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表现手法与审美特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浅议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表现手法与审美特征作者:罗兰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8期摘要:《舌尖上的中国》无疑是十分优秀的国产纪录片,甚至可以说是我国纪录片领域内的突破性成就。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结合笔者认知,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表现手法与审美特征进行相关探讨。关键词: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表现手法;审美特征1选题的背景《舌尖上的中国》把摄影镜头对准中国最底层的平常百姓,用国际化的摄制手法和高品质的影像巧借美食描绘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让观众通过“舌尖“去领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饮食文化。《舌尖上的中国》作为纪录片,其收视率甚至超过了同时段主流媒体热映的电视剧,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在创作过程中,积极向国外优秀的纪录片频道、栏目、团队认真学习,比如BBC、美国国家地理等。创作者们用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汲取他们的创作优点,使《舌尖上的中国》糅合了国际化的制作水准、全球的胸襟、中国的视野、民族的风格以及对悠久饮食文化的挖掘,它高标准的制作技术、陌生化的效果、碎片似的剪辑、诗化的解说,树立了中国纪录片当下国际化发展的新标杆。2研究现状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纪录片频道共同开播以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收视率甚至超过了同时段主流媒体热映的电视剧,业界学者也对其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在中国知网、万方等文献检索中可以搜到有关《舌尖上的中国Ⅰ》的期刊论文1600余篇、学位论文20余篇。业界学者多以《舌尖上的中国Ⅰ》为例,从叙事策略来探讨其成功之道、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就其某方面的美进行阐述、从纪录片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来论证《舌尖上的中国Ⅰ》取得的新突破、给纪录片发展带来的启示等,但未能深入、系统、完整地研究该片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者的艺术构思、导演对内容安排的苦心设计下所隐藏的美学内涵等诸方面的内容。武新宏从国家形象的高度指出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Ⅰ》以美食为载体,在国家形象宣传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罗明从传统的文化视角、国际化的制作技术等方面阐述了《舌尖上的中国》给我们纪录片发展带来的启示。刘文从纪录片选题角度、国际化的叙述方式以及新媒体的传播等方面总结了其成功之因。张同道从品牌效应、受众观、叙事方式、审美风格四个方面论证了《舌尖上的中国Ⅰ》对纪录片品牌建构的大龙源期刊网胆尝试。朱羽军、贾磊磊从饮食文化传播的角度重点评价了其热播后的影响。王妙甜在《大众文艺》上发表的“:地域意象与传统文化的双重表达”以食物为主线,通过美食与意象的双重建构、地域意象与人物塑造的相互映射、不同地域环境中民俗的差异等,重点阐释了地域意象的建构对传统文化的表达、美食文化的流变对人物性格塑造的文化彰显。3《舌尖上的中国Ⅰ》简评3.1内容简介《舌尖上的中国Ⅰ》一经播出,火爆荧屏,其穿透社会网络神经,制造了一场最有影响力的传媒事件。使纪录片不仅走出了专业的圈子而且成为全社会的公众话题。其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的美食,通过对遍布全国各个角落的美食多个侧面的关注,来展现这些美食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美德、仪式、亲情等方面的文化,并且借助影像将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透过食物和人之间的那种特殊关系娓娓道来,借此让观众进一步的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舌尖上的中国Ⅰ》紧扣美食这一人性中最本色、最诱惑的主题,采用大跨度的叙事方式,快节奏、陌生化的视听风格,形成了一部活色生香的视听美宴。它不仅关注美食,更关心美食背后的人、情感、自然、文化。影片耗时13月制作完成,共包含7个分集,各集首先概括了每集各自要点明的主题,随后举例介绍各种美食,并在最后该集结束时用主题概括全集。3.2热播探析《舌尖上的中国Ⅰ》在央视一经播出就引发受众热议,成为一个文化热点。这样一部讲述美食的纪录片,一举突破纪录片以往寂寥的命运,将许许多多生活中与电视机渐行渐远的观众,重新拉回到电视面前。影片将遍布在中国大江南北各地美食中蕴含的浓浓乡情、亲情等等,透过唯美的画面、平民化的叙事视角让观众“口水与泪水”齐奔。《舌尖上的中国Ⅰ》精巧的将“民以食为天”这一题材用唯美的画面语言展现在我们面前,把美食的展现与乡愁情节的流露自然的结合,让观众动容,成为其生理和心理双方面强大的感染力量。尽管我们大家以不同的方式对它进行解读,但《舌尖上的中国Ⅰ》能够强势热播,主要还是因它构建了能够填补乡村受众群体缺失的城市生活感,以及城市受众群体心理缺失的乡村美食感,所有的这些来自城市或乡村的美食,一切都仿佛这般的让观众熟悉。《舌尖上的中国Ⅰ》采用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影片中所有有关美食的讲述几乎都是围绕着具体的人展开的。这些和美食有关的人都是中国最普通的寻常百姓,他们是食材的采集者,也是美食的创造者,辛勤的劳作使他们快乐,快乐后那种对生活的感恩更是发自内心,创作者通过镜头将自然的馈赠和中国寻常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助美食紧密相连,这种紧密相连,透过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典型人物和美食之间的故事,将其体现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中,体现在游子对故乡那份无限的思念里。4《舌尖上的中国Ⅰ》的反思与启示龙源期刊网反思不足《舌尖上的中国Ⅰ》以其平民化的纪录理念,客观化的生活场景,超越美食的人文关怀,恰到好处的乡愁情结,纵多渠道的传播媒介,改变了纪录片以往寂寥的命运,把远离电视机的观众重新拉回荧屏面前,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传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因其过于美化的景象,一片祥和的风情,和谐的各种社会关系,其背后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之处。饮食一直是中国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聊话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道德的滑坡,饮食安全的生存空间越发的狭小,作为一部美食类别的人文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Ⅰ》原本想着通过影片表达更多对中国底层平常百姓自然的充满辛勤劳作以及淳朴坚守美德的尊敬与礼赞,同时也想在更大的程度上展现客观真实的生活。通过观看影片我们知道我们的一日三餐的食材大多来自我们勤劳耕作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馈赠。但是由于天灾人祸的各种原因,自然并不总是馈赠的。但是有关这些方面的内容,影片几乎没有提及,这是《舌尖上的中国Ⅰ》的一大憾事。4.2开启未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Ⅰ》,在中国传媒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举改变纪录片以往寂寥的命运,其收视率甚至超过了同时期热播的电视剧,在我国纪录片摄制的低迷时期,开拓出了一条非凡的创作之路。解读《舌尖上的中国Ⅰ》,是一次对中国美食文化的旅行,按着影片设置好的路线,游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领略各地秀美的风光,这是时代给予我的幸运。创作团队辛勤的付出,获得了空前的丰收。《舌尖上的中国》作为美食类的纪录片,肩负着更多的文化使命,对国家形象的传播,对民族优秀饮食文化的传承,对中国底层老百姓的关注等等这一切都赋予了这部纪录片更多的内涵,我们需要更多的这样的品牌纪录片走出国门,迈向世界,这需要我们业界内艺术家、专家、学者等的共同努力,用我们的责任书写新的历史。5结语《舌尖上的中国Ⅰ》给我们纪录片的发展、制作提供了成功之道,值得我们深思。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已经带领我们迈出了这最有力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路怎么走,这需要探索,需要创作者的不懈努力,笔者坚信,未来中国的纪录片发展定能走上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道路,定能在世界纪录片时空升起颗颗亮星。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