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麻醉规范与实践•第一节麻醉日常工作一、工作内容(一)手术前一天麻醉医师必须到病房访视手术病人,并作好以下工作1.阅读病历,全面了解病情与麻醉有关的情况。•2.体格检查(1)重点为神经、呼吸、循环系统以及与麻醉方法有关的情况。(2)对应检查未进行或需复查时,要直接向主管医师提出、协商处理。3.根据病人情况,行ASA评级,选择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4.对危重和疑难病例应向本科上级医师汇报,进行麻醉前讨论。5.与病人或亲属做麻醉前谈话,取得理解同意后签字麻醉同意书。6.按麻醉要求,准备所用器械、监护仪、一次性用品和必须的麻醉及抢救药品等。•(二)麻醉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复查麻醉用具、药物、监护仪、氧气和吸引器等。2.核对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术前诊断和手术名称等。3.检查麻醉前是否用药,是否禁食6小时以上,核对血型,有无备血。•4.安慰病人,解除顾虑。5.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和SPO2并记录在麻醉单上,必要时测体温。6.开放静脉通道。7.麻醉时检查义齿是否取下,活动牙齿应通知病人及时处理。•(三)急诊手术麻醉1.接到手术通知后,立即访视病人。2.病情评估(1)注意病情变化。(2)失血量评估和血容量补充。(3)饱胃病人应向主管医师和家属说明危险性,同时采取措施处理。•3.麻醉选择(1)病性较轻者,椎管内麻醉。(2)病情较重者,以气管插管全麻为妥。•二、麻醉期间的管理1.管理包括麻醉操作、病人生理指标的监测与调控、麻醉药和治疗用药、术中输液输血、手术步骤与麻醉与病人的关系、异常情况的治疗措施。•2.麻醉中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和SPO2、尿量、体温,根据需要测中心静脉压、呼末二氧化碳、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等。•3.麻醉医师在麻醉与手术期间必须全面、详尽、客观、准确地及时填写麻醉记录单。•4.术毕麻醉结束,生命征恢复正常,全麻病人清醒、能完成指令动作,椎管内阻滞平面T8以下。才能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护士一起将病人送回病房,向有关医生交待麻醉经过和病情,并在麻醉记录单上签字。危重病人送ICU进行监测治疗。•5.术后镇痛依病人年龄、全身状态、手术部位及病人家属同意,可采用不同方式镇痛。保证镇痛效果即时处理发生的并发症。•第二节妇科手术麻醉一、麻醉前准备1.妇科病人常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麻醉前应纠正,使血红蛋白达到80g/L,以提高病人对麻醉的耐受性。手术麻醉应安排在下一次经期前。•2.急腹症病人须快速判定失血量,并同时抗休克治疗。3.对中、老年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慢支炎、肺气肿、哮喘病麻醉前应积极治疗。•4.妇科疾病常伴有腰骶部疼痛、麻醉医师应高度重视,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相鉴别,有必要X线及CT检查排除,为麻醉选择提供依据,避免术后腰痛发生医疗纠纷。•5.对任何妇科病人均应评估困难气道程度以防不测。•二、麻醉方法选择(一)经腹手术麻醉1.绝大部分手术可以在椎管内麻醉下完成。为避免牵拉反应、麻醉平面要求上界达T6,下界达S5水平。(1)脊麻禁用于长时间手术和高龄及有心血管合并症病人。•(2)连续硬膜外阻滞,主张采用双管法,即取T12-L1和L3-4分别向头侧和尾侧置管,根据手术进展分别注入局麻药。(3)脊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已受到重视并用于妇科麻醉。优点是,麻醉起效快,若手术时间延长可通过硬膜外导管给药延长麻醉时间,而且还可以术后镇痛。•(4)全麻,适用于手术范围广泛,预计术中失血较多,病人一般情况较差或精神极度紧张的病人,行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5)浅全麻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在保证完善镇痛的同时病人安睡舒适,并减轻了麻醉手术的应激反应,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术后镇痛。•(二)经阴道手术的麻醉椎管内麻醉一般可满足手术需要,阻滞平面T12-S5为宜,但需注意以下几方面:1.脊麻须在阻滞平面固定后再安置病人至头低位,避免麻醉平面意外上升,影响麻醉安全。•2.由于阴道手术常在头低位和截后位下手术,可使病人中心静脉压升高、颅内压升高,心脏做功增加,静脉压升高,肺顺应性下降及功能残气量下降,因此长时间这种体位手术是最好选用全麻气管内插管。•3.术中发现病人有头面部水肿,需立即通知术者暂停手术并改为轻度头高位。4.术毕恢复体位,因双下肢静脉回流减少可出现低血压,较安全的方法是放平双腿前先使病人轻度头低位,而后再缓慢平卧位。•5.长时间截后位须注意保护肢体,避免发生肌肉及腓神经受压损,引起动静脉栓塞并发症。•(三)腹腔镜手术麻醉1.气腹会增加通气负荷,硬膜外或脊麻病人难以忍受,故以全麻最常用。•2.麻醉下应观察气腹对生理学的影响。(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3)对内脏及体液平衡的影响。(4)对体温的影响。(5)对颅内压的影响。(6)对气栓形成的影响。•第三节产科手术麻醉一、基本要求1.必须保证产妇的安全。2.对胎儿的抑制最小。3.慎用影响宫缩的药物。4.麻醉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二、剖宫产麻醉(一)麻醉前准备1.对母胎情况做出全面评估。2.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常规取左侧倾斜30°体位或右髋部垫高20-30°。•3.入室监测生命体征同时常规开放上肢静脉,快速补充不含糖晶体液15-20ml/kg。4.及时面罩吸氧,可增加胎盘血液灌注。•(二)麻醉选择1.局部麻醉(1)难以完全镇痛。(2)禁用或慎用于子痫和高血压产妇。(3)不适用取横切口及耻骨上腹部弧形横切口手术。•2.脊麻(1)麻醉前的考虑·妇娠晚期腰曲增加,L3处于较高位高,注意穿刺位置对麻醉平面影响较大。·由于椎管内压力高,脑脊液中蛋白质浓度降低,使游离型局麻药分子增加,脊麻平面固定慢,可能会麻醉平面意外升高产生严重低血压,胎盘血供少,严重时致胎儿窒息死亡。•(2)注意·脊麻用药需减少30%-50%。·常规产妇右髋垫高,并防止单侧阻滞。·防止平面高避免宫缩时注药或抬高床头15°注药。·脊麻给药后10-15min需60-90S测一次血压,并根据血压下降及时用升压药。•(3)局麻药常用重比重布比卡因液0.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3.硬膜外阻滞(1)穿刺针须沿中线进入硬膜外间隙,因硬膜外静脉、脊髓动脉或脊神经根多分布于硬膜外间隙两侧损伤较少。•(2)避免宫缩时穿刺置管,因每次宫缩可使300-500ml血液进入产妇循环致椎管静脉更加怒张、误伤机会多。(3)需常规注试验量以排除全脊麻和硬膜外导管进入血管。•(4)硬膜外刺破或出血,需重新穿刺置管,只能改上一间隙,避免硬膜外导管或局麻药药入蛛网膜下腔全脊麻或再出血形成血肿。(5)硬膜外穿刺置管时,血性回流更为常见。处理:用血凝酶止血药静脉或局部止血。•(6)硬膜外注入局麻药0.3-0.5ml/S,每次注药均应回抽。(7)硬膜外阻滞起效慢,急诊手术观察时间有限而致麻醉不全。(8)术后4小时常规随访,观察麻醉恢复情况以排除硬膜外腔血肿压迫。•4.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常用的两种方法(1)双针双间隙·病人取左侧卧位。·先选定脊麻穿刺部(L3-4)。·再L1-2间隙穿刺位置管。·随后行L3-4蛛网膜下腔穿刺注局麻药。·必要时经导管注药满足手术要求。•(2)单间隙L3-4针内针穿刺注药再置管注药麻醉。•5.全身麻醉(1)麻醉前最好禁食、禁饮至少6小时,饱胃病人尽可能采取措施排空胃内容物。•(2)诱导前面罩吸氧3-5min或深呼吸纯氧数次,使SPO2100%。(3)静注硫贲妥钠或异丙酚,琥珀胆碱或阿曲库铵按压环状软骨快速诱导插管。•(4)产妇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声门口变小,行插管时选6.0-6.5mm为宜。(5)维持用药异丙酚、氧化亚氮、异氟醚。(6)脐带钳闭后方可用麻醉性镇痛药。•(7)胎盘取出后输液中加入宫缩素刺激子宫收缩。(8)手术结束前5min停用麻醉药,用高流量氧冲洗肺泡加速清醒。(9)产妇安全清醒,自主呼吸及各种保护性反射恢复后才能拔管。•三、阴式分娩麻醉(一)为减少产程中的疼痛和焦虑,可全身用药但并不理想。1.氧一氧化亚氮吸入。2.瑞芬太尼持续泵注镇痛。•(二)硬膜外阻滞分娩1.在宫缩活跃期时,初产妇宫口开5-6cm,经产妇3-4cm开始进行。2.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低血容量者禁用。•3.硬膜外置管给药前预输500-1000ml晶体液,以防麻醉起效后血压下降。4.分娩镇痛用药:0.1%-0.0625%布比卡因或0.1%-0.2%罗哌卡因芬太尼1ug/mlPCA装置。5.硬膜外给药后20-30min测血压一次,血压下降给麻黄素处理。6.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内。听到,知到,悟到,做到,才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