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7世纪文学小组成员:马佳鑫——材料收集汇总、PPT制作罗璇——材料收集汇总、PPT制作沈凤——材料收集、概述部分主讲者刘珂彤——材料收集、莫里哀部分答尔丢夫形象塑造技巧主讲者王风——材料收集、莫里哀部分《伪君子》对古典主义的运用和突破主讲者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莫里哀教学重难点1、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基本特征。(重难点)2、《伪君子》主人公答尔丢夫形象塑造的技巧欣赏。(重难点)3、莫里哀代表作《伪君子》对古典主义的运用和突破。(重难点)第一节概述一、十七世纪社会背景二、各国文学发展状况三、古典主义文学(重点)四、巴洛克文学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思考题:1、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一、十七世纪社会背景17世纪是欧洲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经济制度剧烈冲突的世纪。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了欧洲近代史的帷幕,标志着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但要把封建主义彻底摧毁还需要有100年的时间。十七世纪文学的推动者——太阳王路易十四①政治上拉拢天主教僧侣和世袭贵族。②经济上实现重商政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上设立法兰西学士院,把文学艺术纳入政治运行的轨道。二、各国文学发展概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的统一君主制度文学呈现繁荣景象,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达到当时欧洲最高水平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的封建复辟,文学趋于衰落在17世纪最初的20年中,秉承了文艺复兴传统的人文主义文学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现实主义思潮仍在继续发展,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维加等人正处在创作的盛期。莎士比亚的后继者本琼生写了大量现实主义的剧本,维加的学生和追随者们如吉连德卡斯特罗(1569-1631)等人的创作也体现着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但是,随着文化巨人们的去世和教会势力的加强,人文主义文学运动逐渐衰退,巴洛克和古典主义相继登上欧洲文学的舞台。三、古典主义文学(重点)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古典主义是封建中央集权制的产物,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它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都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因此被称为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两个基础:(新课本P190)勒内·笛卡尔(1596年—1650年)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他的《方法论》是法国第一部重要的哲学和科学著作,也是欧洲哲学史上的重要著述。笛卡尔提出要运用“纯粹的自然而然的理性”。专制王权是古典主义产生的政治基础(一)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老课本P106新课本P192)1、(拥护王权)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2、(尊崇理性)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3、尖锐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里。(二)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1、(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2、(要求文学形式遵从规范)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3、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4、人物塑造类型化。(三)古典主义代表作家:1、皮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十七世纪上半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人,被称为法国的“悲剧之父”。代表作:《熙德》风格:庄严崇高《熙德》是一部理性与情感,义务与爱情之间矛盾冲突的悲剧,打破了三一律规定彼埃尔·高乃依的《熙德》“要成全爱情就得牺牲我的荣誉,要替父亲报仇,就得放弃我的爱人。一方面是高尚而严厉的责任,一方面是可爱而专横的爱情!复仇会引起她的怨恨和愤怒,不复仇会引起她的蔑视。复仇会使我失去我最甜蜜的希望,不复仇又会使我不配爱她。”2、让·拉辛(JeanRacine,1639-1699):法国古典主义第二阶段的悲剧诗人。他一生写过11部悲剧,代表作品有《安德洛玛克》(1667)、《爱斯苔尔》(1691)等。更注重女性心理的刻画。3、让·德·拉封丹(1621-1695)《寓言诗》239首4、尼古拉·布瓦洛(1636-1711)《诗的艺术》(四)古典主义的局限性1、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引发了一场古今之争”,这是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发起的一次挑战。2、沙尔贝洛(1628--1703)等人认为今人应该胜过古人,他们从文学需要发展的观点出发,要求变革和摆脱桎梏。3、布瓦洛充当了维护古典主义原则的角色。这场争论到19世纪才得出结论。四、巴洛克文学巴洛克文学兴起于17世纪30年代。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语,原义是珍奇和奇妙,用来形容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这个词最初被用来形容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后来又被用于绘画、音乐和文学。巴洛克文学惯用的主题是宗教的狂热、灵与肉的冲突和人类在上帝面前的无能为力;在艺术上刻意雕琢,追求怪异,用肢离破碎的形式和夸张繁艳的语言表达悲观颓丧的思想,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为夸饰主义”。巴洛克文学从意大利、西班牙传到英、法等国。(一)、主要特征1、是对世界和生活的丰富性的官能感受和把这种感受纤毫无遗地表现出来的欲望。2、拒绝理性,拒绝古典主义3、风格夸张,语言雕琢。4、叙事手法上巴罗克文学多依靠意外事件的插入改变叙事的方向和线索,以造就复杂感和丰富感,偶然性的情节。(二)、作家及作品意大利的代表是马里诺,长诗《阿多尼斯》“马里诺诗体”西班牙的代表是贡戈拉,“夸饰主义”“贡戈拉主义”17世纪德国作家格里美豪森《痴儿西木传》,虽是一部流浪汉小说,但也具有明显的巴洛克文学特征。•17世纪法国贵族沙龙文学也是巴洛克文学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近现代英国历史始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时期,也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的阶段之一。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散文作品中国绕政治与宗教问题的论争文章急剧增多。这时期散文的巨著都具有庄重、严肃以及一种感人的壮丽特色。诗歌方面,出现了骑士派诗歌和以约翰·多恩(1573-1631)为首的玄学派诗歌,他们虽然在主题上局限性较大,但艺术上都精雕细琢。(一)玄学派诗歌1、诗歌内容:这一派诗歌多写爱情、隐居生活和宗教感慨。2、名称来源:玄学派的名称来自于德莱顿,他称多恩“喜用玄学”。3、艺术手法:采用畸异的节奏,独特的想象和新奇的比喻,从科学、哲学等领域里借用比喻和象征,依靠畈讽和悖论,机巧而又理智,但有时流于晦涩。(二)玄学派代表作家及作品1、约翰·多恩(JohnDonne,1572~1631)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为T.S艾略特特别推崇,于其中布罗茨基和这位久远年代的异国诗人曾在欧洲大陆游历。代表作品有:《歌与十四行诗》、《挽歌》等。2、约翰·德莱顿(1631-1700)英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17世纪向18世纪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人物,集诗人、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于一身。他的诗歌以当代生活为主题,擅长讽喻。最著名的剧本是改编自莎士比亚《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性》的《一切为了爱情》,德莱顿在剧中描绘了一对崇高而又悲壮的情人,着力于描绘二人生死相依的情感世界,也涉及到了荣誉与爱情的矛盾。德莱顿的文学批评以古典主义的“理性”和“自然”为立足点,博采众长,被后人称为英国文学评论之父”。(三)清教徒文学17世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主张纯洁教会,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影响,因而有“清教徒”之称。清教的基本群众是中小工商业者、商贩、手工业匠人和市民阶层。清教一方面宣传努力工作、诚实守信、勤俭节欲;另一方面反对教会礼仪的铺张浪费,并谴责一切时间物质享受,强调所谓洁身自好的精神境界。(四)清教徒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1、约翰·班扬1)代表作品:《天路历程》2)作品形式:①寓言体小说②梦幻文学的形式3)作品内容:叙述诗人在梦中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一个“基督徒”在“宣道师”的指点下,逃离“毁灭城”,经由“灰心沼”、“屈辱谷”、“死荫谷”、“浮华市集”、“怀疑堡垒”、“快乐山”,最后到达“天国城”的艰难历程。4)思想内容:小说表现了人在信仰指引下,战胜人性弱点,走向理想境界的主题。2、弥尔顿: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文学的高峰,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上也是仅次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弥尔顿是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他毕业于剑桥大学,是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他的一生都在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而奋斗。他的作品《失乐园》(西方三大诗歌之一)采用宗教讽喻的形式,展示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其基本思想让人一目了然,即揭露当时的反革命力量,表达对自由的强烈呼吁。《失乐园》与荷马的《荷马史诗》、阿利盖利但丁的《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他的代表作有《利达斯》(英国三大哀歌之一)、《复乐园》、《力士参孙》(又译为《斗士参孙》)等。1、《失乐园》(新课本p213~217)1)作品线索:①撒旦帅军反抗天帝被打入地狱而失去天上乐园;②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失去地上乐园。2)地位:《失乐园》是弥尔顿一生思考的结晶,是欧洲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的“文人史诗”典范。3)《失乐园》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崇高精神,是世界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部极重要的作品,以史诗一般的磅礴气势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三一律”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只允许有一个的故事线索,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即24小时,必须只有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三一律的优缺点:优点:剧情集中,紧凑。缺点:人物类型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第二节莫里哀一、生平与创作莫里哀(1622-1673)原名让·巴迪斯特·波克兰,出生于巴黎,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戏剧家。他的喜剧成就超过了古典主义悲剧,成为法国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二、《伪君子》《伪君子》又名《达尔丢夫》或《骗子》,莫里哀的代表作,也是古典主义“性格喜剧”的典范作品。五幕诗体喜剧,取材与法国现实生活。揭露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无耻、贪婪、凶残,批判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一)情节梗概(二)人物形象达尔杜弗:达尔杜弗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伪装的教会虔徒和地道的贪欲恶徒,他的主导性格是欺骗和伪装,他的性格的本质特征是阴险狠毒,他集一切虚伪之大成,是个作恶多端毫无人性的恶棍骗子。历史(社会)意义:答尔杜弗的虚伪衬托出了教会的虚伪荒淫,暴露了宗教骗子的社会危害性,显示出作品强烈的反宗教倾向。现实意义:高度概括了不同时代的伪君子特征,暴露了伪善的道德危害性。答尔杜弗成为“伪善”、“伪君子”的同义语。斯坦尼说:“答尔杜弗是全人类答尔杜弗的总和”。奥尔恭:盲目崇拜、不辨真假、一意孤行、迂腐桃丽娜:头脑清醒、目光敏锐、聪明、机智、勇敢大密斯:急躁玛丽亚娜:懦弱、无主见(三)艺术特色1.成功的间接描写。2.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冲突集中,层次分明。3.人物塑造集中夸张,具有高度概括性。4.喜剧中插入悲剧因素,使喜剧冲突更加紧张尖锐。5.表现手法既严谨又灵活。缺陷:1.遵守古典主义“三一-律”,无法展示广阔的社会风貌。2.人物性格类型化、单一一化,不丰富。3.结尾比较勉强,不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