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导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ⴷ়ਨᔰㆇؓᣚ࡟⭞ሲࡏ⎏⊕ⴷօᡵૂคҗᔰ䇴঻⎏⊕ⴷਚᔰㆇ䇴䇗⹊ガ䲘ӂ2жйᒪ࡬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主要任务····················································11.4适用对象及范围··············································22.基本原则2.1价值导向原则················································22.2真实性、完整性原则··········································22.3保护与利用兼顾原则··········································22.4以人为本原则················································32.5安全、耐久、适用、绿色和可识别性原则························33.历史建筑保护3.1一般原则····················································33.2保养维护····················································43.3修缮保护····················································43.4迁移保护····················································64.历史建筑利用4.1一般原则····················································64.2使用功能····················································74.3空间调整····················································74.4性能提升····················································84.5管线设备····················································84.6厨卫设施····················································85.防护要求5.1消防安全····················································95.2防雷措施····················································95.3防潮措施···················································105.4虫害防治···················································105.5抗震措施···················································10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精神,保障历史建筑修缮质量,引导历史建筑合理利用,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导则。1.2编制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实施意见》(浙委发[2016]26号,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村[2014]61号)(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做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工作的意见》(建村[2014]135号)(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1.3主要任务本导则在与历史建筑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衔接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历史建筑特点及保护使用中存在的现实状况,从技术层面对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合理利用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针对具体技术措施实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提出明确的控制要求,为建筑所有者、使用者、项目审批者提供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引导性文件。11.4适用对象及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指导浙江省范围内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的建筑物、构筑物。2基本原则2.1价值导向原则历史建筑在实施保护利用项目之前应提倡研究先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炼归纳历史建筑的文化传承和地域特色,分析源流,梳理历史建筑的价值与特征要素,用以指导具体保护利用措施的制定和实施。2.2真实性、完整性原则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措施应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真实性、完整性要求。有关真实性、完整性的评判应以历史建筑及其关联环境的地方或民族特性为依据,突出浙江历史建筑特色。其中真实性应考虑保持和传承历史建筑中体现传统方式的选址与朝向、位置与布局、结构与样式、材料与工艺、使用功能、文化习俗等价值要素。完整性应考虑保护和维持历史建筑在单体与群体、建筑与环境等相关要素之间所存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内在关联。2.3保护与利用兼顾原则为实现历史建筑的永续留存和保护利用的良性互动,鼓励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同步实施,以利用促进保护工作的开展,以保护为基础推动合理的利用。在历史建筑修缮过程中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保护中兼顾现代使用的需求,利用中坚守价值保护的底限,避免僵化式保护造成历史建筑留存的不可持续,避免不当利用对历史建筑价值的损伤。22.4以人为本原则在保护历史建筑价值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满足现代生活、功能的需求,弘扬传统文化。私有产权的历史建筑应兼顾居民生活使用的需求,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国有、公共类历史建筑强调社会效益优先,服务于大众。2.5安全、耐久、适用、绿色和可识别性原则应以保证历史建筑的安全和耐久作为保护利用措施实施的根本,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度的保护利用方式以及适用、绿色、可识别的保护利用措施,避免对历史建筑价值和特征要素的损伤和改变。3历史建筑保护3.1一般原则3.1.1历史建筑保护应按照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的要求进行分级保护,保障历史建筑结构安全,保存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和价值要素,改善使用功能。3.1.2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措施主要包括保养维护、修缮保护、迁移保护。(一)保养维护:系指针对历史建筑的轻微损害所做的日常性、季节性的养护。(二)修缮保护:系指对历史建筑进行整体维修、构架整修、构件修复、结构加固等施工作业,以延长建筑保存与使用年限,改善使用功能的工程。(三)迁移保护:系指因保护工作特别需要,并无其它更为有效的手段时所采取的将历史建筑整体搬迁、异地保护的工程。3.1.3最必要干预应当把干预限制在保障历史建筑安全的程度上。采用的保护措施应避免对历史建筑价值和特征要素的损伤和改变,为后续的保养和保护留有余地,尽量通过防护、管理措施来延缓历史建筑损坏的速度。33.1.4使用恰当的保护技术应结合历史建筑的使用需求,采用对历史建筑无害、同时能有效解决历史建筑面临的问题、消除潜在威胁、改善历史建筑保存条件的成熟技术。针对严格保护的历史建筑和历史建筑的重要价值要素,其保护措施应尽可能具有可逆性,避免造成历史建筑价值的损失。3.2保养维护3.2.1历史建筑使用者应关注建筑本体的病害情况,有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3.2.2历史建筑管理者应对历史建筑本体的病害情况、危害程度,保护性设施的使用情况,以及周边环境开展定时定量的检查工作,制定巡视工作计划,健全档案。3.2.3保养维护过程中不得改变历史建筑现存结构、材料、外观、装饰和色彩等。3.3修缮保护3.3.1外观(一)注意历史建筑的整体保护,保护其轴线关系、高差关系、建筑本体及其附属建、构筑物。(二)保护历史建筑立面、屋面,包括形式、材料、色彩、质感、洞口开设位置。建议保留体现各个时代特征的立面历史信息。(三)一般情况下,应维持历史建筑原立面、屋面造型和做法;当历史建筑价值较低时,除历史建筑主要立面和沿街立面外,其他立面、屋面可酌情改动,但对其他立面、屋顶造型和做法的改动不得导致建筑类型、年代、风格不可辨识。(四)对于历史建筑外观现状已改动的,应清除后期对历史建筑价值和特征有影响的改动部分,有依据地恢复原立面。针对后期添加的无历史文化价值的部分,在主要面或对整体影响较大处,建议恢复原状;在次要面或对整体影响较小处,可以结合采光通风、隔热保温等使用需要,考虑现状保留。43.3.2主体结构(一)保护体现时代特征、地方做法工艺以及具有其他特色的历史建筑结构体系。根据功能使用需要,历史和艺术价值较低的历史建筑结构体系允许改动。(二)结构修缮应以保证结构安全为前提。(三)对于极具价值的历史建筑结构体系,应保护其形式、材质和细部特征部分。如确需加固,应综合考虑结构特征、残损程度,遵循可逆性原则或可识别性原则,且应维持结构体系价值特征。3.3.3装饰(一)应保护历史建筑中体现地方特色、时代特征的各类装饰装修构件。(二)严重破损影响安全或现状缺失的装饰装修构件宜按留存样式补配。后换构件其色泽应与留存的老构件协调统一,宜体现可识别性。3.3.4工艺做法(一)对于价值极高、严格保护的历史建筑,应尽量采用传统工艺做法进行修缮保护。(二)修缮时需要特别注意保护体现当地特殊传统工艺做法的部位,修缮这类部位时应谨慎,尽量现状保护加固,避免较大动作的干预。(三)当采用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确能更好地保护历史建筑时,在不影响整体外观的情况下,可在构件的修补与加固中予以应用。3.3.5材料(一)应充分引导历史建筑修缮尽量使用原有材料或就地取材,尽可能多地保留历史建筑真实的历史信息和地域信息。(二)在允许使用新材料的条件下,所用新材料的质感、色彩、装饰总体效果,宜与历史建筑相匹配。3.3.6依存环境(一)保护并延续历史建筑所依存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包括周边的山形水势、景观植被及传统空间格局、历史风貌。任何建设活动应首先保护历史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应尊重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5(二)原有大型乔木、特殊花草、名贵树木等绿化,应予保护。新增绿化应与历史建筑价值和风貌的相协调。3.4迁移保护3.4.1一般建设活动应避让历史建筑。因公共利益需要进行建设活动,对历史建筑无法实施原址保护的,必须依法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方可迁移保护。迁移保护应进行现场勘查,确定技术方案,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批。3.4.2应做好建筑的详细测绘、信息记录和档案资料保存工作。3.4.3整体迁移适用于小型建筑。3.4.4迁移复建应做好前期勘察测绘与构件编号工作;安装复建时应做好建筑基础工程,补缺部分按原有形制,不得随意添加、擅自改变。3.4.5严格挑选新址,应有利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管理并与历史建筑风貌相协调。4历史建筑利用4.1一般原则4.1.1历史建筑的利用应以保护为基础,以发挥价值为前提,遵循安全、适用、绿色、经济的理念,与其历史价值、内部结构相适应,并确保历史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4.1.2在不影响历史建筑价值的情况下,允许进行空间的重新划分和必要功能设施的改造,以满足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4.1.3以保证结构安全为前提,尽量维持原体系。与结构安全相关的利用技术措施实施前应进行评估,实施后根据需要进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