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设计摘要: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提问,合理设计课堂问题,使提问成为促进课堂交流、优化教学进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难易适度的问题、力争能引发学生思维发散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设计提问,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关键词:梯度;问题情境;调控策略;反思新课程实施一年来,据我本人深入课堂调研统计:高中学生对一般化学教师的提问,有将近一半的同学不能做出积极反应,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一、学生不能做出积极反应的原因1.学生学习化学缺乏兴趣,不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处于消极等待状态。2.教师提问缺乏艺术,有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有的问题太抽象、太大或者缺乏坡度,致使学生思维跟不上。3.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可能的思维障碍估计不足,不能很好地结合化学学科特点,缺乏必要的问题情境创设,未能激发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4.提问形式单一,不能灵活应变,没有针对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或没有及时改变提问方式等。二、精心设计好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改变以上状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教学问题。设计问题往往比回答问题更重要,是提问顺利进行的前提。为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进行,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和设计恰当数量的问题。这些提问既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又要难易适中。1.要明确目的,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在问题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成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2.领会新课标,设置梯度控制难度。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如必修1中“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第一个问题:“现有含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镁和泥沙等杂质的粗食盐,用粗食盐提纯氯化钠,请设计实验方案”,该问题对于初中只接触过过滤加适量物质沉淀再过滤、而需要加适当过量除杂试剂,并且还要考虑多余除杂试剂去除的综合性极强的学生,是无法达到要求的。对此设计方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的设计分解成以下若干个小的探究题:(1)食盐中含有泥沙怎样提纯?(2)食盐中含有硫酸钠怎样除杂?(3)如果除杂时加入的除杂试剂过量,则过量的试剂怎样处理?并且告诉学生在除杂时如果食盐溶液中含有适量的酸,可以通过蒸发的方法除去。在这些提示和探究准备的情况下,再要求学生设计粗盐提纯的方案。通过这样的处理就降低了难度,把学习的主题分解成若干个问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达成对学习主题的深入、全面的认识,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3.创设好问题情境,促进有效教学。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理解或发散性的提问,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束缚,让答案具有发散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提高课堂提问教学的效果。讲授“电解池”一节时,先让学生动手实验:分别用铜、碳做电极插入盛有稀硫酸、硫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的烧杯中,进行八组对比实验,电极一样、溶液一样因为连接正负极不同出现不同现象。这个“一反常态”的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思维特别活跃。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4.要讲究艺术,掌握调控策略。提问要注意提问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等,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考虑好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教学时及时调控,保证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偏离正确的轨迹。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回答,应有充分的估计并事先想好应对策略。如在学习铝与氧气的反应时,为了了解铝表面容易生成一层稳定的氧化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演示以下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学生观察到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很想知道“为什么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希望老师尽快作出解释,但此时如告知原因,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时,教师可设置如下悬念:是不是把铝箔表面的氧化膜去掉以后再加热,铝箔熔化就会滴落?(2)另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再加热至熔化。学生观察到熔化的铝仍不滴落,又是为什么呢?进一步研究铝与氧气的反应,探讨氧化膜的形成机理。(3)假如铝表面不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情况又会怎样?让学生进行铝条的“毛刷实验”,进一步激起学生的疑问与好奇。(4)生活中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是自然生成的还是人为处理的?通过一步一步制造悬念,一层一层解决问题,一环扣一环的心理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体验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是自然而然的,问题的解决是必须的,从而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新课程要求我们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要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总结。只有不断地剖析自己,才能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深入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上完课后,回头看看,很多时候会发现在课堂中自己讲了那么多无需讲的话语,提出问题后,又那么急于帮学生回答问题。在教学中进行问题设计时经常会出现这些情况:①问题主次不分明;②拟定的问题难度不适中;③问题提法老一套,内容表述不明确;④把提问当成启发、设问;⑤择优提问,忽视中等生和后进生。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提问,合理设计课堂问题,使提问成为促进课堂交流、优化教学进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自己课堂上的提问效果,精心设计问题,营造民主宽松的环境,适时对学生提供质疑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参考文献:[1]顾建辛.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学问题设计的艺术.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3).[2]全芙君.化学课堂上有效教学的提问策略.中学化学教与学,2007(6).[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①(必修)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