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词汇和词义(一)基本词和一般词基本词:一种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特点:1.全民常用;2.稳固性;3.构词能力强。(有些基本词没有构词能力,如: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的、地、得、吗、啊等。表示指称的代词,如:你、我、他。基本词汇三个特点之间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一般词:词汇系统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所有词汇。(二)词的词汇意义(词义)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词义是语言得以存在的基础。词义的特征:一方面是以现实为基础,对现实现象作概括的反映;另一方面,词义往往带有人的主观态度、主观评价色彩。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理性意义:词义的核心部分,是所有词都具有的,是整个词义的基础。附加色彩:除理性意义之外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理性意义比较稳固,附加色彩容易变化。“天堂、地狱、神、鬼”之类的词虽然是主观臆造的,但其形成仍然具有现实基础。(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任何词都是在概括。词义的概括性把纷繁的客观现象化简了,获得了以简驭繁的功效。词义概括性的特征: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一般性: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特点。模糊性:指人们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致反映,而是大致的反映。产生模糊性的原因:一方面,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难以切割,人们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另一方面,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并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我们能分清好坏,但是我们分不清好和坏的界线。”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边沿区域,在中心区域概念的区别还是清楚的。(边界模糊,核心清楚。)海、洋、湖熟人、朋友、知己全民性:词义反映的的现实现象是一个社会集团的全体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阶层之分,全民共同理解,都可以用来表达思想。二、词义的各种关系(一)一词多义多义词:指有几项相互联系的意义的词。单义词:只有一个意义的词。本义:一个词最初的意义。派生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意义。老:年纪大(本义)深:距离大(本义)多义词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一般不会引起误解。但使用不当,就可能造成歧义。他好几天没吃饭了。我得理发去了。他今天脸色不好看。杂货店已经关门了。词义的多义性可以造成修辞上的双关。词义派生的途径:隐喻和换喻隐喻途径:词义是通过比喻的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包袱小鞋换喻途径:词义是通过换喻的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也从本义产生派生义。红领巾/少先队员青衣(黑色衣服)/正旦(戏曲的角色名)方丈/寺庙的住持对于换喻义的理解,必须了解一定的背景和来源,单从字面上无法推敲出词义来。解手出恭隐语:相似性转喻:相关性(12月2二专)(二)同义关系同义词:几个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同义词之间的相同点主要在理性意义,不同点主要在概括反映的侧面和重点以及附加色彩。同义词辨析:1.范围大小;2.词义轻重;3.感情色彩;4.风格色彩;5.形象色彩;6.适用对象;7.搭配功能。(三)反义关系反义词:意义相反的词。反义词反映现实现象的对立关系。1.相对反义词:所反映的对立之间留下空白,可以插进别的成员。冷(凉、温、暖)/热高/低2.绝对反义词:所反映的对立属于非此即彼的性质,分尽一个共同的领域而不留空白。生/死动/静出勤/缺勤(四)词义的上下位关系上下位关系是指词语之间语义上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凡是一个词语的全部语义(概念意义)包括在另一个词语的语义之中,这两个词语就构成了上下位关系。上下位关系就是逻辑学上的属种关系逻辑上的属种关系是概念外延间的一种关系,即反映大类的概念与反映该大类下某一小类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具有属种关系的一组词就是上下位词,其中表示属概念的词是上位词,表示种概念的词是下位词例如:,“笔”与“钢笔”、“人”与“男人”、“听”与“偷听”。“树”与“针叶树”、“学校”与“大学”,都是属种关系,前者是上位词,后者是下位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概念外延间的关系,例如“树”与“树干(树根、树冠)”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属种关系与整体部分关系的区别:“针叶树是树”,但不能说“树干是树”。不同的语言上下位词不同。例如:西红柿:蔬菜/水果主食和副食的划分(五)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场语义特征(义素):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走[+人或鸟兽、+用脚、+相互交替、+向前、+移动、-迅速]义素分析:对相关的词义的义项进行比较,得出异同。首先要确定对比词群,确立的标准为这一组词至少有一个相同的意象。分析义素对分析同义词的意义、正确使用词语组合具有积极意义。走[+人或鸟兽、+用脚、+相互交替、+向前、+移动、-迅速]跑[+人或鸟兽、+用脚、+相互交替、+向前、+移动、+迅速](区别特征)鞋靴子袜子东西(物件)+++穿在脚上+++走路时着地++-有筒-++语义场:一批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聚合体(群)。根据需要,聚合体(群)的划分可大可小。水果义场:苹果、雪梨、桃子等等。苹果义场:国光、富士、红星等等。饮料义场:文具义场:家电义场:……三、句义(一)词义与词的搭配词语组合的原则:1.符合语法关系(受语法规则支配)2.符合事理逻辑(受语义条件限制)3.符合语言习惯(受接受心理影响)(二)句子的语义结构和人类的经验影像词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物体、性质、状态、动作的等进行命名,是个体的分离影像,而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具体的事物总是跟相应的性质、状态、动作等结合在一起的,形成一个完整的表意,而且必须符合事理逻辑,即所谓人类的经验。我今天读了一本惊险小说(分离的个体)我今天读了一本惊险小说。(完整的表意)语法结构是从语言中抽象出来的。我吃饭饭吃我[名+动+名]语义结构是依据语言成分与人类经验的影像关系得出的。因此,符合语法结构,还必须符合语义规则,否则就站不住脚,违反事理逻辑,是不可接受的。猴子玩苹果。*苹果玩猴子。[名+动+名]所以,;理清语义角色非常重要。比如:“物体”与“动程”之间要有合理的关联,要互相匹配,才能成立。句子结构改变了,语义结构不一定改变。小林打开了电脑。电脑小林打开了。主语、宾语已经改变了,但施受关系不变,表意也基本不变。(三)句法语义范畴和属于说话者的人类经验影像句法语义范畴:句法所表示的语义归纳出来的类。句子或描写事物,或叙述事件,或表情达意,其所表达的实际是具体说话人的人类经验影像。所以,作为交际中的句子与时空有着密切的联系,涉及到“说话人——说话地点——说话时间”,句法语义范畴可以实现说话者表达的需要。如:人称时指示语气情态(四)句子的真值和句子的蕴涵、预设关系真值:句子所表达的“判断”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现象或事件,也就是所谓“句子真假”或“句子真值”问题。句子要求句法结构合乎规则,语义结构合乎事理,语法范畴也没有问题。但还存在着一个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如:这个寡妇的丈夫看起来心情很好。(假)我们村的几个单身汉都有老婆。(假)今天天气很好。(如果今天阳光灿烂,则为“真”,否则就是“假”。)蕴涵:这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甲”,就必然有“乙”,那就可以说“甲”蕴含“乙”,或“甲”以“乙”为蕴涵。(12月13本科)如:1.他弟弟给汽车撞伤了。这句话至少同时还表达(蕴含)这样一些意义:2.他弟弟出车祸了。3.他的家人出车祸了。4.有人出车祸了。5.他有个弟弟。6.汽车可以撞死人的。有时还可以表达:7.请通知他。(假定他还不知道,而听话人通知他比较方便)8.你还不快去医院看看。(假定听话人是他或他弟弟的亲友)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话语之间也有蕴涵关系。如:我家厨房装抽风机了。/我家装抽风机了。他弄脏了手指头。/他弄脏手了。他不吃鱼。/他不吃鲤鱼。这位演员唱做俱佳。/这位演员唱功不错。一个句子的蕴涵可以有很多。如:例1“他弟弟给汽车撞伤了”还可以有以下蕴涵:9.他弟弟给撞伤了。10.他弟弟受伤了。11.他弟弟出事儿了。12.他家的人出车祸了。13.他家的人给撞伤了。14.他家的人受伤了。15.他家的人出事儿了。16.有人给汽车撞伤了。17.有人出事儿了。……但不可能有以下蕴涵:他弟弟的腿给汽车压折了。他的二弟给汽车撞伤了。同义性(理性意义相同)的蕴含,是双向蕴涵。如:他比他哥哥高。//他哥哥比他矮。他结束了单身生活。//他结婚了。预设:又称为前提,指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真实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他弟弟给汽车撞伤了”的前提是“他有个弟弟”。“他弟弟给汽车撞伤了”的前提是“汽车可以撞死人的”。借给你的书该还我了。/你借了我的书。为什么广州从来不下雪?/广州从来不下雪。四、语用(一)语境与语境义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就是说写者的立场、观点、品格、气质、才能、学识、兴趣、爱好、艺术修养、语言习惯等;客观因素,就是表达的时间、空间、情景、对象、前后语、上下文、条件、因果、前提等。总之,一切与语词使用有关的因素都属于语境的范畴。0语境义:即语用义,语言在特定环境产生的意义。词义依赖语境,语境影响着词义。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语境是决定词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独立起来分析,就难以确定这个语言片断的结构和意义。朱自清的《春》:“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曹禺的《雷雨》:“好,你去吧,小心风暴就要起来。”(二)话题和说明话题: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那个实体,即“信息的基点”。如:我在家。今天我在家。弟弟打破了我的玻璃杯。弟弟把我的玻璃杯打破了。我的玻璃杯被弟弟打破了。我的玻璃杯弟弟打破了。昨天我的玻璃杯被弟弟打破了。说明: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它部分。话题和主语区分我在家。今天我在家。他是个日本女人。(指他的太太)(三)焦点和预设焦点:句子中说话者所认为的受话者所不知道的信息。说话者要把这些新的信息传递给受话人。1.通过语重音表示“焦点”今天我请你吃蒸羊羔。2.通过句法形式表示“焦点”“是……的”句式我是昨天来的。预设:说话者设定的与话语中信息传递密切相关的听说双方知识背景。小明吃了苹果。如“小明”是焦点,则“有人吃了苹果”是预设。如“苹果”是焦点,则“小明吃了东西”是预设。(四)言内意外“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日常交际:丈夫:“我放在书房桌子上的那盒巧克力不见了。”妻子:“我看见儿子上午进你的书房了。”文学作品: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寥落的行宫中,寂寞的红花映衬着白头的宫女,她们在春日无聊之时,正闲话着开元、天宝年间的先皇旧事。这是一幅黯谈而凄凉的图画。作者只是淡谈地勾勒出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的情事,引而不发,却意在言外,通过“寥落”、“寂寞”,“白头”、“闲坐”等词,暗示了深长的沧桑盛衰之感。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但它又是最难解的一首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形象大于思维”臧克家《老马》(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