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学流派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绪论西方语言学史的分期:古代/传统语言学(19世纪以前)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近代语言学(19世纪)主要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现代语言学(20世纪上半叶)当代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一、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的区别:1.定义:传统语言学是一个与现代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之前的各种语言学理论。那么,与它相对的现代语言学就是指20世纪以来,建立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基础上的各种语言流派及其分支学科的总称。2.传统语言学的性质“依附性”是传统语文学重要的性质。传统语文学并不能算作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只能称为语言学的前奏。要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研究方法以及多样化的研究材料,而传统语文学并不具备这三个条件。3.传统语言学的兴起传统语言学兴起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语言研究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的推动。人类祖先在满足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渐渐感觉到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其他精神上的需要,比如宗教,哲学等,而要满足这样的需求,又必须克服语言(主要是书面语)的障碍,或者是思考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于是他们就开始了进行语言研究,从而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语文学。但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由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促成的。对于三大语文学传统来说,它们兴起的根本原因都是来自于社会的推动力。而具体到各个民族来说,他们开始从事语言研究的直接出发点并不相同。4.传统语言学(语文学)的局限性(1)研究对象狭窄,不重口语→经典古文语法的规定性,与现实脱节。(2)研究目的单纯,读懂古籍→不重语言结构本身,缺乏科学认识。(3)研究地位低下,附属地位→不能形成独立的科学,所以称之为语文学而非语言学。第一章古代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1.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西方哲学之父)、柏拉图(最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亚里士多德(创立逍遥学派也即亚里士多德学派)2.重要争论:“词”“物”之争在希腊的早期语文研究的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论争,分别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以及“规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这两场论战的焦点都是有关于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的关系问题的,具体来说就是事物的名称和性质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即语法结构是否具有规则性。3.两个阶段:(1)公元前五世纪:自然派: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惯例派:事物的名称和带我的本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名称之所以指称事物,是由于惯例。----柏拉图《对话录》(2)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核心转移:如何看待语言的规则)规则派:语言是人为的,就一定有规律的。语言基本上是有系统,有规则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以亚里士多德及其学生为代表)异常派:天然形成的东西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如果语言是人为的,人类会早已把不规则的现象纠正过来了。--帕加马学派(以斯多噶派学者为代表)4.狄奥尼修斯(第欧尼修)写了现存的第一部明确描写希腊语语法的著作——《读写技巧》(Technegrammatike)(又名《希腊语语法》)。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准确的朗读;第二部分,解释作品中的文学语词;第三部分,讲解熟语和作品内容;第四部分,探讨词源;第五部分,总结出类比规则;第六部分,评价文学作品,“这是语法研究中最高尚的部分”。二、古罗马语言学1.古罗马语言学主要学习希腊语,采用拉丁语教学。拉丁语经典教材有:瓦罗的《论拉丁语》,他也许是罗马人中最有创见的、最早的有关语言学问题的著作家。多纳图斯的《语法术》,实用的拉丁语课本,教人怎样正确地写作和说话。普利西安的《语法原理》,是拉丁语法学家的代表作。三、古印度语言学1.巴尼尼的《梵语语法》总结古梵语语法规则近四千条。对梵语的词形变化和词的结构、词类和句子作了精密的分析,对梵语的语音结构和语流音变作了周详的描述。四、中世纪拉丁语研究1.七艺:包括“三才”和“四技”。其的划分及名称是罗马的学者和政治家波伊提乌提出来的。三才:语法、雄辩术、修辞学;四技:音乐、算术、几何、天文。2.亚历山大的《教学手册》《教学手册》实用性极强,是整个中世纪时期通行的一本必读课本,有些学校用的时间更长。这部特殊的语法著作以2645行不规范的六韵步诗构成。3.中世纪其他语言的研究——《第一篇语法论文》(《首篇语法专论》)12世纪的《首篇语法专论》,这是对冰岛语法研究的一部代表作。由于该书的作者不详,人们按照书名称他为“第一位语法家”。思辨语法的产生:思辨哲学是受经院哲学影响下进行的语言研究。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与神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企图解决信仰与理智之间、唯名论与唯实论之间的矛盾。因此思辨语法反映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5.中世纪重要的思辨语法学者:罗杰·培根是当时最能代表思辨语法核心观点的学者。6.希思帕尼斯:是中世纪医学与逻辑学的权威人物,并首次讨论了“官能心理学”。在他的影响下,十三、十四世纪的语法家对布在的方式、理解方式、表达方式进行了探讨,后称为“摩迪斯泰学派”,他们的语法都称为“思辩语法”。代表作是1310年德国埃尔福的托马斯所撰的《论思辨语法》。五、文艺复兴及时期的语言学研究(一)经验主义哲学和经验语法(1)培根【英】:经验主义哲学。知识和观念来自感觉经验,后者则从自然中得到,其内容是客观的,研究者从感性的材料中获取合乎规律的东西。极端形式表现为休谟的完全否定知识具有先验成分的观点。(2)洛克【英】:现代欧洲语义学的鼻祖,代表作:《论人类认识》(1690)“白板说”(3)霍尔德:《言语要素》1669年由皇家学会出版,对元音辅音作了科学的分析(二)理性主义哲学与唯理语法理性主义:强调理性思维,一切知识都来自理性,只有理性才靠得住,感觉是不足为凭的。代表人物:笛卡尔:感觉是不可靠的,人们要想获得真理,就必须使理性摆脱感官的干扰。基础:相信人类有相同的思维结构,所以人的思想能够用一种普遍语言表达出来。主要内容:寻找支配世界语言的共同原则、决定现存语言文字形式和语法结构的共同因素,探索语言与思维逻辑社会文化的关系(转换生成语言学)(三)保尔·罗瓦雅尔学派(17世纪法国)以笛卡尔哲学为基础代表作与代表人物:《普遍唯理语法》阿尔诺、朗斯洛六、十八世纪中后期的语言研究1.卢梭[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1755),认为语言最初是人类经过详细考虑相互定造成的。2.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1772)“摹声说”3.语言起源的几种说法:神授说:在科学落后,宗教当代的时代,人们往往把不能解释的现象归于自然的超能力,代表有柏拉图《克拉底鲁篇》中诸神定名的假说以及《圣经》中有上帝让亚当命名的猜想。摹声说:最早提出的是古希腊的斯多葛派,认为语言起源于对自然界声响的模仿,代表有亚里士多德。感叹说:认为语言始于早期人类经受痛苦、高兴、愤怒时发出的感叹和呼喊。达尔文接受这个观点,激情的发声是语言产生的条件之一。契约说:18世纪法国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论语言的起源》中先后提出,认为人类是为了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社会,为了互相交际才约定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劳动说:恩格斯于1876年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语言是从劳动中产生,那动物来比较就可以证明。进化论: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语言的兴起是出于自然,当人是动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语言,可以看出其在语言起源这一问题上持“进化论”观点。第二章历史比较语言学一、定义:历史比较语言学又称比较语法。它是将有关各种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进行历时比较,以找出它们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对应关系和异同的一门学科。(作用)利用这门学科一方面可以研究相关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缘关系,找出它们的共同母语,或者明白各种语言自身的特点对语言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找出语言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导致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地位)它的出现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二、1.威廉-琼斯【英】首先认识到印度的梵语和欧洲语言有共同之处。是欧洲第一个深入研究梵语的学者,认为梵语和许多欧洲古代语言有共同的来源。2.1807年【德】施莱格尔的代表作:《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三、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三位奠基人1.葆朴【德】:第一个将梵语与欧洲语言进行系统比较的语言学家,1816年:《论梵语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动词变位系统的比较》标志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葆朴也就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第一个典基人。2.拉斯克【丹麦】:最先对亲属语言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著名论文《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的研究》他第一个发现了语音转换规则3.格里姆【德】:代表作:四卷本的《德语语法》。“格里姆定律”,即辅音音变规律。现在一般称为“语音对应规律”。所谓语音对应就是说,如果一种语言的语音体系中的某一类音中的某个音与另外一种语言的某个音有着对应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这这种语言中的这类音都与另外一种语言的这类音有着对应关系。4.维尔纳定律(由格里姆定律发展而得):维尔纳1875年在《第一次语音变化的一个例外》提出,认为一切语音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没有一个例外没有规律”丹麦语言学家维尔纳最为突出。四、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的结构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一)主要语言哲学思想(19C30s)1.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洪堡特的洪堡特认为语言学应当依靠经验事实,而不是信赖那些关于人类及其语言的起源的神话传说,即使是初始的语言也必定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一种只为两个人(意指亚当和夏娃)所用的语言是违背经验常识的,以此反对语言起源的“特创论”。同时他并没有把语言的发生看作一个渐变的过程(赫尔德的“进化论”),而是坚持语言起源的“突现论”的观点。“人与世界的接触犹如闪电,从中便产生了语言;不仅语言的发生是如此,而且,人在思维和讲话的时候也一直是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内在的人类心灵是语言进行创造所依靠的两个支点”洪堡特根据语法形式四个阶段产生和发展假设,认为人类语言沿着一条由低向高呈阶梯式发展的道路向前发展。按阶梯式发展之说,处在第一至第四阶段的分别是:初民语言、孤立语言、粘着语言和屈折性语言。他根据词形有无变化和变化的复杂程度,世界语言被划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三个类型。2.语言系统的思想洪堡特指出,每种语言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并且还把这个系统比作一个出色地织造成的象征网络。他说:我们可以把语言比作一幅巨大的织物,其中的每个部分都与其余部分、各个部分都与整体有着或多或少清晰可辨的内在联系。无论从哪个方面观察,人在讲话时始终只能接触到这幅织物的一个孤立的部分,然而他却总是本能地从整体出发去把握这个部分,仿佛在他面前同时呈现着个别、具体的部分有着必然一致关系的所有组成部分。如:人在听话时能够将完整、连续的话语切分为词,在说话时能将音节合成完整的词,再将词组织为完整的句子。3.语言是一个有机体洪堡特指出,语言不仅仅是一个整体,而且还是一个“有机体”(Organismus);“语言是有机生命体在感性和精神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所以语言也自然地具有一切有机生命的本性。”----《五卷本洪堡特选集》,第3卷语言是人类种属固有的能力。作为一种生理—生物的能力,语言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在这一意义上,的确可以把语言理解为一种有机体组织,它是人这一有机体的组成部分。语言是人类理性的智力本能,其意义是语言是人类心智固有的一种活的创造能力,而不仅仅只是言语行为的可观测的产物。4.语言的创造性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是人类精神的基本特性。语言活动的目的,是把声音转化为思想的表现物,它使说话者能够无限地运用他们所掌握的有限的语言手段。他指出:¡°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语言是一种创造活动,意味着语言具有创造性。语言的创造性,当然首先是指精神活动创造性,但除此之外,还包括语言自身的创造性,即语言自我创造、自我发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