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秦朝楚国楚若敖楚若敖,原名熊仪,楚熊咢之子。周平王七年(前764年)熊仪卒,被尊为“若敖”,这是楚君有谥号的开始。若敖的长子熊坎立,是为楚霄敖。楚霄敖楚霄敖,原名熊坎,在位6年(763年~758年在位)楚若敖熊仪之长子。霄敖卒,子熊眴立,是为楚厉王。他是楚武王的祖父,楚成王的高祖父。楚厉王原名熊眴,即楚鼢冒,熊霄敖长子,在位始启濮,“开濮地而有之”,向濮人之地拓土,征服陉隰。若敖氏娶妻于云,生斗伯比,楚国始有斗氏。十七年,被弟熊通杀死(一说熊通杀鼢冒之子)。前任:兄楚霄敖楚国君主(前757年—前741年)继任:弟楚武王需要指出的是,除韩非子外,无先秦历史资料提及楚厉王其人,其他史料皆称楚国称王始于楚武王。楚武王熊通(?--前690年),芈姓,熊氏,名通,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蚡冒之弟。熊仪之孙君,熊坎次子。熊旬之弟。《世本·居篇》云:“楚国惯例,继任国君“必伯实立”或“必长实立”。然熊通杀其兄熊旬之子自立为楚国国君。武王奉行铁腕政策,敢作敢为,给楚国留下了清朗而安宁的江汉平原和一套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楚国由此强盛。楚文王楚文王(?-公元前675年),楚武王子,芈姓,熊氏,名赀。公元前690年,武王于伐随途中卒,次年,熊赀继位为楚国国君,即楚文王。熊赀早年受过严格的教育,他的师傅是从申国请来的,史称“保申”。因武王位长达51年,文王继位时已人到中年了,其性格是锋芒毕露的。《楚史》载:“文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于郢(今宜城楚皇城),也许这是武王的遗命而由文王付诸实施的。”《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称:“或正式都郢乃在此时(楚文王元年),而事实的迁郢则在十年前(武王晚期,公元前703至前699年)”。楚堵敖艱庄敖,《左传·庄公十四年》和《楚辞·天问》作堵敖,《史记·卷040·楚世家》作杜敖,《史记》另有版本中“杜敖”作“壮敖”或“庄敖”。杨伯峻认为,“堵”和“杜”发音相近,而“壮”和“庄”可能是传抄导致的舛误。堵敖原名熊艰,楚文王之子。熊艰在位,继续富国强兵,逐鹿中原。楚庄敖五年(前672年)熊艰欲杀其弟恽。恽奔亡随国,借随人之助杀艰自立,是为楚成王。楚成王楚成王(前?年-前626年),芈姓,熊氏,名恽。在位45年。汉族,郢(今宜城楚皇城,一说今江陵纪南城)人。春秋时楚国国君,楚文王之子,母亲是楚文夫人息妫。公元前672年杀其兄楚堵敖而即位,公元前638年,在泓之战中战败宋襄公,称雄中原。前626年,被太子商臣(楚穆王)和潘崇逼死。楚穆王楚穆王(?-前614)芈姓熊氏,名商臣。春秋时楚国国君,前625-前614年在位。楚穆王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为楚国贡献了“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一代霸主,也就是楚成王之孙,楚穆王之子楚庄王。楚庄王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汉族,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侣而不是芈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楚共王楚共王十六年(前575年)6月,在鄢陵地区(今河南鄢陵西南),晋楚进行了一场大战,史称鄢陵之战,楚共王中箭瞎一只眼睛,公子茂成了俘虏,军帅子反自杀。楚共王三十一年(前560年),楚共王积郁成疾,临死之前,曾令臣下尽皆退走,独留令尹交待后事,要臣下给予恶谥,请谥为“灵”或“厉”。楚康王鲁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楚国大夫椒举为楚康王猜忌,愤而奔晋,楚国大夫蔡声子返楚,与令尹(宰相)子木会谈,言及晋、楚两国政事,声子指出:“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於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这是成语【楚材晋用】的典故。据《南康军图》记载,为秦将王翦所追杀,匿於谷中,号康王谷。楚康王十五年(前545年)冬天,康王卒。楚郏敖在位起讫: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41年。芈熊员,姓芈名员,也称楚熊员,谥号为楚郏敖。中国诸侯争霸时代楚国的第二十八任君王,他的祖父是楚国第二十六任王芈熊审,他的父亲是楚国第二十七任王芈熊昭。楚康王十五年(丙辰,公元前545年)冬天,楚康王死后,其儿子楚熊员继承楚君之位,为楚郏敖。楚郏敖四年(庚申,公元前541年),有位仅4年的楚郏敖因生病卧床,结果被叔叔楚熊围用束冠的长缨勒死。勒死楚郏敖的楚熊围自立为楚国国君,为楚灵王。楚灵王楚灵王,本名围,是楚共王的次子,杀了侄儿楚郏敖自立,即位后改名熊虔。楚灵王偏爱细腰美女,“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就是指他。楚灵王三年(前538年),楚灵王率兵攻吴,捉住了庆封。有一次齐国晏婴来访,要他钻门洞进来,晏子笑嘻嘻的说:“反正出使到狗国,就应该从狗洞进去嘛!”,另外“橘逾淮为枳”也是两人斗智的故事。楚灵王穷奢极欲,楚灵王六年,造章华宫,又称细腰宫;对外穷兵黩武,前531年,蔡灵侯至楚,楚灵王杀之,蔡国灭亡。楚灵王十一年(前530年),派兵围徐,威胁吴国。此时史书载:“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前529年楚国人民推翻了他的统治,灵王逃亡,随从相继离去,最后吊死郊外。灵王有二子熊禄(世子)、熊罢敌,都被蔡公熊弃疾杀死。楚初王芈比,姓芈名比,也称楚熊比,谥号为楚王比。中国诸侯争霸时代楚国的第三十任君王,他的祖父是楚国第二十五任王芈熊侣,他的父亲是楚国第二十六任王芈熊审,他的哥哥是楚国第二十七任王芈熊昭、二十九任王芈熊虔。楚灵王十二年(壬申,公元前529)春,楚灵王还在乾溪寻欢作乐,却不料其弟弟蔡公弃疾等人趁他征战不在家之机,将他的两个儿子杀死后,立楚灵王另一个弟弟公子比为楚王。无国、无家可归的楚灵王最后自缢死在了一个名叫申亥的人家中。楚灵王死后,因死讯一时没有传开。蔡公弃疾听从手下献计,假称楚灵王杀回来了,在位仅几个月的公子比,吓得自杀而亡。于是,弃疾登上了王位,为楚平王。楚平王楚平王(?-公元前516年),春秋时期楚国国王。芈姓,熊氏,名弃疾,一名居,楚共王之子(排行老五)。平王比灵王聪明。他能保持清晰的头脑,装扮成良好的形象,密切地注视着臣僚,对危险的征兆颇为敏感,既不能容忍骄横跋扈的权臣,也不能容忍才高望重的贤臣,一旦出现了,就必欲除之而后快。即位之初,除封赏功臣外,积极抚慰民众、敦睦诸侯。他宣布从他即位起,让民众休养生息五年,才考虑用兵。并信守诺言,让蔡人和陈人复国。当初灵王灭蔡为县后,把许、胡、沈、道、房、申的公族迁到楚国的腹地,平王即位后,让他们各回故地。楚昭王历史上有两位“楚昭王”。一是熊壬,一是朱桢。1.楚昭王熊壬(约西元前523年~前489年),芈姓,熊氏,又名轸。楚平王之子。西元前516年,楚平王死,不满10岁的太子壬继立,改名熊轸(珍),是为昭王。吴王阖闾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率师会蔡、唐之师伐楚,柏举之战,五战五捷,大败楚军,主帅令尹子常楚国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子常狼狈逃窜,吴军大获全胜,仅10天即进入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西北),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楚昭王惊慌出逃,后在秦国的帮助下才重返国都。楚昭王于前507年归国复位。楚惠王楚惠王为楚昭王之子,越王勾践外孙,后被子闾等人推上王位。楚惠王即位后,接受郢亡的沉痛教训,重用子西、子期、子闾等人,改革政治,与民休息,発展生产,使楚国得以迅速复苏,使楚国重又步上争霸行列。楚昭王二十七年(前489),昭王病重,就把各位公子大夫召来说:“我不才,使楚军一再受辱,今天竟能够寿终正寝,是我的幸运。”昭王推让自己的大弟公子申做楚王,公子申不答应。又推让二弟公子结,结也不答应。于是又推让三弟公子闾,三弟曾推辞五次,最后,才答应做楚王。楚军将要与吴军交战,庚寅这一天,昭王在军中逝世。子闾说:“昭王病重时,放弃自己的儿子即位,却推让大臣们做王,我所以答应昭王,是用来宽慰昭王的心意的,当今昭王逝世,我怎么敢忘记君王的一片好心呢?”于是与子西、子綦商量,秘密派出军队堵塞道路,迎接越女的儿子章,拥立他为王,这是惠王。然后停止进军,返回国内,安葬了昭王。楚白公胜白公胜(前526-前479年,又一说生于公元前533年)春秋末期楚国大夫,楚太子建之子,楚平王嫡孙。楚太子建携家出逃至郑国。不久,其父为郑人所杀,又由郑国逃奔到吴国。楚惠王二年(前487年),楚令尹子西召胜回国。封在白地(今河南息县东),号白公。欲伐郑报仇而未能,遂恨楚之君臣,暗中积极争取民众,准备夺权。前479年六月,吴国攻打楚慎邑(今安徽颖上北),白公胜率军在慎邑击败来犯的吴军,缴获大批军械辎重。同年7月,以献战利品为名,带兵入郢,杀楚国大臣子西、子期,劫走楚惠王,史称“白公之乱”,欲立子闾为楚王,子闾不肯接受王位,被杀。随后,楚国大臣公子高(沈诸梁,又称叶公)闻白公胜作乱,率方城外之军前来镇圧。由都城北门而入,率军打败白公胜,白公胜逃到山中,自缢而死。石乞被俘,拒绝告知白公胜尸体所在,被烹死。白公胜弟王孙燕也逃奔至吴国。楚惠王于前479年归国复位。楚简王楚简王,芈姓,原名熊中,又称柬大王,楚惠王之子。在位二十四年,即位初北伐灭莒(今山东莒县),以莒为邑;简王十九年(前413年)伐魏、攻至上洛(今陕西洛南)。楚声王楚声王(前407年至前402年在位),芈姓,原名熊当,楚简王之子。在位仅六年,社会动荡不安,国事积弊日深,为“盗”所杀。楚悼王继位。楚声王被盗而杀,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楚国,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从侧面反映了楚声王的无能错乱和穷兵黩武。所以,他死后,楚国为其谥号为“声”,称为“声王”。《史记·谥法解》云:“不生其国曰声。”楚悼王楚悼王(?—前381)战国时楚国国君。名疑,一作类。楚声王之子。声王被“盗”所杀,他被国人拥立为君。公元前401-前381年在位。在位期间,曾先后伐周、韩等国。楚悼王十一年(前391)在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开封西南)被三晋打败。后任用吴起为令尹,变法图强,北胜魏国,南收扬越,取得苍梧(今广西西北角),开拓了楚国疆土。但变法伤害了楚国故族的利益,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余家。吴起虽然借悼王的尸体为自己报了仇,但楚国的变法也因二人的死而结束。楚肃王楚肃王(前380年至前370年在位),芈姓,原名熊臧,楚悼王子。楚悼王刚死,旧贵族射杀吴起,吴起跑入灵堂,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结果贵族殃及楚悼王的尸首。楚肃王继位后,以伤害悼王尸体罪,收捕作乱贵族七十余家,并处以三族之刑。楚肃王四年,蜀伐楚,取兹方(今湖北松滋),楚被迫筑扦关(今湖北宜昌市西),进行防御。楚肃王六年(前375年),魏攻楚,战于榆关(今河南中牟西南),韩国乘机而攻灭郑国,并迁都至郑(今河南新郑)。楚肃王十一年(前370年)卒,其弟熊良夫继位,是为楚宣王。楚宣王楚宣王(前369年至前340年在位),芈姓,原名熊良夫,楚肃王弟,肃王无子,良夫继任。遣师西侵巴地(四川重庆以东巴国东南),前343年又发兵灭亡蔡。令尹昭奚恤当权,北方诸国都怕他。宣王甚异之,大臣江乙告诉宣王,昭奚恤只是狐假虎威,靠著宣王的权势作威作福。楚宣王卒,子熊商立,是为楚威王。楚威王楚威王(前339年至前329年在位),芈姓,原名熊商,楚宣王之子,也继承了宣王救赵伐魏与开拓巴蜀的格局,是战国时代楚国继楚悼王以後使楚国国势发展最强的君王,他一生以恢复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业,力图使楚国冠绝诸国之首。旧说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打败越王无疆,尽取吴地,在长江边在石头山(今清凉山)上建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