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习惯田坝小学11月份论文良好的习惯对人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为人还是处事,毫不夸张地说,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这个年龄段是人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但是我们现行教育思想仍然忽略了这一点,特别是在农村,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实现,许多地方还只是流于形式。我们的小学生很多方面都没有养成良好习惯,表现在品行、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如许多小学生乱丢乱扔、不注意个人卫生、爱讲脏话、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等等,如此种种现象老师们也会提出批评教育,但是一转身,学生又会照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们这样,我们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一、农村小学生不良习惯形成原因。(一)家庭教育不足。现在每个家庭子女不是很多,特别是独生子女占有一定的比例,家长把孩子都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他们身上即使有些不良习惯,也是听之任之,不以为然。特别是在农村,家长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他们对子女的养成教育认识不足或缺乏重视,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是有出息,其他的无所谓了。再加上农村很多学生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多为隔代教育,老人主要关注的是孩子身体的成长,认为只要孩子吃得好、穿得暖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照顾。这些思想使得农村家长忽略了对孩子的养成性教育。另外,即使家长认识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也是方法欠妥,效果不佳。首先他们不能以身作则,有的家长作息没规律,在家上网、聊天、斗地主,闲暇时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甚至偶尔让孩子替替手……没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他们教育方法极端,不是太过于溺爱,就是只会打骂等等。日积月累,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二)社会不良影响。小学生虽然接触最多的是家庭和学校,但社会对他们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使得电视、电脑、手机普及,学校周边网吧、录像厅、棋牌室、小商小贩到处林立。小学生年龄小,良莠不分,自制力差,经不住各种各样的诱惑。他们贪恋小零食、小玩具,沉溺于电脑、电视、手机、网络游戏等,导致时间观念淡薄,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在节假日,生活、学习更毫无规律可言。甚至许多孩子还受到黄色、暴力、赌博等不良思想的侵蚀。这些社会因素都严重影响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2二、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培养良好习惯,必须从父母自身做起。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思想意识、自身素养、家庭的生活方式都对孩子进行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公开的或潜移默化的教育,家长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规范培养孩子、塑造孩子,孩子的行为表现正是“父母意识”的反映。因此,家庭成员要统一认识、统一做法,平时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努力学习教育专业知识,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改变粗暴单调的教育方式。父母应该学会引导,必要时要软硬兼施,即启发教育与严格教育并存。在家庭教育中,作为父母亲,帮助孩子确立目标不是家长的唯一任务,引导孩子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培养孩子多想办法,多养成好习惯才是根本,必要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景交融,才会使好习惯深入孩子心灵。1、榜样示范、感染熏陶。父母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首先要为孩子作出榜样,孩子好奇心盛,爱模仿,家长务必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不希望孩子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例如,要孩子举止文明,自己就不可言行粗暴;要孩子穿着整洁,自己就不可衣冠不整;要孩子读书学习,自己就不可打牌搓麻将。只有在家长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下,孩子方能自觉地建立起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2、尊重孩子、加强沟通。家长要真正把孩子当成朋友,尊重他们的意见,经常和孩子沟通,拉近彼此距离,了解其内心世界,这样更有利于教育孩子。对于农村学校的家长,生计固然重要但也及不上孩子重要,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不利于其健康成长。3、注重细节、常抓不懈。孩子的习惯培养要从点滴抓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吃饭穿衣到坐立行走,从读书写字到说话办事,有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孩子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自制力差、惰性强,不良表现往往会出现反复,这就需要家长经常地、反复地、不厌其烦地检查、督促,使孩子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好习惯。(二)学校教育1、提高认识,养成习惯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从思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本学期我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好两操”等教育时,我总是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当然,在说理中,我也会注意方法如:通过和学生谈心、讲故事,让学生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我班的学生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中午不回家,把家里给的吃午饭的钱买来许多零食吃。刚开学,我发现后,就请一个同学天天跟着她统计一下一天或一周她3买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其他学生也有意无意地统计自己一天或一周买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们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或学习用品,同时班里也制定了禁止买零食的制度,并且有专人负责。通过这一对比,协商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不乱花钱的意义,开始很乐意地主动节约。从那以后班春媛把钱用在了买书上,也开始看书了,形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2、引导行为解决了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后,还应善于引导学生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该“怎样做的事情了”就是要进行必要的行为指导与学生一起讨论行为规范。当然,在制定过程中一定要发动学生,必须人人参加制定,要让学生自己说,习惯这样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习惯:如每天晚上睡觉前主动洗脚,每周必须洗一次澡,每周自己洗衣服,集会做到“静、齐、快”。课堂专心听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有了这样的认识,好的习惯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如“我班陈亮这个学生可以说坏习惯太多了,不讲卫生,纪律涣散,上课东张西望,不按时完成作业,任性,脾气大,教育方法如果不当,就会你着你的思路,越教育越僵,但这个学生有个特点,喜欢戴高帽子,爱听好听的话,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你不能直接去说,得拐弯抹角地边表扬边指出让他自己感觉,这样他听着顺心改的也快,因此在他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通过细致入微地教育后慢慢的逐渐不见了。除次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榜样的教育。模仿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模仿的对象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很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记得上学去,我们班有好几个学生早上上学经常迟到,早自习上了好久,我很着急,这怎么行呢?可是学生迟到的原因明明在家长,是家长没有早叫学生,更有甚者家长和孩子一起睡过头,我又不能批评家长,怎么办呢?我想起了”小榜样“的作用,于是在一次的班队课上,我大力表扬早到校的雷萧、马扬、刘昊,并列举早到的同学路途遥远,他们及时起床到校还让他们告诉同学们,老师是怎样克服困难和他们一起早到校的。做好了孩子的思想工作,他们自己去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因为教育是合力,靠一个人是势单力薄的,家长理解了4老师的良苦用心。现在基本上没有迟到的了。3、持久训练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是经过长时间,在老师严格的训练学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为此本学期结合“两基”国检,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训练。我根据我们班学生实际,充分利用晨会、课堂、班队会,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为了加强训练效果,有时还采用表演的方式,要求先在学生中进行训练,同学早上见面互相打招呼,下午放学互相说再见,路上见面主动问候等。进而再深入到校园、家庭。步步从细处、小处着手,逐步将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落实到实处。4、严格监督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早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是除了靠自身努力还要靠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内因外因共同起作用,就更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建立巩固,是学生在不断的时间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因此每次写字时,做作业时,我总忘不了对学生说声“注意写字姿势”每次站队集会时我总提醒“快、静、齐”可是一些孩子很难掌握。于是,我坚持天天讲、检查、提醒,讲道理。在严格的训练中,大部分学生漫漫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平时在卫生、礼仪、集会中发现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及时指出帮助他纠正,久而久之,使学生变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5、激励促进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竞赛的方式常常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竞赛评比活动。如:“钢笔字比赛”、“朗读比赛”、“手抄报比赛。”对达标的学生进行表扬,有进步地学生进行鼓励,这些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三)社会教育当代的小学生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节奏多变的社会之中,社会环境与学生的关系就像自然气候与植物的关系一样,健康的社会环境,会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不健康的腐朽没落的社会信息,会对学生造成种种危害。所以,要培养小学生良好5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就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把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调动起来,优化社会大环境,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新风尚。1、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公安、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当前尤其要重视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如电影、电视、网络、书籍、报刊银、音像制品等对小学生的影响。一方面,我们呼吁文化、宣传部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健康的精神产品,另一方面,教育部门还要同文化、宣传、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配合,对黄色书刊、音像制品、网吧、录像厅、校外摊贩等进行专项治理。2、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如聘请部队教官对学生进行军训,培养学生组织纪律观念,锻炼自理能力。聘请武警教育基地辅导员,定期来校给学生上法制宣传课、交通安全课,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自我保护。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组织环保行动,让学生到街道体验环卫工人的伟大和艰辛,从小树立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可以利用暑假实践活动带农村学生去城镇卖报,让孩子知道爸妈挣钱的艰辛,养成不浪费的习惯。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关心孤寡老人,为老人们打扫卫生,给老人讲故事,给老人表演节目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总之,小学阶段是培养人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关键阶段,家庭、学校、社会要联合起来、多管齐下、综合教育。其中,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教育为条件,三者缺一不可,既不能相互代替,又不能彼此脱节。在三者共同努力下,培养我们的孩子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最终使他们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学习,既学会生活、又学会发展。总而言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是他们健康成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我们共同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吧!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