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电力市场结构规制改革研究姓名:唐昭霞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李一鸣20080501中国电力市场结构规制改革研究作者:唐昭霞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奚江惠.胡济洲.XIJiang-hui.HUJi-zhou电力产业重组中的规制和放松规制-电力技术经济2005,17(2)基于经济学理论,介绍了电力市场建设阶段的竞争和规制理论,探讨了中国电力市场的规制制度和规制效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电力市场建设、审批权等一系列当前电力工业界热门论题的经济学本质,对仍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国电力产业重组是具有现实意义的.2.学位论文张晓春世界电力产业的垄断、管制和竞争——兼论中国电力产业的改革和发展2005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益、降低电价、改进服务为基本取向的电力产业改革,已成为世界电力产业的发展趋势。但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并没有找到一个公认的电力产业改革的最好模式。通过对世界电力产业垄断、管制和竞争问题的研究,找出适合中国电力产业特点的管制和竞争模式,为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是本文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收集大量详实的数据、绘制大量图表,运用理论描述、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模型推导等经济学研究方法对世界电力产业的垄断、管制和竞争问题进行研究。由于技术的进步,电力产业的自然垄断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上政府管制失灵和管制成本的不断上升,人们对电力市场结构和政府管制行为进行了反思和调整,这是世界各国放松管制、引入竞争的主要原因。但电力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直接决定了电力产业引入竞争机制的复杂性,因此,政府必须审慎设计电力产业的管制和竞争政策。世界主要国家的电力产业改革其实就是凭借经验和推理以及大胆的实验来寻找垄断、管制和竞争的最佳组合点。不同国家的电力产业管制模式受到一国的发展历史、意识形态和现行的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有很大的差别。各国电力产业管制的中心任务是防止市场成员滥用市场力,操纵市场,损害其他市场成员的利益,维持市场竞争的有效性。在电力市场交易中不能过分地依赖现货市场,要充分考虑电力市场中的风险管理,并积极采用电力远期交易、电力期货交易以及合适的期权等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来回避或控制风险。中国电力产业改革必须考虑中国电力产业的资源制约和市场状态,这是进行电力产业改革的基石和出发点。管制改革模式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入手,在政府层面主要进行机构改革,包括组建独立的管制机构与反垄断机构两个方面。电力产业改革的法律重建主要包括新型管制法律和反垄断法律的确立。企业层面的改革主要包括产权改革和结构改革。通过产权制度改革重塑微观企业基础,通过结构改革形成非自然垄断环节(发电、售电)的有效竞争。管制机构要对网络环节(输、配电)进行激励性规制,同时要防止网络运营商的市场力行为,这是确保电力产业公平竞争的前提。我国电力市场应建立包括电力现货市场、远期市场、发电辅助服务市场等各类市场,并通过各类市场的竞争机制以及在时序上的配套、在空间上的相互协调,使其能够有效地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和各类市场的有效竞争。3.学位论文刘凌中国电力产业的重组和管制2004在上个世纪最后20年,政府管制经历了重大变化,放松管制成为世界性的主流趋势。推行经济自由主义和规范政府的经济职能成为新的时尚,发挥市场的作用成为20世纪最后20年的时代主题。在传统的实行严格进入和价格管制的网络型公用事业,也开始实行放松管制。电力,自来水,铁路,固定电话,煤气是网络型公用事业。网络型公用事业是一种需要固定网络来传输服务的基础设施产业。其突出的特点是,垂直一体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沉淀成本。公用事业的网络具有自然垄断特征。传统理论认为,从自然垄断的经济特性来看,一方面垄断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益,另一方面不受管制的自然垄断企业,会因寻求垄断利润而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在自然垄断产业应该实行进入管制和价格管制。然而随着理论的进步和实践的推动,使得人们重新认识了自然垄断,并且对政府对自然垄断的管制也有了全新的认识,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放松管制成为最佳选择。本文具体研究了电力这个网络型公用事业的改革。80年代以前,电力工业通常被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由发、输、配供四个环节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自上而下、垄断式的电力系统管理模式受到了挑战。引入竞争机制,增加活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电力工业发展的趋势,建立电力市场,进行公平自由的电力贸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力市场概念最早由美国MIT的F.C.Schweppe教授于1979年在其论文《2000年的电力》中提出。这个当时被认为大胆的设想,近几年由于全球对电力解除管制、开放经营和产业重组,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势不可挡的潮流。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说明中国电力产业为什么需要改革以及如何改革?论文的第一章是基础研究部分。主要论述了自然垄断——管制理论的演进,为具体分析电力产业的管制放松奠定基础。传统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是自然垄断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垄断厂商的垄断定价,需要政府进行价格管制,并且也进行进入管制,使得自然垄断产业同时达到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然而,在最近的理论研究中,成本次可加性代替规模经济成为自然垄断的判断标准。新的理论使自然垄断分为强自然垄断和弱自然垄断,并且证明,弱自然垄断下定价的矛盾将不存在。同时自然垄断理论的新发展同“可竞争市场”理论相结合,使得政府管制不再是必然需要的,必须区分不同的情况。新的理论,还指出了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自然垄断产业的自然垄断性将减弱,这个时候,政府应该相应的改变管制框架,放松管制成为最优选择。传统理论假设政府可以不花代价就可以获得制定最优管制政策的信息,而事实上这些信息是不完全的。在不完全信息下制定的管制政策,必然导致政府管制的失灵。必须权衡“政府失灵”所带来的成本与其所带来的收益的大小。假如成本大于收益那么就有必要放松与改良管制。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电力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分析了在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情况下,电力产业可以进行分拆,并且以英美两个国家的电力改革带来的效率的提高说明电力改革的带来的收益,同时也说明了设计不当的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电力产业是由发、输、配、供电四个环节组成。其中,输电和配电环节都存在着巨大的规模经济,发电也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性。并且由于电力产品的特殊性,使得在发电和输电两个环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范围经济。由于电力产品是一种不能经济存储的物品,其生产和使用必须保持连续的平衡,因此发电和输电之间必须紧密配合,在任何一个节点上的出现的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传统的电力工业是一种发、输、配、供电纵向一体化集中经营的垄断模式,它的产权模式在国际上也基本为国有或者垄断一体化。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增长电力产业的自然垄断性也在逐渐减弱。发达国家的电力产业改革的实践,证明了构建电力市场,重组电力产业能带来产业绩效的提高,即电价的降低与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提高。加州的电力危机只是从侧面反映了电力系统改革的整体性,当市场缺乏对容量电价的反映时,将会使潜在的电力短缺变成现实断电的恶果。第三部分论述了改革网络型产业需要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一个是私有化和引入竞争的问题。国外的私有化主要是通过推行股份制来实施的。然而由于网络型公用事业的特殊技术经济特征,使得其中的一些部分,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高度进入壁垒和外部性,使得政府在没有完成设计合适的竞争和管制政策措施之前,过快的私有化只能产生私有的垄断,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并且强有力的阻碍了后续的改革。对这些产业的改革,应该按照产业内不同经营的业务性质进行分别处理,对基础网络部分依然实行国家控股,同时采用激励性管制,这不失为一种适合的方法。其次是何者为适当的电力市场运营模式问题。从各国的电力产业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没有一种唯一正确的电力产业运营模式,各个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技术、制度和资源禀赋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改革方案。我国现阶段应该重点放在厂网分开上。最后,伴随着电力市场的建立,就会产生市场支配力的问题,包括水平支配力和纵向支配力两种。它们将会威胁竞争性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行,文中讨论了如何应对两种市场势力的方法。第四部分具体探讨了中国电力产业的改革。首先回顾中国电力产业的改革历程,重点介绍了最近几年的改革现状。接着分析了目前改革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包括电监会的权力是否过小,目前的产业结构是否会产生巨大的市场操纵能力和目前电价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简要的分析了应对的策略。本章的最后部分,分析了中国电力产业改革所需要的两个根本条件,即完善的电力法律体系和完善的电力监管体系。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完善的立法是市场得以正常运作的前提。电力监管也将是基于科学规则的监管。两者将是电力改革成功的基石。文章的最后是结论部分,通过简短分析近来“电荒”的蔓延,再次说明电力改革刻不容缓,而引入竞争依然是改革的主题。本文对电力产业重组和放松管制的分析具有系统性,从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到具体分析我国电力产业的改革,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国外和国内几个方面层层推进。目前《电力法》正在修订,并且电监会刚成立且几乎没有多大实际权力来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本文最后部分对完善电力立法和电力监管做了比较细致的说明,并且在结论部分分析了这些法规成功的实行受制于整个改革的进程。4.期刊论文谈传生电力产业管制、制度背景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商场现代化2007,(16)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文章从电力产业市场,电力产业管制,电力的制度变迁和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来总结关于电力市场与电力产业持续发展的理论和观点,并做出相关的点评和整理.5.学位论文刘严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产业价格链优化模型及方法研究2006电力市场作为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才刚刚起步,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电力市场改革的目的是要提高电力工业生产效率,降低用户用电费用,同时保证投资者合理的收益,最终实现电力生产的社会福利最大化,促进电力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电力企业作为电力市场中独立经营的主体,将分别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因此,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产业价格链的优化模型及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针对电力产业价格链相关问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内容概括如下:首先,结合世界各国电力产业的改革成果,对我国当前电力产业价格链优化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研究终端电价对用户用电行为的经济引导;从研究的内容、重点和方案上分别就发电、输电、配电和用户等环节对电力产业价格链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中国电力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第二,针对发电企业的竞价方法问题,在研究发电企业间部分合作博弈模型和完全合作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将竞价策略选择的过程设计成为Markov决策过程——一种抽象的随机优化方法,先将每个时段的报价简化为报价参数的选择,利用马尔可夫过程理论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出现进行概率估计,将发电企业报价策略的选择问题表示为离散的随机优化过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通过使期望收益最大来计算最优策略,从而确定了每个时段发电企业报价参数的最优选择,并将报价参数还原成为报价结果。第三,针对发电企业的竞价风险问题,通过对其决策特征与风险型决策特点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利用风险型决策方法来解决发电企业报价策略选择的问题;并利用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来解决发电企业年度发电总量的多市场分配问题,在确保一定收益的基础上使风险最小,并将发电企业效用函数引入到投标组合中,得出了计及发电企业效用的最优投标组合。第四,针对电网企业购电模型中存在离散和连续两类不同性质的变量、其目标函数为非连续、不可微的函数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启发式优化算法,算法计算简单方便,收敛速度快;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确定机组组合的降维半解析动态规划方法。第五,针对供电企业所面临的分时电价问题,利用电价理论及有关经济学原理阐述了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对于供电企业和用户的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