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一一课题:23《大道之行也》主备万芬芬授课班级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体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层次分明的结构。3、理解孔子“大同”思想的社会含义。【学习重点】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理解孔子“大同”思想的社会含义。【预习·交流】1、题目解读《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2、相关资料《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49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3、请假文章节奏划分到课本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自学·合作】一、初读课文,给粗体字注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选贤与能()通(),意为()矜、寡、孤、独、废疾者()通(),意为()三、解释粗体字的词语。1.男有分,女有归:2.货恶其弃于地:教学反思:二二3.盗窃乱贼而不作:4.是谓大同:5.故外户而不闭:6.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四、句子翻译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研讨·探究】1、给课文分层,归纳层意。第一层: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总结全文。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解析: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试举例阐述。解析:1.大同社会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与世外桃源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似2.大同社会的“男友分女有归”与世外桃源的“其中往来中作”相似3.大同社会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户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平相似。【课堂·检测】一、根据提示写出原文。1.《大道之行也》一文中提出的儒家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即“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体现“大同”社会人们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体现“大同”社会人们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把共同劳动看做分享快乐的一句话是力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三三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3.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意相近的语句是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二、《大道之行也》是经典著作,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天下为公)、(鳏寡孤独)。【巩固·拓展】【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乙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⑵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1、解释下面句子中粗体字的意思。(2分)(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人不独亲其亲(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4)停数日,辞去: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⑵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3、【乙文】中三处粗体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甲文】所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生活?(选答两处)(2分)解析:⑴写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宁静的景象;⑵写桃花源中人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⑶写桃花源中人家家都友好好客。4、【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2分)解析: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甲文]侧重于议论(或“阐述”),[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