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再生水利用的探讨摘要:再生水再生回用已成为全球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途径之一,既节约了宝贵的新鲜水资源,又缓和了工业和农业争水以及用水之间的矛盾,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再生水做为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当前国内再生水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再生水利用它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城市再生水环境污染利用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电厂用水必须采用再生水资源,否则不予批准立项,这就表明再生水利用的重要性。另外依据很多城市总体规划原则,在城市河道及湖泊景观用水及浇洒道路和城市杂用水方面以再生水为主要水源,多数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均要求按一级A标准设计。因此,再生水在多数城市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1.再生水利用存在的问题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既能减少水环境污染,又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再生水利用系统存在以下问题:(一)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没有跟上城市建设的步骤,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直接制约再生水的来源。(二)多数城市缺乏污水再生回用系统总体策划。城市污水处理后作为工业用水、城市杂用水和河湖景观、绿化等用水在技术上已无问题,但由于可使用再生水的用户比较分散,处理后的再生水输送管道系统是当前需重点解决的问题,需建设完善的再生水管网系统。(三)水价体系不健全,影响再生水回用的发展,确定一个合理的污水回用价格,是促进污水再生回用的重要前提。2.再生水利用途径分析再生水的应用由于其水质的原因,应用范围存在一定的限制,目前我国再生水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农业用水城市污水处理水用做农田灌溉有广阔的前途。农业用水是再生水利用的一个重要用户。与其他用途相比,农业灌溉用水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对水质要求不高;②对水中N、P等污染物不需额外单独处理,可作为肥料进行充分利用;③可利用原有沟渠输送再生水,需要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④比工业和市政用水量大,易于形成规模效益;⑤不仅节省了水资源,同时还是回归自然水体的进一步净化。如大连市瓦房店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再生水主要就用于农田灌溉。2.工业用水工业用水是城市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用途的不同,工业用水对水质的要求差异很大,水质要求越高,水处理的费用也越高。目前,一般主要应用于需水量较大而水质要求不高的部门。多数城市目前主要应用于工业冷却,污水再生水用做工业冷却水的市场非常广阔。工业冷却水质只要求在冷却设备中壁上不结垢、不腐蚀、不过量产生生物黏泥,但希望有稳定的较低的水温。经过“七五”、“八五”十年攻关,污水深度净化水对冷却设备的腐蚀、结垢和生物黏泥堵塞均已解决。如大连市污水再生利用系统已经运行10年,运行正常,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工业水源。再生水还可以作为原料用水及锅炉用水,因其对水质要求较苛刻,不是再生水利用的主要对象。污水再生利用也可作为工业内部的循环用水。如大连红星化工厂过去每天用自来水2000多立方米,因为临近春柳污水处理厂,改为污水再生利用作为冷却水和工艺水。除了饮用水外,全部停用了自来水,每年节约用水73万立方米。3.市政杂用水市政杂用水主要包括环卫用水、消防、建筑施工降尘用水、洗车用水及空调冷却设备补充用水。如沈阳市的再生水主要用于洗车,沈阳市北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项目、沈水湾污水处理厂再生水项目、仙女河污水处理厂再生水项目的再生水都用于洗车。再生水洗车在水质、水量上都能满足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一、节约优质水源;第二、再生水水价一般比现行洗车水价低廉,推广起来容易;第三、水量丰富;第四、能发挥洗车站的宣传效应。而大连和其他一些城市使用再生水进行道路、广场浇洒用水、公共厕所用水和消防用水。4.城市生态用水城市再生水在缺水地区是难得的资源,城市生态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利用再生水资源优势,开发生态恢复建设,这不仅会引起地下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演替、变化、大大改善本地区的地表环境状况,而且成本低廉。根据所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及研究目标的不同,不同的专家和学者对生态环境用水的理解不一。本文把生态环境用水定义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保证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及其生态功能的发挥,保持水体环境功能所需要的水量。环境美化用水指城市净化、绿化、草地与人工园林浇灌及景观水体,如公园湖泊、市区内河流等的用水量。这些水量由城市再生水与天然补给共同满足。在枯水期,市区河流的水量主要由城市再生水补充。如辽宁省大部分地区的再生水主要用于城市绿化。3结论根据上述再生水回用途径分析,再生水主要回用于大型工业企业用水、城市杂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几个方面,尤其工业用水要求比例很大的低区,如果能够充分使用再生水,就能很大程度的缓解城市缺水的紧迫形势;对于城市市政杂用水中的浇洒道路、绿化冲厕等水质要求不高时,再生水亦能满足其用水性质,对城市的环境起到推进的作用。笔者建议各城市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广拓投资渠道,使城市再生水设施建设跟上城市建设的步伐,达到同时配套实施,既节省了一次性工程投资,避免了重复开挖给市民生活带来的不便,又从根本上改善了城市环境,使城市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