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类记叙文阅读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阅读时可掌握两种情形:其一,通篇都是写景物(或主要写景物)这类文章客观反映某一景物的状态、特点。其二,它是通过描述景物来抒发思想感情,叫“借景抒情”。景,指作者描述的客观事物;情,指作者在描述景物时产生的思想感情。二者在写景作文中是交织在一起的。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一、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写景的文章一般有以下三类: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课文《游漓江》《记金华的双龙洞》《骑马上天山》;一类是描写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课文《四季的雨》《桂林山水》《海滨仲夏夜》《火烧云》、《第一场雪》;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课文《桂林山水》《故乡的水墨画》、《鸟的天堂》。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二、描写顺序(四种):按空间顺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都是按空间顺序写。课文《三味书屋》的一个片段:“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思考:请找出相关的提示顺序的词语?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进行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课文《骑马上天山》中有这样的标志性提示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根据这样的顺序分成了三个自然段。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的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高矗立的巨大的雪……..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了,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到嫩脂似的感觉。思考:请找出相关的提示顺序的词语?课文中有这样的标志性提示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根据这样的顺序分成了三个自然段。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课文《四季的雨》春雨淅淅沥沥,如缕如丝飘落大地,四季的雨。大地上的每一丛绿草,每一片绿叶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夏天,电闪雷呜。雨落到大地上,开出了一朵朵晶莹的水花,还不时溅起千颗万颗闪着光彩的珍珠。雨犹如竖琴的琴铉,蜻蜓是一位乐师,弹奏出一首又一首贝多芬交响曲。大地上的植物仿佛是一位美丽的仙子,穿着水晶大衣,一跳舞,水晶就落到地上,小学生作文《四季的雨》。大雨过后,天上架起了一座彩虹桥,这座彩虹桥,是我们迈向新世纪的桥梁啊!秋雨绵绵,大雁在为绵绵细雨中大合唱。大雁一会排成一字,一会排成个人字,唱的什么呢?唱的是:稻花香里说丰收年,嘎!嘎!嘎!五业兴旺!瓜果飘香!今年又是丰收年!秋雨绵绵犹如一壶美酒,喝的枫叶醉红了身子,喝的苹果脸红彤彤的。冬天,小雨滴和它的小伙伴手拉着手,心连着心,变成了一位纯洁高尚的“雪精灵”手拉着手飘落大地上,落在麦苗上,给麦苗盖上一层厚厚的羽绒被,抚摸着麦苗宝宝,希望明年人们能吃上更大更白的大馒头,雪落在孩子们的身上,和孩子们玩捉迷藏。思考:请找出相关的提示顺序的词语?按景物的不同类型来写。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三、理解写景文的层次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一是总分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课文《桂林山水》就是先总的赞美桂林山水,再用两个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又总起来说桂林山水。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多用在游记中。这时文中有明显的提示语,告诉我们作者位置的变化。例:课文《骑马上天山》中,从文章的写作顺序就可以作出推断,因为文章的层次结构往往与写作顺序密切相关。进入天山(首先看到的是雪山)——再往里走(雪线以下的森林)——再往里走(溪流和鲜花)随着作者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看到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三处的景物各不相同,分成三个自然段来写,文章结构就一目了然。四、品味鉴赏文章的语言在写景文章中,作者为了描述更生动、形象,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常用几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对比、反复等。(1)对比法。把两个相同或相反的景物,或者一景一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写,形成反差,目的是突出作者所要描述的景色。对比:强调了……突出了……(2)拟人法。为了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作者把所描述的景物直接当做人来描述,赋予其行为、动作、语言来反映景物变化过程。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3)比喻:⒈天山融化的雪水……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⒉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⒊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思考:实在的景物、想象的景物分别有哪些?比喻:把XX比喻成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4)排比: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丝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使句式更整齐,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5)夸张:朵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瓣儿赛过巴掌大。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6)反问:虽然天山这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思考:1.请将上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并比较两个句子哪一个更好?为什么?2.那么这些修辞手法放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强调了+加强语气(7)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8)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9)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五、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写景的文章,作者并非仅仅写景,而是想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喜、好、厌、恶的思想感情。通过作者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思考:《骑马上天山》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通过记叙作者骑马进入天山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美丽景色的无比喜爱、热爱之情。六、写作方法1.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多数写景文章都是借助优美的风景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于景物中。2.动静结合。例1: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例2:骑马空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但是这里有时也会遇上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虽然天山寂静,但却充满了生机。)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