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二部分另处)三、治理对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批准的《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十二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与产业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推动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发展定位、“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的三项重点工作、“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和民族团结进步市”的发展目标,坚持“南涵水源,北御风沙,中建绿洲”的生态建设方针,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严格保护,积极发展,持续利用”的原则,以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重点,保护与建设并重,节约与利用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特色方向,就是响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坚持走符合张掖实际,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之路。“三条路子”,就是走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引领的城市发展路子,走以矿产、农畜产品等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工业发展路子,走以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为支撑的新农村建设路子。“三大战略”就是工业强市、产业富民、加快城镇化进程。1、建设和保护好祁连山与黑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筑牢固生态安全屏障。争取将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纳入国家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重点区域,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封山封滩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水、退耕还湿、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生态移民、防沙治沙、防护林建设、清污分流、水环境整治、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确保祁连山的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屏障作用,确保黑河水质稳定达标,维护黑河流域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2、加快城镇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步伐,创造良好人居环境。重点搞好城镇绿地、湿地、水域、外围防护林带建设以及污水处理、垃圾填埋、集中供暖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3、以节水农业为重点,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一是合理分配农业、工业和生态用水,优化用水结构,积极推进结构性节水。二是发展现代农业,严格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和喷灌、滴灌设备,精耕细作,退耕还水,发展高效设施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单位面积效益,节出腾出的水用于发展工业和生态。三是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工业用水循环利用,不断降低单位生产总值水耗;清污分流,城镇雨水收集,用于绿化,减少排污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中水循环利用;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城市和乡村生活节水,逐步实现城镇饮水与生活用水相分离。4、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发展生态环保产业。一是推进生产生活各环节的节能降耗,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淘汰改造高能耗设备,工业余热再利用,降低单位产量能耗;加快太阳能光热光电技术和可再生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加快旧城旧房改造,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引导农民合理建房,集中居住。二是做好污染减排,严格控制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整治城镇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推进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集中填埋,做好废弃厂矿区生态修复。三是突出循环、绿色、低碳三大主题,大力发展水电、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构建“种植-养殖-沼气-肥料”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推动种养加、煤电冶耦合,推行“农产品加工-沼气-发电-有机肥料”、“清洁能源-电力-蓄能-载能”循环加工模式,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形成资源深加工和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5、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建设宜居宜游城市。加强道路、景点、设施建设,县有特色,乡有特点、村有看点、市成规模、区域联网,打造精品景区景点和线路,建设“生态旅游强市、文化旅游名市、旅游产业大市”,以短养长,以旅游业带动服务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1).环祁连山腹地旅游(2).黑河沿岸自然风光(甘、临、高三县区)和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3).自然观光(山丹军马场、扁豆口、海潮坝、丹霞、森林、草原、雪山、湿地、湖泊、戈壁、沙漠等)(4).文化旅游(宗教、长城、古城遗址、)、(5)、军旅旅游(霍去病抗击匈奴、年羹尧平叛、王震大军进疆、西路军血战河西)。(6)、现代农业园区旅游。甘州:卧佛福地、黑河庄园、湿地景观、金色农业临泽: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胜地高台:红色基地、古堡遗址、湖泊苇荡、黑河仙境山丹:世博之源、长城之魂、中国马都、姻脂风情民乐:祁连佳境、金色田园、休闲山庄、避暑胜地肃南:裕固花乡、丹霞奇观、祁连胜景、夏日凉都6、加强环境监管。按照“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和张掖市生态功能区划,指导产业科学布局,资源合理配置,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以遏制人为破坏生态环境为重点,强化对各类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监管,包括矿山开发、煤田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旅游、农垦和伐林等活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矿活动,切实重视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安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搞好废弃矿山的生态植被修复。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审批关,控制资源能源消耗高的项目,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治理污染,抑制生态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