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资料关注公众号@高中学习资料库第二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时冲关三十一(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据下图,回答1~2题。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C.水循环中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解析:1.B2.A[第1题,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雨林光合作用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第2题,热带雨林为大气提供丰富的水汽,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下图为某河流流域图。读图回答3~4题。3.该河流所在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有()①热带雨林破坏严重②生物多样性减少更多资料关注公众号@高中学习资料库③土地盐渍化④水土流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该河流与长江相比,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A.河网密布,交通不便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C.地表崎岖,水流湍急D.矿产资源贫乏解析:3.C4.B[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为亚马孙河,该河流所在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及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第4题,该河流主要流经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故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芦苇是一种湿地挺水植物,它在秋季对水量要求较低,淹水时间过长反而会抑制其长势。读图,回答5~6题。5.“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是对鄱阳湖壮观景色的真实写照,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B.降水的季节性变化C.气温的季节性变化D.植被的季节性变化6.鄱阳湖芦苇分布面积的变化说明了()A.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变小了B.连年干旱,丰水期“晚来早走”C.生态环境明显改善D.降水增多,丰水期“早来迟走”解析:5.B6.B[第5题,鄱阳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多雨季节,湖泊水域广阔,天水一色;少雨季节,蒸发旺盛,湖水减少,显出湖底,出现草原景观,草洲无边。第6题,由图可知,三峡运行前芦苇面积小,三峡运行后,芦苇面积大;三更多资料关注公众号@高中学习资料库峡运行后,入湖水量减少,鄱阳湖枯水期延长,水位下降,导致芦苇面积增加,使气候干旱;或丰水期短,即“晚来早走”。]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反映的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8.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速度加快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7.B8.D[第7题,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第8题,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在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导致湿地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2019·广西南宁市高三文综)江苏滨海湿地是中国乃至世界为数不多的典型原始海岸湿地之一。围垦是滨海湿地人为干扰的主要因素,直接改变了滨海湿地景观自然演变的过程和方向。下图示意江苏省四县市13段海岸观测点测量到4个年份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变化的情况。据此完成9~11题。9.下列关于图示时期围垦边界的说法,正确的是()A.1979~2015年总体向海洋方向推进B.1979~2015年推进速度先慢后快C.2003~2015年东台段推进速度最快更多资料关注公众号@高中学习资料库D.1979~1991年S7段推进距离最大10.与如东段相比,射阳段、大丰段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明显的原因最可能是()A.位于长江入海口B.水热条件最好C.湿地资源丰富D.海水盐度较小11.大量的滨海湿地转变为耕地,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土地盐碱化加重B.蒸发量和年降水量明显减少C.河流含沙量增大D.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都会减少解析:9.A10.C11.D[第9题,与1979年比较,2015年围垦边界总体上向海洋方向推进;1979~2015年大部分地区推进速度先快后慢;2003~2015年大丰段推进速度最快;1979~1991年S6段推进距离最大。第10题,围垦边界推进明显,说明有充足的湿地可供围垦;长江入海口位于江苏省的南部;东南部地区水热条件更优;海水盐度大小对围垦没有明显影响。第11题,随着土地的耕种和改造,盐碱化会降低;河流含沙量与河流上、中游地区的水文、土壤等特征有关,与河口湿地的情况关系不大;围垦后,区域的蒸发量会有变化,但不会影响大气环流的大势,因此降水量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湿地面积减少,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减少。]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图1、图2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图3、图4分别为图1、图2中M、N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22分)(1)比较M、N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8分)(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8分)(3)刚果盆地原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更多资料关注公众号@高中学习资料库解析:第(1)题,从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判断M、N地分别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获取图中信息可说出降水量的差异,运用气候成因可分析降水量不同的原因。第(2)题,对大气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湿度和成分变化上,对水圈的影响主要是地表径流量的变化。第(3)题,伐木业与原料丰富程度相关外,还与交通便捷程度、市场需要量等相关。答案:(1)差异:降水量M地小于N地,M地分干、湿两季(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N地降水年内分配均匀。(或者答M地年降水量大于1500mm,分干、湿两季;N地年降水量大于2000mm,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原因:M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N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2)径流量变率增大(或答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导致大气碳氧平衡失调。(3)四周地形崎岖(或答盆周多山地),陆路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13.呼伦湖水系经额尔古纳河注入黑龙江,其土地利用变化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威胁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24分)材料一呼伦湖水系位置示意图材料二1950~2005年呼伦湖水系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图(1)呼伦湖水系的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________,该区域的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4分)(2)呼伦湖属于________(淡水或咸水)湖,该湖盛产的呼伦贝尔白鱼肉质鲜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更多资料关注公众号@高中学习资料库(3)简述呼伦湖水系近50年以来农业用地的变化特点及对呼伦湖的水环境影响。(8分)(4)为了防止呼伦湖水系区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请你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6分)解析:第(1)题,呼伦湖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属于非季风气候,按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得知其属于半干旱地区,但这里山脉不是很高,所以河流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为主;因位于大兴安岭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温带草原气候。第(2)题,根据材料,水系注入黑龙江,是外流河,故为淡水湖;该湖纬度高、温度低,白鱼生长速度慢,生产周期长;该地以畜牧业为主,工业污染少,水质好,故呼伦贝尔白鱼肉质鲜美。第(3)题,根据材料二,近年来,呼伦湖水系草地、林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持续增加,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水位下降或水量减少;水位季节变化大,含盐量增加,水质变差;湿地减少,水生生物栖息地萎缩。第(4)题,防止区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行退耕还草,规定合理的草场载畜量,避免过度放牧;加强流域水资源的调配,节约用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答案:(1)雨水补给温带草原(2)淡水该湖纬度高,温度低,白鱼生长速度慢,生产周期长;工业污染少,水质好(3)变化特点:草地、林地(总体)减少;耕地(持续)增加。影响:湖泊面积缩小(水位下降或水量减少);水位季节变化大;含盐量增加,水质变差;湿地减少,水生生物栖息地萎缩。(答对其中三点即可)(4)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草;规定合理的草场载畜量,避免过度放牧;加强流域水资源合理调配;节约用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答对其中四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