护浇筑垫层绑扎底板钢筋定位测量桩基检测基坑开挖(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深度从地面向下约3.5米,开挖过程中应对基坑底部高程复测,保证开挖到设计高程。按1:1对基坑进行放坡处理基坑开挖前提前做好地面防、排水设施。基坑开挖采用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宜超过1.5m),基坑开挖不得局部开挖深坑及从底层向四周掏土。当已开挖的基坑遇到雨天时,采取彩条布覆盖基坑边坡以防坍塌。开挖时严格观测坡面稳定情况,当发现坑沿顶面出现裂缝、坑壁松塌或遇涌水、涌砂时立即停止施工,加固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以下几种情况禁止挖土:①、掏洞取土或倒坡挖土;②、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③、雨雪天时。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坑底预留30cm人工清底,在开挖过程中应该有专人盯控开挖深度,严禁超挖。在基坑开挖后在基坑周边设置防护栏杆且禁止在基坑周边堆压荷载。基坑开挖完后会同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地质会勘工作,在地质与设计相符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并根据地质情况,设置木桩或钢管桩及草袋等临时支护措施,防止边坡坍塌。挡墙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为避免损害桩身,加固区域开挖时严禁机械开挖,应采用人工开挖,人工凿除桩头至设计高程-0.01m。(2)地基处理现浇边墙、顶板防水层施工回填夯实监理检查钢筋、模板签证监理检查签证浇筑底板混凝土监理检查钢筋、模板签证绑扎边墙顶板钢筋搭设脚手架、模板挡墙基底采用碎石换填,换填后分层碾压,每次填筑厚度不大于0.5m。换填后挡墙基底设计应力不小于275Kpa,换填厚度最高处1.1m,最低处0.5m。框构主体底部换填砂夹碎石,换填厚度为2.0m,换填时应分层填筑,每层填筑厚度不大于0.5m,分层碾压平实。基底设计应力为150kpa,换填后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以上应力要求。(3)垫层及底板施工1)垫层施工基坑换填至设计基底高程经检验地基承载力合格后,立即浇筑基础垫层C25混凝土,厚度为10cm,垫层顶标高为1.09m。钢筋绑扎应在垫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后进行。在垫层面上弹出钢筋的外围轮廓线,并用油漆标出每根钢筋的平面位置。2)钢筋绑扎钢筋集中加工,现场进行绑扎,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同条件混凝土垫块梅花形布置,并保证每平米不少于4块。位于底板角处钢筋钢筋圆弧上的横向钢筋按等间距布置。布置钢筋时应注意各钢筋骨架的中心线,墙身轴线,底板轴线的相对位置。主筋接头必须采用闪光对焊,并进行纵向打磨,钢筋接头应避免设置在钢筋应力最大处,并分散布置。并注意设计图纸上的双面搭接焊的处理。结构中的钢筋骨架均为双面焊接,其中相互搭接者焊缝长度不小于10d。3)模板施工框构模板宜采用大块钢模,吊机配合安装。也可采用组合钢模板,胶合板支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模板立设在钢筋骨架绑扎完毕后进行。采用绷线法调直,吊垂球法控制其垂直度。加固通过型钢、方木、拉杆与基坑四周坑壁挤密、撑实,确保模板稳定牢固、尺寸准确。组合式钢模板在组装前必须打磨干净、平整。并涂刷模板漆,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光滑、平整。4)灌注混凝土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自动计量,罐车运输,泵送混凝土施工(有条件可以搭溜槽自卸,视现场情况而定),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混凝土下落高差大于2.0米时,采取泵送及设串筒或溜槽。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30~45cm。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严禁碰撞钢筋和模板。振动器的插入深度一般不超过棒长度2/3~3/4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40cm,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5)养生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且初凝后,采取冬季施工措施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暖棚加热法养护。棚内温度不得低于5℃,且混凝土的表面应该保持湿润;采用燃煤加热时,应将烟气排出棚外。养生期为14天。(4)、主体施工1)钢筋施工钢筋集中加工,现场进行绑扎,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同条件混凝土垫块梅花形布置,并保证每平米不少于4块。位于顶板角处钢筋钢筋圆弧上的横向钢筋按等间距布置。布置钢筋时应注意各钢筋骨架的中心线,墙身轴线,顶板轴线的相对位置。顶板设钝角加强筋,顶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对钝角加强筋进行检查,加强部位共计4处,当钝角加强筋位置与主筋冲突时,可适当挪动加强筋位置。①、钢筋加工Ⅰ、所用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钢筋在加工前应调直,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清除干净。钢筋要求平直,无局部折曲。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Ⅱ、用冷拉法矫直钢筋时,伸长率不得超过1%。Ⅲ、受拉热轧带肋钢筋末端需设直角弯钩时,直角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5d(设计要求为6.8d),弯钩端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3d(d为钢筋的直径)。个别特殊要求弯钩长度的钢筋,按施工图中所示尺寸加工钢筋。Ⅳ、对于不同编号的各类钢筋弯制前应放大样,对样板筋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大批量加工。Ⅴ、箍筋末端做成不小于90º的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端直线段的长度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Ⅵ、弯起钢筋要完成平滑的曲线,其弯起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2倍。Ⅶ、钢筋在常温下加工,弯制钢筋须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一次弯成,严禁火烤成弯。Ⅷ、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长度±10mm。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20mm。箍筋内净尺寸:±3mm。②、钢筋焊接钢筋的接头必须采用闪光对焊,并进行纵向打磨,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钢筋接头避免设置在钢筋应力最大处,并分散布置。顶板内斜筋N7与N4、N1钢筋,斜筋N24与N4、N1钢筋采用双面焊接。底板内斜筋N25与N6、N2钢筋,斜筋N26与N6、N3钢筋采用双面焊接。结构中钢筋骨架均为双面焊接,其中相互搭接者焊缝长度不小于10d。采用双面焊缝,互搭接长度不小于10d。③、钢筋安装Ⅰ、钢筋安装前,现场根据结构外轮廓线,细化测量,将底板、边墙投影在底板垫层上,在各部钢筋安装时必须根据测量位置绑扎。Ⅱ、在各部钢筋安装时,钢筋必须垂直于底板,钢筋间距均匀,位置和误差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Ⅲ、钢筋安装时必须注意搭接接头,在“同一截面”(焊接接头在钢筋直径的35倍范围且不小于500mm以内)钢筋接头面积不得超过钢筋总截面积得50%。2)脚手架、模板施工①、脚手架搭设流程在牢固的地基弹线、立杆定位→摆放扫地杆→竖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装扫地小横杆,并与立杆和扫地杆扣紧→装第一步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安第二步大横杆→安第二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紧(装设与柱连接杆后拆除)→安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安装二层与柱拉杆→接立杆→加设剪力撑→铺设脚手板,绑扎防护及档脚板、立挂安全网。其中施工平台应用安全网封闭,操作平台和梯道按标准设置好1.2m围护栏杆,同时设置18cm挡脚板,并涂上黄黑油漆。②、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支架搭设布置采取满堂红腕扣式脚手架,脚手架管采用Q235A,外径48mm,壁厚为3.5mm的钢管脚手架。顶板支架搭设高度为8.8m,脚手架按照0.9m(横距)×0.6m(纵距)×1.2m(高)(满足单根立杆脚手架管承载30kN的要求,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SJ130-2001及相关施工技术手册查得)。为保证支架整体的稳定性。横向剪刀撑顺桥向每隔5排布置,剪刀撑跨越5-7根立杆,剪刀撑与地面角度控制在45度至60度之间。沿高度方向每3米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横桥向每隔4排布置。在支架外侧通长设置斜向剪刀撑,剪刀撑的布置原则同横向剪刀撑。距离地面不大于0.2m处设置一道扫地杆,扫地杆沿外侧支架通长连接成整体。顶板横梁方木选用10×10cm的方木,纵梁方木选用12×15cm的方木。方木放置时先纵放,后横放,纵梁方木立放,横纵梁方木间距为0.3m(方木中心至中心距离)。a.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200。b.立杆接头除在顶层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必须采取对接扣件,对接应符合以下要求: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杆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同一步内不允许有二个接头。c.立杆顶端应高出墙身顶1.2m。d.脚手架底部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垫铁块表面不大于20c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e.大横杆设于小横杆之下,在立杆内侧,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大横杆长度不宜小于3跨,并不小于6m。f.大横杆对接扣件连接、对接应符合以下要求: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cm。并应避免设在纵向水平跨的跨中。g.架子四周大横杆的纵向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