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唯物论中国先哲们则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佛学称:过去、现在、未来为“世”,八方上下为“界”。•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来的,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的发展有没有规律?有哪些规律?物质世界和人自身是个什么关系?……展现在我们面对的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世界万物统一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涉及二者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也是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哲学自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以逻辑的方式表达了作为事实存在的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逻辑意义上穷尽了人同世界的全部关系。•在原始人那里是一个灵魂同肉体的关系问题。只是在近代,“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唯物主义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对概念最早出现于莱布尼茨的《对培尔思想的答复》中。•四种含义:•第一种有关世界万物的本原•第二种有关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第三种有关物质与精神的地位和作用•第四种有关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唯物主义三大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德谟克利特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德谟克利特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水”是万物的始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泰勒士: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空气”。一切物体都是空气的变形,火是稀薄化了的空气,水是浓厚化了的空气,土和石头是更加浓厚化了的空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万物的本原是气气火烟蒸汽凝聚薄雾水泥浆石头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赫拉克利特•永恒的活火•万物皆流•逻各斯•对立统一赫拉克利特残篇•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火的转化是:首先成为海,海的一半成为土,另一半成为旋风。赫拉克利特残篇•结合物既是整个的,又不是整个的;既是聚合的,又是分开的;既是和谐的,又不是和谐的;从一切产生一,从一产生一切。•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斗争即正义。赫拉克利特残篇•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地流过你的身旁。•万物皆流,无物长久;万物皆变,无物长驻。•你再也无法回到家中,你的童年也已失去。你年轻时的朋友已离去。你的现在正悄悄地从你身边溜走。任何事物都不再与以前相同。赫拉克利特残篇•道万古长存•(《约翰福音》中,上帝和基督就等同于道:“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即神”“道成肉身,就在我们中间。”)火土水金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五行”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伯阳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一阴一阳谓之道”——《易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阴阳说思考讨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根本观点是什么?它们这种对物质的理解有什么可贵之处,缺陷是什么?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可贵之处:在科学技术极为低下的古代,对世界本质问题的思索不是从神那里而是从客观世界本身去寻找,难能可贵。主要缺陷:猜测性,直观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牛顿物质=原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共性:#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性人是机器局限性:#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盲人摸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彻底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可贵之处:以自然科学为依据解释世界的物质性,这是对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坚持和发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要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意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意义坚持了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原子物质=客观实在性个性部分共性共性物质概念的立体审视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物质形态。“物质”最早由希腊文“母亲”变化而来,即创造者,它是天地之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物质观把特殊的物质层次(原子)误认为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当成物质的共性,不理解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将特定历史条件下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混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不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恩格斯在理解物质概念时,把“物质”和“实物”加以区别,认为“物质”是一般的、共性的东西,而“实物”是个别的,感性经验的东西。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从物质和精神关系上来理解物质的特性,物质具有和精神相区别的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Berkeley,1685年—1753年)存在就是被感知西方哲学史上被称为近代主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出处•这句话源自其代表作《人类知识原理》。在此书的“第一部”(绪论之后)的第二小节末尾,贝克莱说:“因为一个观念的存在,正在于其被感知。”第三小节最后一句话也可以看到贝克莱说:“所谓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我看见这个樱桃,我触到它,我尝到它……它是实在的……我肯定说,樱桃不外是感性的印象成为各种感官所感受的表象的结合。”他还指出:“天上的雷露风雨,地上的花木鸟兽,总而言之,构成宇宙的万物离开精神就不能存在……万物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认识。可见,如果它们确实没有被我所感知,或者不存在于我的心中或其他被创造来的精灵的心中,那么,或者它们根本不存在,或者存在于某种永恒精灵的心中”。观点:•存在依赖于人的感知活动,离开了感知,就没有存在,因此根本不存在离开我们的感知活动的事物。论证:•人类知识的对象就是通过感官得来的各种观念,如冷、热、软、硬等。这些观念有赖于我们的触觉、嗅觉、味觉,离开了这些感官就不可能有相应的感觉,没有了这些感觉,也就没有什么事物存在。我们认识的目标就是各种各样的感觉印象。•因此,所谓事物,不过是各种感觉、观念的集合。我们看到了圆形和颜色,尝到了甜的味道,就把它们组合起来,叫做“苹果”。一切事物都是这样组合起来的。•那么,我们感知到的是不是事物本身呢?不是,我们感知到的永远是感觉或观念本身,因为,•第一,感觉、观念是不能离开我们的心灵而存在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感知到的所谓事物只能存在于心中,而存在于心中的只能是观念。•第二,观念只能与观念相似,也就是说,观念只能认识观念,我们的心灵只能在各种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因为它们是相似的,而不能在不相似的东西之间建立起联系。观念之外的东西与观念是不相似的,说观念与一种跟它不相似的东西相似是自相矛盾的。所以,观念不能证明在观念以外的存在。•第三,凡是存在的东西一定是实际上能够被我们所感知的,哪怕是天上的星星,也是如此,即由于能够被感知才存在着。不能被感知就不能说存在着,说一种不能够被感知的东西存在着,是讲不通的。当我离开了我的住处,还说它存在着,意思是说,当我回来的时候还能够感知到它的存在。•总之,我们只能感知到我们的感觉,感觉以外的东西是感知不到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存在”的实质:存在即感觉,存在即观念。就此而言,存在依赖于感觉而存在。•物质这个实体,不过是人们借助于推理推论出来的,无法从我们的感知活动中得到证明,因为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心灵的性质,都存在于心灵之内;既然“物质”的一切性质都存在于心灵之内,我们怎么能够设想它在心灵之外有独立的存在呢?•退一步说,即使心外有物存在,我们也无法知道,它与观念的性质完全不同,独立于心之外而存在,心灵怎么能够感知到呢?一旦心能够感知到,它就不是独立存在了;再者,假如心灵能够感知到,它就是观念了。•它揭示了我们所谓的“客观世界”的主观性质。外部世界的存在,我们诚然是可以承认的,但是其性质却并不独立于我们的判断之外。我们所说的那些性质,就事物本身来说,则无法说其有,也无法说其无。•我们所谓的客观世界仍然是一个主观的世界,若是离开了判断者,这个客观世界也就不存在了,它的种种性质就会消失;即使我们承认独立于我们的感官之外的事物是存在的,也无法断定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或者说它根本不具有任何性质;一旦具有某种性质,就不是客观的了。•贝克莱的意思,并不是说外部事物本身存在于我们心中,宇宙那么大,怎么能够存在得下?所以这不是空间和时间意义上的,而是性质意义上的,我们所赋予世界万物的性质,并不是完全客观的,而是我们对于它们的一种感受和认识。西方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黑格尔:一个彻底从头做起,带头重建哲学的基础的英雄人物。墓碑: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克里斯蒂娜女王(左)和笛卡儿(右)笛卡尔•凡是我当作最真实而接受过来的东西,我都是从感官或通过感官得来的。•我们所认识的全都是视觉错觉,以及那些与其他感觉相联系在一起的错觉。•没有任何实验可以绝对确定地证明在已知的任何一分钟里他不是在做梦。•整个世界只不过是邪恶精灵的恶毒谎言。•那么,那种事情还可能是可靠的呢?•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事情是绝对确定的,那就是他存在着。无论是他在做梦,还是被感觉欺骗,还是存在着一个邪恶的精灵。•他的自我就是他的意识。证明:上帝的存在•我怀疑着——这个事实证明了我是一个不完满的存在。•除非我已理解完满这个观念,否则我无法认识到我是不完满的。•我的完满的观念只能通过完满的东西才能在我心里产生。•因此,一个完满的存在(上帝)是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陆九渊(公元1139--1193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万物皆备於我心即理•人心虽然不过方寸之大,但心中之理发散开来却能充塞于整个宇宙,故万物万理,无非也就是心中之理。由于理和心都可以看做是天地的本性,故人与天之间也就沟通了起来。主观唯心主义王守仁王守仁(1472-1528),今浙江省人,通常称他为阳明先生。心外无物王守仁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主观唯心主义明王守仁矫亭说(局部)余姚“四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