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小平“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感悟“一心一意搞建设”是邓小平在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提出的,邓小平指出——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二十年翻两番。在1981年算起的二十年,前一个十年主要任务是打好基础,后一个十年的重点任务是要做到高速发展;而战略重点包括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邓小平说到:“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着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可见他认清了当时的中国国情——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太多的知识分子被埋没,甚至被杀害,中国正是缺乏知识、缺乏科学,更是缺乏人才的时候。知识的补充,科学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是首要任务。中国的高速发展,必须打好基础。文章中邓小平还大胆地批评了“左”的“两个凡是”错误思想。他说:“如果毛主席在世,他也不会承认‘两个凡是’,因为那不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思想政治方面,邓小平起到了带头领军的作用,勇于批判,更敢于提出。他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在于实事求是而不是别的东西,所以他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口号,“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以邓小平的观点来看,确实是这样,思想的解放,发展的方向,正确的路线也是中国发展建设基础的一部分,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就会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是盲目的、是无知的、是错误的;在发展建设的道路上,只有遵守客观规律,才能成功。而客观规律,是以知识为基础,以实践做检验才能得出的。这才是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基础工作做好了,就到建设工作的计划了。那么为什么要搞建设?搞什么建设?建设怎么搞?这都是一堆的大问题,但在邓小平看来,再大的问题都要解决。反正,建设,我一定要搞,而且还要搞好。1.为什么要搞建设。文中邓小平提到“国家那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虽然现在我们看不到他当时说话时表情,听不到他的语气,但是从他的字里行间也能看得出,他搞建设的决心是坚决的。他还提到“四人帮”叫嚷要搞“穷社会主义”、“穷共产主义”,批判了他们口中“共产主义只是精神方面”的荒谬。国家如此广阔的土地,却是如此穷困潦倒;上下五千年的不屈民族,生活不能如此困难,这不是社会主义。建设为的是国家,更为的是人民的生活;中国的社会主义,必将带领人民走向幸福;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2.搞什么建设。国家的建设包括农业生产、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技术的进步和教育的保障等方面。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他特别注重于环境的保护建设和教育工作的建设两方面。在1982年的一次表彰先进大会中,他为全军植树造林总结工作题词——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再后来,他还着重说明了“环境的保护建设要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扎实”。在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并且要从中小学教育开始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在工农业生产力和经济建设发展的时候,对环境的破坏是避免不了的,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就能看出,他们先发展经济,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而导致后来生态破坏严重。邓小平同志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提出其他方面建设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对环境保护的建设。我们不能走人家的老路,建设必须包括坏境的保护,尽量做到一手抓,才能更好地建设发展。对于教育方面,他体现了自己战略性的一面,要从娃娃抓起。这也是后来我们得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铺垫,有了经济条件,教育的保障工作就马上搞起来,而且是在全国范围内搞起来。3.建设怎么搞。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在一开始的一段很长时间内生产力水平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完全消灭贫穷,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在当时,我们国家正是处于第一阶段的初期,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迈出第一步。他还做出强调: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做好了经济建设,人均的GDP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会提高。1984年10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时又提出: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这一建设路线也呼应了之后的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想,中国的制度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自己的路线,不是照抄照搬;而中国的建设也一样要根据自己的国情走自己的路线,这样才能实现高速的发展。总结:“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邓小平同志说的。他说的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急于求成只会原地踏步甚至适得其反,“十年文革”的教训、“四人帮”的错误思想就是最好的例子,只有吸取教训,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进步。建设是重要的一步,“一心一意搞建设”更是重中之重。这也必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