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篇黑鲷•黑鲷也分黑沙立、白腊与黑牛之说,这一条广东人称黑牛,或称牛屎立黑鲷的另一种,黑沙立,北海钓到的多是这一种白叫姑鱼大头叫姑鱼大吻叫姑鱼道氏叫姑鱼皮氏叫姑鱼1三牙1.jpg北海人叫三牙的鱼,也叫红牙,石首科,与黄花、叫姑鱼同科大白姑鱼这一条是我在大风江钓获的大白姑鱼,也叫日本白姑鱼•白姑鱼在北海小的时候叫它滑仔,大的时候叫它白花,它还有兄弟金黄色的那种叫黄花•沙钻台湾人统计大概有35种之多,在北海常见的有两种,即是多鳞鱚和斑鱚(也叫杂色鱚),背部青色的为多鳞鱚,有花纹的叫斑鱚,还有一种金线鱚,但少见多鳞鱚(二两半重)斑鱚褐菖鲉褐菖鲉,北海最常见,被叫做石狗公(也有叫石头公,石九公)线纹鳗鲶线纹鳗鲶,俗名坑鳒、沙毛、海土虱、流鱼,北海人经常捕获到,鳗鲶背鳍及胸鳍之硬棘呈锯齿状并有毒腺,故被剌伤时会极疼痛。•鯻鱼,北海人多叫北立弓,町公,铁山港和营盘那边都叫“沙牯头”,台湾叫花身鸡鱼,也叫茂公鱼,唱歌婆,硬头浪,花甲,打烂碟,细分鯻鱼又分几种,分别是细鳞鯻,突吻鯻,六带牙鯻,四带牙鯻,最上面这条细鳞鯻就是我们常常钓获的那种•铁山港和营盘那边都叫“沙牯头”,钓这种鱼有时真的感到麻木,抛钓~~扬杆~~解鱼~~抛钓……,解鱼都解到手破,唯一有感觉的是手了,鱼鳃旁的两个角真的有如牛角,难怪叫“沙牯头”了突吻鯻六带牙鯻四带牙鯻•把真鲷和二长棘鲷放在一起比较一下是有意义的,因为真鲷幼鱼和小一点的二长棘鲷粗看上去几乎没有区别,只有通过背上有没有那两根长棘才能分辨出来。我在北海钓到的巴掌大的红腊里面其实经常是两种鱼都有。还有一种四长棘鲷,背部四根棘,只是我没钓到过。二长棘鲷•绯线(线是个同音字)在北海的沙质底水域经常能钓到这种小鱼,两鳃边上有硬刺,有点象牛鳅。绯线斑点鸡笼鲳•鲬鱼•北方多叫牛尾鱼,也有叫牛鳅,北海叫沙甲,背部有一尖剌,巨锋利无比•黄鳍鲷(黄脚腊)•黄脚腊是最普通的海钓对象鱼,也是我在北海钓到最多的鱼,估计大多数海钓的人都是如此,想一想还是贴出来几张照片好一点,至少好看一点•千年笛鲷,也叫川纹笛鲷,我在北海听有人叫它三层,或是三刀。铁山港常有钓获。火焰笛鲷即是北海常见到的火点,仔细观察北海钓到的火点应该是两种,区别在鳍的颜色,一种灰黑,一种鲜红。红笛鲷在北海经常被叫做红鱼,也有叫红鳍笛鲷千年笛鲷红笛鲷六两的红鳍火点四两的红鳍火点灰黑鳍火点青衣实际上被叫做青衣的鱼有好几种,台湾人如是归纳:鸚哥魚科Cetoscarusbicolor青鸚哥魚青鯨鸚嘴魚青衣、鸚哥魚鸚哥魚科Chlorurusoedema疣鸚哥魚瘤綠鸚嘴魚叩頭鸚哥、鸚哥、青衣隆頭魚科Thalassomalunare新月錦魚新月錦魚青衣、紅衣、花衣鸚哥魚科Scarusforsteni福氏鸚哥魚綠唇鸚嘴魚紅鸚哥、青鸚哥仔、青衣鸚哥魚科Scarusrivulatus雜紋鸚哥魚截尾鸚嘴魚鸚哥、青衣新月锦鱼黑斑猪齿鱼(青衣)香港叫青衣的是这种,隆头鱼科鹦鹉鱼,台湾叫鹦哥鱼,也叫青衣这是条鹦鹉鱼青衣,给个特写,看看它的牙,突出且成整体一个板状再看看隆头鱼青衣的牙,是稀疏的颗粒状新月锦鱼,有北海的朋友补充涠洲叫它石滑金钱鱼:金钱鱼俗称金鼓,也有叫太阳鱼,金鼓鱼是非常难钓的,只因它是个和尚,是素食者,但我在海警码头看到有人用虾钓到过一斤多的金鼓,看来这个和尚偶尔也偷腥。呵呵对金鼓鱼的不同说法•每年5月份起到8月份,北海地角人用9米长竿,墨鱼胆做饵在地角救助码头到海军码头海堤都不知道钓多少,不懂就不要乱发表意见,随便在365上收索“金鼓”帖子多到你看到头晕!鳓鱼(曹白鱼)•俗名鲙鱼、白鳞鱼、白力鱼、曹白鱼、春鱼、鲞鱼、网扁、火鳞酋、鳞子鱼,在北海我只见人钓到过两条,一条是在大风江,两斤左右,一条是在铁山港,是同船的朋友钓获•银鲈•银鲈其实在北海周边经常钓到,多数不大,我见过最大的大概有一个巴掌大,虽然银鲈有四十余种,但在北海周边经常钓到的就是两种,最多的一种大陆叫短体银鲈,台湾叫短钻嘴鱼,香港叫连米;另外一种大陆叫长棘银鲈,台湾叫曳丝钻嘴鱼,香港叫银米。还有一种长吻银鲈,我似乎在螺棚钓到过。曳丝钻嘴鱼长棘银鲈,银米,曳丝钻嘴鱼长吻钻嘴鱼(长吻银鲈).jpg小口副银鲈•北海常见的石鲈科鱼•在北海常见的能钓到的石鲈科鱼有两种,一种是黄鸡鱼,学名三线鸡鱼、三线矶鲈,俗名:黄鸡仔、鸡仔鱼、番仔加志、黄公仔鱼、黄鸡鱼、三爪仔,这东西在涠洲岛周边最多,矶钓的最常见鱼类,四海钓鱼频道播过有一次北京的几位矶钓大侠2007年初到斜阳岛试手惨败,除了少数几条鲷,最多的就是这东西。另一种就是岸上氏髭鲷也称纵带髭鲷,俗名打铁婆、四带石鲈,见有人在螺棚附近钓到过,但最多的还是在海鲜排档水箱边看到。其实还有一种斜带髭鲷,俗名铜盆鱼,我不确定是不是在北海有钓到,只是感觉眼熟。黄鸡鱼纵带髭鲷跟三层有点象,一度被我搞混斜带髭鲷俗名:铜盆鱼.jpg横带髭鲷泥猛泥猛学名蓝子鱼,又名臭肚,在北海我印象里钓到的只有一种,就是下面排在第一的这种,但第二种也看着眼熟,不知是否有人钓到过。其它那十几种在北海我均未见过,贴上来大家欣赏一下吧。花样不同的蓝子鱼•鳗•在北海很多人钓到过鳗鱼,但极少有留下清晰照片的。在网上查也很少,我在北海钓到过的鳗鱼和我见到的旁人钓到的鳗鱼都不大,初时以为是幼鱼,到后来经过不断对比和查找,我认为在北海经常钓到的鳗鱼本身就不是体型很大的品种。根据我钓到的鳗鱼的照片和我看到别人钓到的,对比资料,我认为北海常钓到的鳗鱼多数是以下两种:前肛鳗和尖吻蛇鳗。我个人更倾向于在铁山港钓到的多是前肛鳗。前肛鳗我基本可以肯定我在铁山港钓到的是这种。前肛鳗也是广东沿海比较常见的浅海小型鳗鱼,体长多在15到43厘尖吻蛇鳗也是比较常见的浅海小型鳗鱼,北部湾多产•石斑•一直没敢整石斑的贴子,因为石斑种类太多,辨别哪些北海有哪些北海没有不容易,最近下了些功夫在网上查找了一下资料,试着把查到的结合贴上来大家指正。北海(包括钦州一带)常见钓获的石斑鱼有以下几个种类: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泥斑,金钱斑,吊桥石斑鱼(油斑)赤点石斑鱼(红斑)青石斑鱼(点带石斑)泥斑(褐石斑鱼、云纹石鱼)金钱斑(花头梅、网纹石斑、蜂巢石斑)吊桥石斑鱼(油斑)飞鱼飞鱼学名燕鳐,细分燕鳐又有很多种,这种鱼通常钓不到,照片这条是在涠洲岛晚上用灯照后捕捉到的,所以我在这里也没细查照片当中这种是哪种。贴上来供大欣赏。六齿金线鱼俗名叫红三、金线、拖三、金线鲤,北海有朋友补充说当地叫中鱼,我未听说过。在网上查的结果是这种鱼在北部湾地区产量较高,而我本人则只是在涠洲岛用手线钓到过,据船家讲水底全是珊瑚和礁石。船钓没听说有人钓到过这鱼。•鲻鱼和梭鱼•鲻鱼的图片经常在海南的钓鱼帖子里出现,但在北海鱼乐无限当中见的少,我在铁山新港看到有人捕获小鲻鱼,但用的是网而不是钓。按网上介绍南海也产梭鱼,但梭鱼我在北海还未见到过。通常在北方很多人容易将梭鱼与鲻鱼混淆,两者也确实非常像。梭鱼和鲻鱼其实同属鲻形目鲻科鱼类,其洄游、栖息和摄食习性差别不大。梭鱼细长,眼中大晶体棕红色。鲻鱼肥短,眼大内膜中间黑色。因体表特征酷似“双胞胎”,故在许多“老大连”习惯统称为“梭鱼”。梭鱼和鲻鱼洄游至岸边较早,每年早春四月至晚秋十月间,混群游弋于海湾近岸的浅水区,钓捕的最佳时段则集中在九月和十月。钓点的选择以潮间带半封闭的潮池,滩涂上虾类和海参养殖池塘为首选。鲻鱼梭鱼•美国红鱼•该鱼的英文名:reddrum,即红鼓鱼,鼓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此鱼产卵时砰然不断,宛如击鼓,雄鱼先为击鼓,雌鱼继之,雌雄并游,产卵动作于是完成。受精卵浮游水面,一日之内,便能孵化。•该鱼的俗名:眼斑拟石首鱼、拟红石首鱼、红鼓鱼、红鱼、斑尾鲈、海峡鲈、黑斑红鲈、大西洋红鲈。首先要说明的是此种鱼非中国海洋原有鱼类,原本分布在美国大西洋一带,抗病力强、成长快速、存活率高、又耐低氧,非常适合高密度的养殖。它一年半即可长到36公分,两年则达55公分。台湾是在1987年由水试所引进鱼卵,1989年繁殖成功後,开始推广到民间养殖。但由於宗教放生的行为,自1998年起即已在台湾彰化一带的西海岸所钓获,正式成为台湾海水鱼的外来种,中国大陆近些年来大规模养殖也造成了该鱼已经成为中国近海常见鱼类。北海常见有人钓获,近期前打贴中均见有渔友钓获。针鱼北海钓到的针鱼学名鄂针鱼,属颔针鱼科,有俗称“针亮鱼”,也有叫它“梁鱼”,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200~450毫米。喜栖息在近海内湾或河口附近,为颌针鱼中个体较小的一种。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仅见于南海。弹涂鱼北海红树林丛里有非常非常多的弹涂鱼,我第一次见到的时候以为是小的青蛙,密密麻麻跳跃着跑开。据我了解北海的弹涂鱼很少是用钓的方式捕捉的。是用一种类似北方装蝈蝈一样的小笼来捕的。发一些图片供欣赏吧。•巴碟,油力•北海多叫巴碟,广东多叫油力或油立,属鲾科鱼一族,北海常见的经我仔细对比应属于短吻鲾,沿海也有人叫九更仔、金钱仔,把几种容易混淆的鲾科鱼一并传上对比巴碟,学名短吻鲾宽身牙(鲾裸、牙鲾金钱仔)黄斑鲾(碗米仔、金钱仔).细纹鲾(金钱仔).jpg粗纹鲾(花令仔、金钱仔).颈带鲾(颈斑鲾金钱仔)幽面幽面学名斐氏鲳鲹(音shēn)、小斑鲳鲹,也称卵鲹、红鲹、油面仔、幽面仔、斐氏黄腊鲹、南风穴仔,是海南常见的矶钓对象鱼,在北海我曾经在银滩码头无意中钓获过一条,但平时很少见钓到。单带绯鲤(羊鱼科)也有俗称单线、单带、藤丝、朱笔,北海当地人称蜡烛油,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近海底拖网渔业捕捞的四大科属鱼类(丁、三、线、立)中的“线”,即绯鲤属鱼类。下面这张图片中的鱼是我在涠洲岛乘渔船用网捕到的。金鲳金鲳属鲹(音shēn)科,学名布氏鲳鲹、狮鼻鲳鲹,俗称金枪、金鲳、金仓、红杉、红沙瓜仔、黄腊鲹。北海有人在铁山新港钓获过。•尖翅燕鱼•此鱼是2009年8月22日晚在螺棚所获,水下四五米浮钓,经请教高人得知此鱼学名尖翅燕鱼,俗称也叫蝙蝠鱼、鲳仔、海燕、飞翼,此鱼幼鱼比较孤僻,只爱一个人在浅海域中活动,因为体色为枯黄褐色,会拟态成枯叶,漂在水面的漂浮物之下躲藏。成鱼变得交游广阔,喜欢成群结队在较深的珊瑚礁斜坡上活动。以浮游生物及藻类为主食。容易和潜水者亲近,幼鱼体态优美,个性独立,又易于饲养。成鱼反而较有个性,所以不易饲养。一般可由围网、拖网及延绳钓所渔获,为量少但味美之食用鱼。•大斑石鲈(斑鸡鱼)•此鱼也是我在8月22日到23日在螺棚所钓获。数量极多,吃饵凶猛,但这个季节该鱼个体非常小,于是就成了我等钓鱼者的恶梦,没完没了的上,想躲都躲不开。此鱼学名大斑石鲈,也叫斑鸡鱼,俗名鸡仔鱼、石鲈、厚鲈、石鲫仔、头鲈、猴鲈、海猴,主要栖息于沿岸靠近礁石的砂泥底质海域,以小鱼、虾、甲壳类或砂泥地中的软件动物为主食,我国南海和东海产之。主要渔场有北部湾海区及涠洲岛附近,渔汛期为每年的3~6月份,大斑石鲈为广东省沿海常见之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肥厚,可供鲜食。食用方法以红烧、清蒸为主,也可加工制成咸干品。竹荚鱼图片中的竹荚鱼在北海经常被叫做滚子,按我对比的结果其学名应为真鲹,或称日本竹筴鱼,俗称巴拢、竹荚鱼、瓜仔鱼。在螺棚底钓多有所获,据称味道一般,常见吃法多为烧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