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学-常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简答1、劳动关系定义、特点、实质、层级、相关概念分析、研究内容定义: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特点:①基本特点:雇佣制②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私人雇佣制、市场化调节③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国家雇佣制、行政化调节实质: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劳动者与资本相结合的社会形式,是通过人与人的关系来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层级:①个别劳动关系:在具体的企业或者劳动单位中劳动者个人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基础;人身性)②集体劳动关系:指由工会为代表的劳动者与雇主或雇主组织所构成的社会关系(核心构成;主体独立、权利对等、工会代表)③社会劳动关系:指一个大的产业或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劳动关系(总体构成;政府介入)相关概念:集体层面①劳资关系:一般指私有制企业中的劳动关系,所体现的是雇佣工人和雇主的关系。特点:突出劳资的区别,主体明确,关系清晰,但对抗性较强。②劳工关系:突出劳动关系是劳工为重点的核心的关系,强调劳工地位特别是劳工团体,更注重集体的劳动关系,也比较强调工会与雇主之间的互动。③劳使关系:日本创造,意味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的关系个体层面④劳雇关系:雇员与雇主的关系,主要指个别的劳动关系,一般不赞成工会的学者用此概念⑤员工关系:强调是以企业为中心,劳动者是企业的雇员,其出发点是企业内部的惯例关系,排斥工会。是从人力资源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个取代劳资关系的概念,和谐与合作是这一概念所蕴含的精神。宏观、社会层面⑥产业关系:狭义同于劳资关系,广义则指产业及社区中管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所有关系。更多研究组织之间的关系、宏观的劳动关系。⑦劳动关系:最宽泛和适应性最强,概括性和客观性,避免了不同所有制以及政治立场而导致的差异。研究内容:①环境:政治、经济、社会②主体:政府、劳动者与劳动者组织、雇主与雇主组织③运行协调④矛盾处理: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产业行为制度、不当劳动行为救济制度2、核心劳工标准的概念、特点概念:指已经被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确认的,不论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如何,为保护工作中的人权而应遵守的八个最基本的国际劳工公约。①关于结社自由和保障组织权利公约,包括:1948年《结社自由与保护组织权公约》(第87号);1949年《组织权与集体谈判权公约》(第98号);②关于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或强制劳动的公约,包括: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第29条);1957年《废除强迫劳动公约》(第105号);③关于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的公约,包括:1958年《(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1951年《对男女工人同等价值的工作付予同等报酬公约》(第100号);2④关于有效废除童工的公约,包括:1973年《最低年龄公约》(第138号);1999年《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公约》(第182号)。特点:一是核心劳工标准旨在保护工作中的人权,即作为劳动者应该享有的权利。它包括生存权力;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政汉权利。二是这些权利是为了争取改善工作条件百采取的其他一切措施的前提条件。三是这里的“核心劳工标准”,是由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确认的八项核心公约。四是对核心劳工标准的遵守是无条件的,不论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如何,不论成员国对这八项公约批准与否。PS: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的意义①参照核心劳工标准,丰富我国《劳动法》劳工权益保障的内容②参照优先性劳工标准,完善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的制度建设。在劳动关系中,不应该是追求效率而应该是追求公平;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三方协商机制;建立和完善劳动报站检查制度,确保劳动法得到贯彻实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③一般性国际劳工标准钟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对于解决我国劳动问题、规范劳动关系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比如《非全日制工作公约》、《家庭工作公约》等。3劳动关系的系统理论(由邓洛普首先提出)劳动关系系统的构成:①主体:政府、雇员与雇员组织、雇主与雇主组织②环境:工作场所和工作团体的技术条件、市场或预算约束、整个社会系统的权利所在和分配③意识形态:主体的一套普遍奉行的思想和信念。只有各方角色意识形态保持基本一致时,劳动关系系统才能稳定运行,否则系统就会出现冲突。④规则网:劳动关系系统运行的规章,指用来约束行为者在工作场所雇佣关系的规章制度。包括程序性、实体性规则。评价:静态的,非动态的;承认意识形态的共同点,却不认可其不同点和多样性;关注点过于狭窄,仅关注规则的制定PS:①一元论:劳资双方是合作伙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劳资关系本质上是和谐的,可以内部调节,不需要工会。②多元论:冲突是劳资关系固有的,但可以通过适当的规则网络去控制和解决,遏制权利滥用并使参与者均有所收获。③马克思主义方法:阶级冲突、内在矛盾无法通过规则来解决。政府不可能成为公共利益维护者,只能作为资本所有者的保护人。4、雇主的概念、权利、义务雇主:现代劳动关系中代表资方负责管理和处理劳工事务的法人的自然人。权利:组织权(团结权)、劳动指挥权(核心权利)、奖惩权(劳动指挥权的延伸和补充)、闭厂权(雇主的争议权)义务:平等雇佣劳动者,提供劳动报酬,保证工人休息休假权,提供社会保险,保证工人安全和健康,提供职业培训,不得控制干涉工会,不得拒绝集体谈判,实行民主参与5、雇主组织的概念、形式、作用概念:由雇主依法组成的组织,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使单个雇主形成一种群体力量,在产业和社会层面通过这种群体优势同工会组织抗衡,最终促进并维护每个雇主成员的具体利益。组成形式:行业协会、地区协会、国家级雇主联合会特征:①在出现时间上一般晚于工会组织②建制大都参照工会组织的建制并随后者变化作相应调整③从组织性质上看,是由雇主成员依照结社自由的原则自愿结合组成④从地位上看,雇主组织独立于政府和其他党派团体而存在,其主张和行动方略完全遵循雇主成员或基层雇主组织的意愿要求,并按照一定程序形成内部成员遵守的章程和规范⑤从雇主组织的组织率看,西方各国情况表明雇主的组织率大都高于工会的组织率3雇主组织的基本作用:①集体谈判(协调劳动关系)②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主要体现在国家级雇主组织)③提供法律服务④培训服务⑤推动企业关注社会责任中国雇主组织问题:在中国,对“雇主”的定位目前仅限于《劳动法》中“用人单位”的界定,这在法律和实践中已带来一些实际问题,而企业组织名目繁多,需要制定有关雇主组织的法律规定,使雇主组织的成立和活动规范化和法制化组成:①中国企业家协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的雇主组织②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的雇主组织(全国工商联合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③商会与各地由雇主自发成立的非正式雇主组织PS:国际雇主组织概念:成立于1920年,是各国国家级雇主组织组成的在社会和劳动领域代表股主利益的雇主组织,在联合国享有甲级咨商地位,在国际劳工组织是享受完全地位的唯一雇主组织。主要任务:①在国际上维护雇主利益②促进企业自主发展③帮助建立和加强国家级雇主组织④促进雇主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和雇主之间的经贸合作加入条件:①成员必须是由雇主和雇主组织构成,内部不能有工会组织②成员必须代表和捍卫自主企业的原则③成员必须是自由、独立、自愿加入的组织,不受政府或任何外部机构的任何形式的控制和干涉④一般加入国际雇主组织的国家必须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成员国,如果某个想加入国际雇主组织的雇主联合会不符合此项条件,可以由三分之二与会者通过,并经总理事会决定后方可接纳为会员。6、劳动者的概念、特征、权利义务概念:指在现代产业社会中受雇于他人,以劳动工资收入为基本生活来源的体力和脑力工作者。特征:①劳动者是劳动力的所有者②劳动者是自由的③劳动者除劳动力之外,并无其他生产资料,劳动者的价格----工资,是其基本生活来源④自由独立性、雇佣性是劳动者最主要的特征,这一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劳动者的法律、社会地位劳动者的权利:个别劳权:我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集体劳权:团结权、集体谈判权、民主参与权、集体争议权。劳动三权:团结权、集体谈判权(核心)、争议权①团结权和争议权的目的均是为了集体谈判②团结权是集体谈判的前提和基础,是进行集体谈判的“先行行为”③争议权是实现集体谈判的辅助性权利,是保障集体谈判权得以展开的压力手段义务:完成劳动任务、忠实(服从、保密、增进)7、工会理论的流派①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工会理论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作为两大理论支柱,论证了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本质特征的雇佣性、剥削性和对抗性。4工会运动的终极目标是打破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工会运动必须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本阶级的历史使命②产业民主的工会理论(费边主义)以韦伯夫妇为代表,以单个工人与雇主之间的不平等地位以及实际所处的不利状况为出发点,指出工人只有组织工会才有可能具备与雇主进行议价的能力。韦伯夫妇提出工会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互助保险、集体协商过和法律制定。产业民主的工会思想在对工会的纯经济性和纯政治性加以批判的基础上强调了工会的社会伙伴角色和社会整合功能。③制度经济学的工会理论康芒斯为创始人。工会的存在实质上对雇主权利的分割。从制度经济理论的角度不仅把工会作为工业社会的一种基本经济制度,还把劳动、资本、政府的三方协商以决定宏观层面上的劳动政策作为现代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形式。④新古典经济学的工会理论把工会的出现看做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指出工会造成劳动力市场中低效率的消极影响。新古典经济学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工会导致了工资差别的加大,降低了就业的增长率,也导致了工会化企业的利润率下降。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工会运动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和管理灵活性降低使得资本外流,投资机会、就业机会以及整体福利水平都有所降低。从长远看,工会对就业条件和内容没有什么积极影响。⑤人力资源管理学派对工会的看法把工会看做工厂管理权力的分割者,是对抗性劳动关系的产物。雇员加入工会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于雇主对待他们的方式感到不满,并且认为工会可以改善他们的现状。影响雇员是否工会化的主要因素在于管理,因而寻求以增进员工满意度来降低或阻止工人对工会的需求及至替代工会。8、工会的含义、特点、作用含义:工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雇员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在特定工作场所自主设立的组织。特点:因劳动关系的冲突而产生;以维护会员利益为首要职能;以集体谈判为基本手段;又雇员自愿结合而成并代表会员意志。类型:①以工会运动的宗旨为划分标准强调阶级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工会运动;经济主义工会运动;作为社会整合载体的工会运动②以工会的组织结构形式为划分标准职业工业、产业工业、企业工会、区域性工会作用:①在总体上提高了工资福利水平及劳动②推动了产业民主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③为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④在维护社会公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9、中国工会特点以及转型的目标取向特点:①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中国工会章程》规定工会主要社会职能③实行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5目标:①工会身份的回归:回到劳动关系领域,回到作为劳动者切身利益维护者身份上来②工会工作思路的厘清:调整工作思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③工会与会员关系的强化④工会市场运行机制的完善:由工会代表的劳动者与资方进行集体交涉是劳动关系法制化的必然结果⑤工会组织制度的变革:推进工会民主化、群众化、产业化;联合制、代表制10劳动合同的概念、特点、作用概念: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特点:①从主体之间关系来看,有从属性特色②从合同的持续时间看,劳动合同是继续性合同③从合同性质来看,具有公私法兼容的性质④从合同内容看,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围绕着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来展开。作用:对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协调,对救济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起着重大作用。①首先,劳动合同法对雇员和雇主签订劳动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