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研究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围城研究综述-----城里城外题记: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钱钟书《围城》记忆是一所围城,我站在城外看城内一幕幕戏的更替上演,打开围城,看主人公是怎样演绎生活,诠释爱情,体悟人生。《围城》作为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自重版以来,一直备受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尤其是90年代以来,国内《围城》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不到十年,刊载于各类报刊杂志上的相关论文达三百多篇。它以幽默的笔触,写了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展示了在那个中西方文化交融、激荡下的特定时代里知识分子向现代性转型时的悖谬和困境。本人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了20篇有关围城研究的文章,这些文章均为为2002年以来发表的,大部分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下面从2个方面对这20篇文章进行梳理。试图了解关于《围城》城里城外的研究。一.对于《围城》城里城外的现象的界限,梳理研究者们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界定:(一)婚姻比喻意义的“围城”1.爱情婚姻即是围城;有学者认为,方鸿渐就是从一个爱情走向另一个爱情,从一个围城走向另一个围城,寻找婚姻的围城。性感、开放的鲍小姐只是为了打发时间,而苏文纨对他得热情,但他却躲避。方鸿渐对唐晓芙的追求,锲而不舍,最后却失望,从这个围城里走出去,又到了另外一个城里,与孙柔嘉踏入了最终的围城,可是还是失望了。(二)作为文化象征意义的“围城”1989年左右拍摄电视连续剧《围城》,钱钟书的谈话揭示了“围城”的文化意义,他对编导孙雄飞说:“天下是矛盾的,不普及就变成名贵。什么是‘时髦’?就是不普及。一变普及就不‘时髦’了,这和人生、‘围城’的意义是一样的。41.人生理想就是围城;有些学者认为,首先,是城外的人想要进去,意思就是说要走进某种气氛或圈子,这本身是人所需要的一种归属认同感。马斯洛曾经把人的生活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有最基本的生存的需要,还有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以及归属的需要。进来的本意一是怕寂寞,二是找同类,但进去之后呢?却发现许多地方已经和自己想的不同,于是,就产生了后退的意识,想要逃出这城,寻找一份别样的天地。这就好比关于人生理想,你去想象时是美好的,诱人的,但是一旦真的去接触,就会发现许多的无奈与困惑,就会产生迷茫甚至是退却的思想。然而,不论能否走出,即便是真的走出来,不过又到了另一个围城,还是处于更多的失望和不满意之中。32.事业、家庭、社会都是围城。也有些学者认为,无论文艺、科学、民族的存亡、政治、经济,中国人大多如此,这毛病至今而未改。事业,也大都是做给人看,也就是所谓“无特操”。留学的文学女博士,可以飞快地变成走私商人;靠名人来信可以成为哲学家;苦心经营现代诗的诗人转眼就成了高官;高喊救国的人,不久就可以投敌;温柔的女教师,婚后就成了势利庸俗的妇女;买文凭的假博士倒成了真正的好教授,勾引寡妇、妓女,倒卖假。然而这城里却又是这么的可怕,当他们进入这个城里时,感到失望了,就想到另一个城里。12二.对于《围城》城里城外这一现象的研究原因,从本人检索的文献资料来看,关于围城的原因叙述者还比较少,而且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一)生存与心理有些学者认为,本文揭示了生存和心理的双重困境,是对人性的严厉审视,从“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阻拒性”以及“人性的冷漠”两方面充分阐释。人性的冷淡,交流的阻碍,当人们满心欢喜的进入这个社会的时候,感受到困惑于失望,所以人们就特别想出来。(二)理想与现实有些认为,人生理想,你去想象时是美好的,诱人的,但是一旦真的去接触,就会发现许多的无奈与困惑,就会产生迷茫甚至是退却的思想。然而,不论能否走出,即便是真的走出来,不过又到了另一个围城,还是处于更多的失望和不满意之中。(三)事业与现实在回国之后,国内形势紧张,他在岳父安排的银行里去上班,但是形势不容他再下去。所以他想走出来进入别的领域,他选择去三闾大学是他冲击的围城,可是进入之后,有失望。三.对于《围城》的主题方面,学者更是有多种看法,我从几个方面进行整理1.《围城》可以说是反思国民性,探索知识分子命运的一部杰作。《围城》所讲述的,规避了所谓宏大叙事,采取了从文化的角度去书写人性,有人说,太聪明的人是不适合作小说的,指的是太聪明的人往往见事太明,而失去做事的勇气和热情。在钱式幽默里,你感到的是智力上的享受,而不是情感上的冲动;你看到的是深刻的哲学、广博的知识,而不是情感上的风暴;你读到的是对虚伪无情的讽刺,却不是心中怀有大爱的怜悯。这有以毒攻毒的嫌疑。这也是我们在思考《围城》中的知识分子命运时不能忽视的问题。2.有学者认为,《围城》主题的另一个层面应是揭示了生存和心理的双重困境,是对人性的严厉审视,并在本文中从“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阻拒性”以及“人性的冷漠”两方面充分阐释这一主题。678四.文献梳理后的几点思考1.《围城》城里城外这一现象的原因,外延更广研究这个现象的原因,不仅仅从客观的现象看,还可以是主观的,自身存在的个性特点。这是需要研究的。2.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领域如研究解决这一现象,城里城外,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人生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那么我们就应该顺其自然。3.我们来看钱钟书借方鸿渐之口怎样扩展这种“围城”的象征意义,方鸿渐说:“我还记得那一次褚慎明还是苏小姐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譬如我当初很希望到三闾大学去,所以接了聘书,近来愈想愈乏味,这时候自恨没有勇气原船退回上海。我经过这一次,不知道何年何月会结婚,不过我想你真娶了苏小姐,滋味也不过尔尔……”(第141—142页)。写到这里,我们会自然地想到钱钟书在《管锥篇》中分析《诗经》时所谈到的在水一方”的人类“彼岸”意识,分析《老子》时所阐释的“反者道之动”的运动哲学。“围城”意象是一个包含辩证法智慧的文学意象和哲学意象。参考文献:1.鲁迅:《鲁迅全集》卷*6!7,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332年)月版,第*+)页。2.鲁迅:《鲁迅全集》卷+6!7,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332年)月版,第/)0页。3.孙雄飞:《钱钟书、杨绛谈〈围城〉改编》,《围城内外———从小说到电视剧》,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45页,第45-46页。4.陆文虎编《钱钟书研究采集》第1辑第220页孙琮《关于电视连续剧〈围城〉的评论综述》5.《管锥编》第二册第442至448页6.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7.田蕙兰等选编.《钱钟书、杨绛研究资料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现代文学09语教(2)陆建芬手机号15261347534邮箱1042880839@qq.com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