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兴趣的重要,要想学生的成绩提高,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能事半功倍。本人试从数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感受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相关借鉴,纵横相联在讲授新知识时,联系原来学过与之相关科目,对比、参照、借鉴,使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会了新内容。我在讲授《死海不死》一课时,就联系借鉴了很多相关科目知识。在介绍死海地理位置时,先向他们介绍了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使学生们从宏观上了解了死海所处位置,同时也就讲明了死海形成条件之一:地形条件。接着又结合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把死海成因讲述得一清二楚。对于课本上知识学生往往一看便知,如再单纯讲授,很难引起学生兴趣,当学生们聚精会神听我介绍地理、物理、化学知识时,不知不觉中已理解了课文大部分内容,等他们再看书时已一目了然。表面上看,这种方法较费时、费力,似乎有点“喧宾夺主”味道,但如果老师能运用得好,就能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语文课内容是如此丰富多彩,在轻松环境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二、注重背景介绍及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化作品背景介绍很重要,它关系着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对作品背景理解不透,学生在学习时就很难吃透课文,从而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在给学生讲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我向学生详细介绍了红军到达陕北前后情况及红军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抗日。学生们在我熟练而生动的介绍中了解了这首词产生的历史条件,无形中又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在分析这首词艺术特色时,我结合小学课本上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这样前后一对照,使学生对毛主席诗词的风格有了系统的认识,为同学们以后学习毛主席作品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在讲解这首词的内容时,适当穿插一些课外知识,如解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向学生介绍了毛主席生平简历和刻苦读书的情形。学生们渐渐理解了我们的领袖为什么有如此革命豪情。一堂课下来,同学们不仅学习了诗词内容,更了解了历史,了解了伟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生动性使学生们对学习语文兴趣倍增,不再感到语文课是枯燥、无味的。同时在上课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同学们的情绪,表情的变化,对于他们已熟悉的知识,轻轻带过,对于知道较少的内容则尽量予以丰富。总之,一切围绕课本进行,始终抵住学生注意力,把他们的兴趣留在课堂上、书本上,而无暇顾及课本以外的事物,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三、化静为动,把书本知识搬到课堂上课本有些内容现实感比较强,及符合中学生心理。适合通过表演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契诃夫的《变色龙》。在上《变色龙》时,我一改过去的单纯的讲授法,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提前指定部分学生分为两组,明确各自角色,第二天在课堂上两组轮流表演,然后由全班同学轮流点评优劣。在点评过程中使学生不知不觉熟悉了课文内容,不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且记得牢固,印象深刻。课后很多同学反映热烈,他们感觉好似在演戏,置身其中,深刻体味了作品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就这样一堂轻松语文课结束了,既省时,省力,又达到了预期效果,可谓一石二鸟之法,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除以上几点之外,语文老师还应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表情变化。适当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调节师生间感情,使感情更融洽。学生在轻松环境中既陶冶了情操,又汲取了知识的营养。此外教师授课时表情变化也很重要,老师表情随着课文内容改变而相应变化,把自己的感情尽量融合在书本上,学生会被老师这种认真而丰富的表情所感染,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俗话说:“教学有法,无定法”。但我认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是关键的一步。作为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易转移,如何使他们在45分钟内注意力不离开课本,保持浓厚兴趣,这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兴趣,他们求知欲才会更强烈,接受、汲取、消化知识也才会更容易些。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不仅要有高素质文化素养,更应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不仅要有较强教学能力,理应具有一颗奉献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