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是近几年课堂教学研究方面非常重要的著作,也是本人非常喜欢的有效教学方面的典籍。捧着这本厚厚的书,我如饥似渴地反复阅读,收获颇丰,现将其要点摘录,分次贴出,以飨同好。第一章有效教师1.早期有效教学的定义主要集中在教师的良好人品上,其次才是他/她的课堂行为。2.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人格、态度、经验、成就和能力倾向等---与教师的课堂行为并不十分相关。3.绝大多数有效教学的现代定义,界定出课堂上影响学生认知的、情感的表现的师生互动模式。4.课堂互动分析的一套研究方法,系统地考察和记录师生的言语互动模式,并把它们与学生的成绩联系起来。5.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及相关的表现如下:●清晰地授课:逻辑的、逐步进行的次序,清晰易懂的授课,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不良习惯。●多样化教学:多样的教学材料、提问、反馈和教学策略等。●任务导向:成就(内容)导向,而不是过程导向,使内容覆盖面尽可能大,教学时间尽可能多。●学生投入:限制分散注意力机会,使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操作、思考和探询等。●学生成功率:把60%-70%的时间,用在能给学生带来中高水平的成功率的任务上,尤其是在讲解式和传授式教学中。6.有效教学的五种辅助行为,及其相关的表现如下:●运用学生的想法和贡献:运用学生的回答促成课时目标,让学生使用自己的想法、经验和思维模式等,详细阐述和扩展所学内容。●组织:在一堂课的起始部分俄提供先行组织者和心理策略,用多种要求创设活动结构。●提问:运用内容问题(直接)和过程问题(间接)传达事实,并鼓励学生探询和解决问题。●探询:诱导、澄清、探求额外信息,必要时调整方向。●热情:在课堂讲授中通过语言的抑扬、手势、目光接触以及活力等展示生气、投入、兴奋和兴趣。7.一般而言,在所有的或绝大多数的教学情景下关键行为一贯有效。8.其他的教学行为,诸如运用学生的想法和贡献、组织和提问等,只对部分学习者和部分教学目标显得更加重要。9.有效教学需要把关键和辅助教学行为精心安排和组合成有意义的模式,以达到特定目标。第二章理解你的学生1.早期教学概念把学生视为空容器,而教师则把一天的课时内容倒进去。这些概念没有考虑个体多样性对学习的影响。2.了解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以下方面很重要:(1)调整教学方法从而适应个体学习需要,(2)了解并以恰当角度看待个别学生学业成就背后的原因。3.一些教师和父母对智力或者智商有误解,认为它们是单独而统一的。4.特定的能力倾向或者智力因素比普通智力更能预测学业中或特定职业中的成功。5.了解学习者特定的优点和缺点,并相应地改变教学目标和方法,比起根据普通智力划分学生和进行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6.与任务相关的先前学习内容,是指在后面的学习发生之前必须要教的一些事实、技巧和理解等。后面的学习内容经常要求学生掌握与任务相关的先前学习内容。7.有一个特征可以区分出较低阶层的孩子和中高阶层的孩子,后者能更快地在家庭和街坊以外获得世界的知识。8.学生时期的三个埃里森危机是:(1)成就感对自卑感,(2)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3)亲密感对孤独感。9.状态焦虑是一种暂时的状况,由环境中某些特定的刺激引起,比如考试等。10.一定程度的状态焦虑对学习是必要的;分数、报告卡以及作业一般来说可以提供合适水平的状态焦虑,激发学生投入学习过程。11.可以用一些方法来避免极端程度的状态焦虑,比如从合适的角度来看待特定任务相对于其他任务额的价值(重要性),或者在任务总的背景下澄清它的重要性。12.特征焦虑在个体身上长期稳定,但又因人而异。它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个体把宽泛的不明确状态都看成是有害的。13.程度深的特征焦虑与高水平的动机和成就需要相关,但极端程度的特征焦虑则与失败的强烈恐惧相关,这种恐惧破坏创造性,并导致敷衍、机械的回答。14.极端程度的特征焦虑有时可以避免,方法是制定特定任务的一系列替代反应。15.学习风格是指人们学习时所偏爱的课堂或环境条件。研究最多的学习风格是场独立/场依存。16.研究表明,一些学习者倾向与场敏感---或者空间的/视觉的,而另一些则倾向于场不敏感---或者言语的/分析的。17.在实施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之前,教师应该注意不要形成思维定势,或者忽略组内差异。18.自我意识与学业成就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但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积极投入状态,以及学生在生涯和职业中成功密切相关;可以发现并反馈给学生他们独特才能的价值,从而改善学生的自我意识。19.在课堂内外同辈群体都影响者学习者的行为。利用同辈群体来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一些方面包括小组作业、小组规范以及小组凝聚力和跨龄指导等。20.学习者居住、玩耍和工作的社会环境与同辈群体对学习者的影响密切相关。对学习者来说,这些环境中存在者许多影响源,其中最明显的是他们的家庭以及家庭与学校的关系。21.几乎每个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都显示出某种类型的偏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避免它们:●对那些你确定自己对他们有偏见的学生类型,有意识地安排互动。●随机挑选学生完成特殊任务。●隐蔽地配对你有偏见并处于相对立位置的学生,再与各对中的每一个进行互动。●在课堂笔记上做记号,以便提醒自己提问那些自己可能有偏见的学生。第三章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1.方针表达了为我们提供方向感的社会价值观,但它对于大量个体来说则显得非常空泛。2.目的界定出学生从你的教学中能学到什么,从而鼓励和激发学生。3.目标有两个用途:(1)把空泛的方针和目的与实现它们的特定课堂策略结合起来,(2)以某种格式表达教学策略,使你能够测量教学策略对学习者的作用。4.当目标这个词方针行为前面是,学习被定义为可观察的行为变化,这一变化能够在明确规定的一定时间内进行测量。5.之所以需要行为目标,是因为教师会很自然地关心自己的教学任务,却偶尔会忽略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6.简单地说,行为目标起到以下作用:●把教学集中在一个具有可观察结果的确切目标上。●界定出在什么条件下学习能够发生。●明确规定行为的水平和数量。期待这一行为将会在规定条件的教学中发生。7.表示动作的动词可以是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学习结果变得可操作。8.行为目标中明确规定的学习结果应该表示为目的(比如界定、回忆、列出),而不是手段(比如学习、看、听)。9.如果可观察的结果发生在某种条件下,比如个别的材料、设备、工具或者其他资源等,必须在目标中明确而详细地陈述这些条件。10.行为目标中的条件陈述可以是单项的(一个条件),也可以是多项的(多于一个条件)。11.条件应该与在现实世界中执行该行为时的条件相一致。12.熟练水平是指那种能使你满意地认为学生已经达到了目标的最低限度的行为水平。13.熟练水平体现的是一些价值判断,或者有根据的猜测,也就是说,要在某些以后的课堂外的环境中充分地执行该行为,需要该行为达到怎样的水平。14.目标的表现性是指在回答是允许的灵活性水平。表现性较弱的目标可能只要求单一正确的答案,而表现性较强的目标则允许答案的结构性不强或者更灵活。所允许的表现性是一个程度问题。15.认知、情感或者动作技能领域中的行为的复杂性,与对学生产生行为所要求的操作有关,而与对教师教学获得的复杂性的要求无关。16.认知领域中的行为,从最不复杂倒最复杂依次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17.情感领域中的行为,从最不复杂倒最复杂依次为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和个性化。18.动作技能领域中的行为,从最不复杂倒最复杂依次为模仿、控制、精确、连接和自动化。19.行为目标的根源在于我们作为一个民族所持有的教育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最广阔的民族水平上为人们所分享,并通过行为目标转化实践,课文、课程以及部门和学校的政策是对这些价值观的诠释。20.在使用目标分类法中有四个重要的警告,即:●没有哪个明确规定的行为一定比另一行为更为人们所期待。●较高级的认知技能经常比较低级的认知技能更真实。●比起较复杂的行为,较不复杂的行为不一定更容易教授,更省时或者需要更少的资源。●执行一个领域中的行为,可能需要同时完成其他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行为。第四章单元和课时计划1.教学单元可以视为一个系统,单元内的个别课时是它的组成内容。2.计划过程中四种主要活动:确立教学目标,界定学习者的需要,以及选择和组织内容。3.单元计划的两个目的是:(1)把空泛陈述的活动和结果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课时,(2)提供长期目标的图画。4.等级的概念告诉我们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里是课时与单元的关系),而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的概念告诉我们在一系列事件中,哪个应该在前,哪个应该在后(课时序列),系统思考使我们注意大小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看看哪些课时组成了哪些单元。5.单元可以垂直地安排,强调课时内容的等级关系,以及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序列),或者还可以水平地安排单元,强调包含跨学科知识的主题,传达出把世界不同反面结合在一起的关系和模式。6.在垂直计划中,方框阐释了处于各种概括水平的内容领域,或者教学目的。直线和箭头指出课时序列以及课时结果怎样在彼此的基础上达到的单元目标。7.垂直单元计划的三个活动如下:●通过一种或多种行为分类法划分单元结果的种类,单元结果的行为复杂水平高于课时结果。●安排教学序列,使先前教授的课时结果有助于达到后面的课时结果。●在必要的地方重新安排或增加课时内容,从而在需要的时候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8.水平计划中,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中心主题,直线和箭头与它相连,指出它下属的课时内容中的思想。9.水平计划的三个活动如下:●确定一个跨学科主题●包含跨学科的知识体●界定出八世界不同方面结合起来的关系和模式10.开始准备课时计划之前,必须确定课时的行为复杂水平(比如知识、应用、评价等)。还要确定在制定课时计划时在多大程度上为学习者的多样性做好准备(比如有时间限制的能力分组、同辈指导、学习中心、专门的讲义、合作小组等)。11.学校指在学习者头脑中发生的内部事件,它起源于你提供的外部教学事件。因此,教和学两个词指的是两个不同的,但同时有互相联系的活动系列。12.下列外部事件可以在课时计划中明确规定:●吸引注意●告知学习者目标●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呈现刺激材料●引发期待行为●提供反馈●评估行为13.吸引注意,是指吸引学生对你将要呈现的内容发生兴趣,并使他们调整到合适的接收方式,为上课做好准备。14.告知学习者目标,是指告诉学生在课时结束时,期待他们达到怎样的行为复杂水平。15.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是指回忆课时所需要的与任务相关的先前信息。16.呈现刺激材料,是通过能够引发思维活动并维持兴趣的程序,用能够让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传达期待内容。17.引发期待行为,是让学习者产生预期的行为,组织出符合陈述目标的复杂水平的答复。18.提供反馈,是在一种非威胁性、非评价性的气氛中,告诉学习者他/她被引发出来的答复的精确程度。19.评估行为,是通过测验、家庭作业和扩展的任务等评估学习者的行为。第五章直接教学策略1.学习的两种宽泛划分是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的学习(类型1),与概念、模式和抽象概念的学习(类型2)。2.类型1的结果一般来说代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中复杂水平较低的行为;而类型2的结果经常代表这几个领域中复杂水平较高的行为。3.类型1的教学活动要求把处于知识和理解水平的事实、规则组合成动作序列,动作序列可以通过观察、机械重复和练习来学习。类型1的结果有惟一的“正确答案”,能通过记忆和练习来学习。4.类型2的教学活动超越事实、规则和序列,帮助学习者创造、综合、鉴别和识别出不能构成概念或模式的标准的特点。5.对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的学习,最常用强调知识获得的教学策略来教授;而对概念、模式和抽象概念的学习,最常用强调咨询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来教授。6.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可以通过被称为直接教学模式的过程来最有效地获得。这一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以讲演---朗诵方式传递给学生,期中涉及大量的教师谈话,问与答,回顾与练习,以及对学生错误的迅速纠正。7.直接教学模式的特点有:全班(相对于小组)教学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