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概述】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近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二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独立而抗争,是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本单元可以概括为: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个主题: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两对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第10课鸦片战争【学习目标】掌握两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的史实及对中国的影响,感悟“落后就要挨打”等教训和启示。识记中国军民反抗侵略的史实从中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基础自查】1.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经过、结果、失败原因、性质、影响2.《南京条约》及附件的内容及危害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经过、结果、影响4.《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串链结网】一.鸦片战争经济上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②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③土地高度集中政治上: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松弛,阶级矛盾尖锐(封建落后)背景外交上:闭关锁国,愚昧无知。经济上:19世纪前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政治上: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军队船坚炮利,战斗力强外交上:为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根本原因: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原因: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居于出超地位,英国为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白银大量外流,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直接经过:①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原因:禁烟运动②1839年6月虎门销烟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1840年6月至1841年初:广东海面→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京津经过1841年初至1842年8月:强占香港岛,威胁广州→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江苏镇江等)→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抗争: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官兵陈连升(土家族)、关天培、裕谦(蒙古族)、陈化成、海龄(满族)等英勇抵抗;各地人民也自发抗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战败——败因:具体原因:对比中英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战略战术;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的碰撞)结果割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成为英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签约:中国近代史上第赔款:→清政府财政更加困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一个不平等条约开埠:→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商品的输入《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最能反映侵华本质意图)性质:对英国来说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中断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对英国:获取了大量的侵略权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国际:刺激了列强侵华的野心启示:落后就要挨打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和从中攫取了(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片面”、“利益均沾”)、(为租界的建立提供了借口)1844年法美两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和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西方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列强(英法美)要求修约遭到拒绝爆发:1856年秋,英国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6年秋至1858年夏: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攻陷大沽,进逼天津1859年6月至1860年:再陷大沽→攻占→侵入北京,火烧,咸丰帝逃往热河战败①→便于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②→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结果《天津条约》③→1858年④→成了外国人到内地进行不法活动的护身符签约⑤→破坏了中国的内河航运权①《北京条约》②1860年③④美俄也乘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①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影响②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③中国的加深了。【综合探究】1.鸦片战争前夕(19世纪上半期)中英两国的差距影响对中国扩大经过注意是分别签订思考:英俄侵华的方式有何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国别中国(农业社会)英国(工业世界)社会形态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基础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水平低下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高财政收入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占据世界贸易有利地位,经济财政实力雄厚政治状况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积极进取军事力量装备陈旧,军备废弛坚船利炮,海上霸主对外政策闭关锁国、被动殖民扩张、主动中英贸易出超入超思想状况天朝上国,愚昧无知民主法制,自由竞争科学技术传统科技近代科技发展综合国力日趋衰落世界强国2.记忆方法《南充条约》的内容抓四个动词,其中“开埠”中的“五口”可以简记第一个这“广厦福宁上”;《天津条约》的内容:公使进京丧颜面,增开十处新口岸。自航长江各口岸,破坏内河航运权。内地游历宗教传,巨额赔款乐开颜(或“一开、二赔、三外”)。《北京条约》的内容可简化为:“天、经(津)、地、义(议)”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二鸦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扩大:①从战争进程看,侵略国家增多,时间增长,侵略区域扩大②从危害和影响看。开通的口岸和割地多;主权遭到更多破坏。4.简述鸦片战争的影响(对中国)。(1)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促使古老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5.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社会性质封建社会(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革命任务反封建反封建、反侵略革命时期旧式的农民革命(反封建)旧民主主义革命(反侵略、反封建→求民主)经济发展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思想观念天朝上国向西方学习6.从文明史观角度理解两次鸦片战争是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与碰撞⑴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古代中国,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睦邻友好的形象矗立在世界舞台。但从16世纪中期开始,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古老的东方大国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⑵进入19世纪中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机器声和坚船利炮的轰鸣声,西方列强对中国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市场的愿望。⑶这两次战争均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这种结局反映出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落后的农耕文明受到先进的工业文明的严峻挑战。7.运用多种史观理解中国近代开辟的通商口岸⑴革命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⑵现代化史观: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⑶整体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这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⑷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地方。⑸社会史观: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史料研读】材料一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而最现代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马克思⑴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材料二一般说来,人们过高估计了天朝老百姓的需求和购买力。在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的当前中国社会制度下,谈不上什么大宗进口外国货。——马克思《英中条约》⑵马克思这段话主要说明了什么?这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有何关系?说明中国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是列强无法扩大中国市场的根本因素。鸦片战争后不久,西方列强提出“修约”要求,实质是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侧面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材料三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⑶你如何理解材料中“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这句话的含义?反映了鸦片战争打开了落后闭关的中国大门,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社会被迫接受西方的近代文明。【合作探究】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对该学者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为什么?不赞同。原因: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造成中国社会诸多方面的变化,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使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近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但该观点夸大了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如果没有外来侵略,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仍会开始近代化。【体验1】(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体验2】(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