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富县沪谊希望小学李莹莹摘要: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习惯是一个人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或反应趋势。良好的习惯养成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它是人生各方面能取得成功一个必备的要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学习习惯是学生进入学习生活初始,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模仿、练习而养成的自动化的学习方式。而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学生的社会模仿能力强,学生群体内部的传染力开始上升,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入关键期。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在农村,小学生所能接受到的外界信息较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通过自身及身边的家长、老师、同学、广播、电视等来养成。因而,加强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一、树立教师形象,以身作则“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这一观点证实了教师的形象价值。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尤其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可见,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与价值。因此,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做到,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二、培养学生质疑、好问、好辩的学习习惯究其获得知识的途径而言,一是学,二是问。学与问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学,是指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阅读、亲自实践、独立思考的过程;问,是指学习者对阅读不懂、思考不通、没有亲自实践体会的问题,向书本、向老师或他人求教的过程。“学则须疑,方是进矣。”美籍华人李政道教授的治学之道是: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可见,培养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好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在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中,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惑,发现学习中存在的种种不足。这些“问”号会迫使一个学习者进一步反思问题,进一步再学习,探索新问题。老师要改进教学观念和方法,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超前思维”,即在老师揭示讲解的题目之后,不立刻讲授,而稍留片刻,让学生趁机抢先思索。根据自己占有的知识,超前预测老师讲课的思路,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大致地分析。在听讲的过程中,若学生想的跟老师讲的基本相同,则对学生是极大地鼓励;若学生想的跟老师讲的不一致,有疑惑甚至有矛盾,鼓励学生大胆地向老师质疑问难,寻根刨底,追求真知。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积极发展。三、提高学习兴趣,爱学乐学孔子曾经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应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呢?我的观点是,让学生感觉课堂就是战场,稍一松劲就会失败,但是,也不能使学生的神经过于紧张。在激战之余,也应给学生吃点美味糖果,使其尝到甜头,感受到乐趣。四、持之以恒,反复训练。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诸如写姿、坐姿,回答问题时声音宏亮等这些细节养成习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总之,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尤其是农村教师,更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参考文献:[1]胡志金,袁迪远,李金鱼.关于边远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29(5):85-88[2]明荣普,明乃胜.加强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103[3]王文华.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20(6):39-40[4]李彩茹.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J].素质教育,270[5]范秀琴,张红梅.英语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10(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