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PPT课件-文档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史绪论一、什么是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新文学的当代部分,有的被称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当代部分。一般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定义一:首先是指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其次是指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它限定在“中国大陆”这一范畴中,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文学不包括其间。(北大,洪子诚)定义二: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迄今50余年以及以后相当长历史期间发生、发展、消长、繁荣在中国大地上的文学,作为完整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它理所当然地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和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学(杭州大学,金汉)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的三种对象和三个层面1、三种对象: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2、三个层面:作品过程精神赏析文学史文化内涵及文学灵魂作品:阅读分析理解过程:文学发展嬗变过程精神:文学的本质和灵魂3、我们学习当代文学史的要求阅读作品掌握过程领悟精神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分期第一种分法1、十七年(1949-1966)2、文革十年(1966-1976)3、新时期(1976-至今)比较普遍的分法第二种分法1、1949-1976:建国头27年2、1976-至今:新时期第三种分法1、1949-1978:战争文化心理下的文学创作2、1978-1989:复苏五四新文化传统3、90年代以后:从共名到无名的多元化时期复旦大学陈思和分法当代文学概观一、十七年文学概观二、文革文学概观三、新时期文学概观第二章十七年文学事件与文艺思想的论争(1949年—1966年第一节第一次文代会与第二次文代会一、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1、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2、总报告: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3、中心议题:文艺队伍的团结与发展广泛的统一战线★解放区(延安)→左翼作家→文学风格:明朗的、歌颂的→反映民间大众意识★国统区(重庆、上海)→民主主义作家→文学风格:悲凉、阴郁、讽刺、揭露→反映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4、意义:①实现了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队伍的大会师;②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③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二、第二次文代会的召开(1953年9月23日—10月6日,北京背景:①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②文学艺术内部的变革a.作家文艺队伍发生大的变化,出现了作家、作家群的大规模更替和位置上的转移;◇一部分作家文学写作的“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如沈从文、朱光潜、废名、萧乾、师陀、李健吾、穆旦、郑敏;◇意识到自己的文学观念、生活体验、艺术方法与新的文学规范的距离和冲突,或放弃继续写作的努力,或呼应“时代”的号召,适应、追赶形势;现代作家至此存在着广泛的自我反省行为。之交,◇来自解放区的作家和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在四五十年代开始写作的作家,成为创作的主力。b.庸俗化、机械化地理解与政治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概念化的创作倾向2、意义:①把文艺工作必须以抓创作为主,鼓励作家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确定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文艺的新任务;②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③把塑造新英雄人物形象确定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第二节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一、武训其人武训,清末民初一个热心于教育的人。出身贫寒,靠忍辱负重的“苦操奇行”行乞兴学。二、电影《武训传》的开拍和放映1948年开拍,后中断;1950年再次开拍,同年12月由昆仑影片公司摄影制完成,在全国公映。三、讨论的缘起1951年3月《文艺报》出现了质疑的文章,认为武训精神是不可取的,因为武训采取的是改良主义和投降主义的态度,历史观是错误的。由此展开了对《武训传》的论争。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毛泽东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社论的要点(→)四、讨论的影响a.文艺界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解决了文艺家的历史观问题;b.以政治运动方式介入文艺的思想斗争,将文艺问题强调成一场政治斗争,给中国当代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带来了深远的消极影响。(↓)△社论的要点有——武训传》狂热地宣扬封建文化,歌颂了不应歌颂的行为;b.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反衬投降办学的胜利,污蔑了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了中国历史、污蔑了了中国民族。c.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便其历史唯物论丧失了批判的能力。第三节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一、红学派——“红学”指的是研究《红楼梦》的专门学问。“红学”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放的《八旗画录》。有旧红学派(→)和新红学派(→)之分。二、《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展开(1954年)1、导火线:1952年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出版。2、缘起:1954年,李希凡、蓝翎在《文史哲》月刊1954年第9期上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不久,《文艺报》转载。嗣后,《光明日报》1954年10月10日又发表了他们的《评红楼梦研究》,对俞平伯的研究观点和方法,进一步提出批评。李希凡、蓝翎的观点(↓)1954年10月16日,毛泽东从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角度出发,给中央政治局的同志撰写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内容链接)。这样,在全国范围内,又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自清代乾隆年间《红楼梦》产生以来到1919年“五四”以前这100多年间,称为“旧红学”。“旧红学”中以两派影响最大:一为评点派,一为索隐派。其共同特点是煞费苦心地要在《红楼梦》中找出微言大义,广征博引地要探索出小说描写的所隐之事、所隐的人,寻找其与历史上的真事、历史上的真人相通之处。例如最早索隐派代表人物、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写了《石头记索隐》,认为它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它是扶汉排满的。“红”字影射“朱”字,即朱元璋,朱者明也、汉也,《红楼梦》中女子都是指汉人,男子都是指满人,并把贾宝玉影射康熙原太子胤,林黛玉影射当时著名诗人朱彝尊,把《红楼梦》所描写的人物事件跟历史上的事件对号。索隐派至今影响还很大。(←)★旧红学派——1921年,胡适发表了“红楼梦考证”,把《红楼梦》研究建筑在弄清作者家世生平以及版本的发展的科学基础上,结论说是写作者曹雪芹的家史,使《红楼梦》研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新红学派逐渐代替了旧红学派。后来人称其后的研究就叫“新红学”。“新红学”在《红楼梦》的研究上有很大的功劳:①破除了人们对“旧红学”的迷信,把红学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②有意识地对作者的家史、生平、交往作了考证,为更好地研究《红楼梦》作者打下了基础;③肯定《红楼梦》前80回为曹雪芹的原著,后40回是高鄂续补的,并根据脂砚斋评语和其他材料,校勘出前80回的残缺情况,探索出80回以后的情节发展。胡适新红学派的缺点在于把小说和曹雪芹自传等同起来,把曹家跟贾家,贾宝玉和曹雪芹机械地类比,把“红学”变成曹家一家的私事,降低了《红楼梦》光辉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这是“新红学”的不足之处。(←)★新红学派——☆李希凡、蓝翎的观点——根据现实主义的原则来评价俞平伯对《红楼梦》的研究,认为俞平伯违背了这个原则,从主观唯心论出发,以反现实主义的观点,因袭旧红学家们所采取的脱离社会和作者身世的形式主义考证方法,将小说内容归结为“色”、“空”观念,曲解了作者的创作方法,“否认《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否认《红楼梦》所反映的是典型的社会的人的悲剧,进而肯定《红楼梦》是个别家庭和个别的人的悲剧,把《红楼梦》歪曲成为一部自然主义的写生的作品。”(←)三、批评俞平伯的观点①批评俞平伯的主观主义是非标准,看不到《红》是一部有反映封建社会盛衰的、具有反封建倾向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看不到宝玉、黛玉、宝钗的社会意义;“钗黛合一论”否定了封建与反封建的矛盾。②批评俞平伯的趣味主义的审美观点,从鉴赏和观照的角度,而不从具体的社会分析进入,不从思想上分析,才会得出“二美合一论”,使作品脱离了具体的社会环境。③批评俞平伯以考据代替研究,用考证代替了美学评价和文学批评。——显然,俞平伯强调的是身世,是“色”、“空”,是从命运、哲学的角度对《红》提出问题;而李、蓝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解读文本。其实二者并不矛盾。四、《红楼梦》里的三重世界a.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十二支歌”暗示命运。→命定的世界b.荣宁二府——以贾政等为代表的男权世界、男人世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个个像乌眼鸡,充满了尔虞我诈。封建社会的写照。→现实的世界c.大观园——充满“水作的骨肉”,却是挽留不住的破灭。太虚幻境的延续。→理想的世界五、批判运动的影响①用现实主义的原则来阐明、解释红楼梦,看到古典文学研究中的问题;②由学术探讨扩大到政治问题,由古典文学研究扩大到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由文学研究领域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意在清除所谓社会生活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超出了捍卫现实主义文学原则的学术范畴;③形成了十七年文学发展中的一种独特的敌我对立的“战争思维”。(↓)第四节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一)胡风其人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湖北蕲春人,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诗人、翻译家。30-40年代创办《七月》《希望》杂志。发表大量文艺批评和理论文章。他的文艺思想和周扬以及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很多分歧,是革命阵营中与毛泽东思想持不同意见的最具代表的思想。(二)、对胡风文艺思想批判的过程1、1952年5月舒芜发表《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议上的讲话〉》,6月8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并加编者按,提出了“胡风小集团”的说法。2、12月,文艺界部分人士召开座谈会批评他的文艺思想,53年初林默涵、何其芳发表文章,批判胡风文艺思想。3、1954年7月胡风向党中央提出长达30万字的《关于解放以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称为“三十万言书”4、1955年1月,这个作协将胡风的白高印成专册随《文艺报》附发,2月决定对胡风文艺思想展开全面的彻底的批判。5、1955年5-6月,将舒芜交出和抄家收缴到的胡风等人的信件整理成《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公布。由毛泽东亲自定名并叫编者按。从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演变成了政治的对敌斗争。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大规模的政治运动。6、78人被定为胡风分子,其中61人被撤消职务、劳动教养、下放劳动。胡风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坐了20年的牢。(三)“三十万言书”的主要内容共四部分,重点在第二部分,集中反驳林、何的文章。在结尾处说:“在这个顽强的宗派主义地盘上面,仅仅通过林默涵、何其芳同志对我批评所看到的,在读者和作家头上就放了五把‘理论’刀子”所谓五把“刀子”指林、何文章中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工农兵生活、思想改造、民族形式”等五个理论问题。胡风说“问题不在这五把刀子,而是在那个随心所欲地操纵这五把刀子的宗派主义”。(四)、对胡风文艺思想批判的严重后果(四)、对胡风文艺思想批判的严重后果1、开了以专政手段解决思想分歧的先例,使文艺进一步丧失了自身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否定了许多合理的文艺思想,比如“写真实”削弱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和精神,使公式化、概念化、粉饰生活、泯灭个性等弊病更加严重。第五节双百方针的提出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国际国内双百方针发表后文艺界的新气象:1、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深化2、“干预生活”的文学思的潮出现3、“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出现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5、2由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国际背景:苏联赫鲁晓夫1954、12月,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修改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写真实国内背景:国内矛盾发生变化需要正确出来人民内部矛盾努力发展科学和文化事业双百方针发表后文艺界的新气象现实主义理论得到深化干预生活文学潮流的出现: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李国文《改选》人道主义的文学潮流:宗璞《红豆

1 / 29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