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教学研究创新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班主任教师业务提升篇主题班会课件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3◆什么是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教学技能与能力、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及其应对具体教学情境与问题时所采取的教学操作方式的总和。4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更新,然而,从理念到行为不是一个自然而然跟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改变和创新。◆为什么要提倡课堂教学行为创新5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必须加强对自身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创新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6◆课堂教学行为创新的特征实践性教学行为表现与教学实践紧密相连,教学行为在实践中不断走向完善、成熟。个人性教师会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发展并形成具有个体色彩和个人风格的教学行为。情境性教师教学行为依存于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丰富性决定教学行为的多样化。生成性生成与预设相对应,教学行为关注预设,但更强调生成。生成性体现了教师的经验与智慧。7教学行为结构1、教学行为的性质结构2、教学行为的历时结构3、教学行为的功能结构◆8教学行为的性质结构1、程序性教学行为(常规性)主要来自于教学能力与技能,以一套相连贯的教学行为所组成,较为固定,有规范依据(如备课、编写教案等)。2、生成性教学行为(教学机智)主要来源于教学的实践经验与智慧,虽无法完全计划,但可以做好思想、心灵与行动的准备(如解决突发事件、学习的现场指导等)。3、策略性教学行为(位于上述两者之间)主要来源于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教师的实践智慧(如阅读教学、习作指导经验等)。◆9教学行为的历时结构按照课堂教学的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前教学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的预测、分析和设计行为,如备课、搜集资料、制作教学具等。教学中教学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策略、方法、步骤、教学调控和应变等实施行为,如学习氛围的创设、秩序的维持、新课的导入、讲解、讨论、练习、辅导等。教学后教学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后对自己教学前、中各种教学行为的反思行为,如目标的确定、过程的规划、方法的选择、教材的处理、重难点的突破、练习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必要、恰当等。◆10教学行为的功能结构两种大体的分类1、教学基础行为-教学技术行为-教学组织行为2、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教学管理行为◆11基础-技术-组织教学基础行为:体态语(仪表、手势、表情、目光、聆听、移动等);口头语(基础口语、独白、对话、教育性语言、教学性语言等);书面语(基础字形、板书字、刻写字等);课程语(学科特色)。教学技术行为:教学设计、导入、讲解、提问、课堂管理、媒体使用、练习、试卷编制、教育教学诊断。教学组织行为:师生关系、环境创设、教学秩序。12主要-辅助-管理主要教学行为:教师主导的教学行为(讲述行为、板书行为、媒体呈现行为、动作呈现行为、评价行为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行为(问答行为、讨论行为等);教师的指导行为(练习指导行为、阅读指导行为、活动指导行为等)。辅助教学行为:主要有学习动机激发策略、课堂交流策略、学习强化策略、师生积极期待策略等。教学管理行为:主要是课堂教学组织行为、突发事件、问题管理行为、教学时间、流程管理行为。13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科学性包括语文学科的定位,性质,特点,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原则,教学的要求,教学的规律等等。艺术性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对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认识和适应,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组织,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的体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师生关系的处理,教学气氛的营造和教学节奏的把握,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过渡和应变的技巧等等。14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教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多套教材相继出版,多种教学方法相继出现,使语文教学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然而,我国的教学由于教材内容的丰富性,文本内涵的多义性,师生个性化体验价值的多元性,知识体系的非明晰性等特点,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一直在摇摆中纠偏,在改进中矫枉过正,由此引发的对教学实际效果的探讨也就一直成为广大教师研究、讨论的焦点。16教研沙龙思考、讨论你认为当前教学中存在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活动要求采用丢沙包的方法进行:由主持人扔出沙包,接到沙包的教师在快速说出一个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后,再将沙包丢给下一人,下一人接着说出另一个问题,依次类推;会场同时推举一人做记录,记录大家提出的问题。17(一)教学目标偏离课标教学偏重了人文性,弱化了工具性,知识的学习缺乏实效,能力的培养尚未落实,价值观教育期望值偏高,三维目标不能有机结合。“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不够明确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8(二)教学方法盲目追风教学进程过“快”,文本理解过“浅”,教学方法、活动方式、资源引入过“滥”,实践练习过“少”,牵强附会的情景创设,辅而无助的媒体运用,浅层次的师生、生生交流,另类的“一言堂”现象……语文课堂丢失了最质朴的倾听、朗读、思考、表达,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目标。“怎么教”的问题没有解决19(三)教学内容研究不够教师理解和研究教材不够深入,对文本的解读出现误差,对新教材编排的体系、编排的原则把握不够准确,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充分或者过“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重点的确定上存在随意性。“教教材—用教材教”的问题值得研究(四)教师角色把握不准“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单纯的主持人,“引导者”、“促进者”与“指导者”的作用发挥不够。自身的“功力”亟待提高20◆对教什么问题的理解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三维目标”在认识上和实际教学中出现了片面性。其实,“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三维目标”不是两张皮,是不能隔离的。近年来出现的问题,恰恰是硬将几者隔离。从过去的只抓工具性、知识点到现在的片面强调人文性,空谈情感态度价值观。如课堂上只分析课文内容,不品味语言;只讨论思想教育、社会问题、集思想品德课、历史地理课、环保生物课于一体,不研讨文章表达方法,不注意积累语言;只理解讲了什么,不探讨怎么讲的,不讨论讲得怎么样,致使大量语文素养学习因素流失。21◆对怎么教问题的理解教学中出现放任与浮躁,追求形式,设计方法时追求“新颖”、“独特”,淡化了语文运用能力的训练;重视了你说我说,空泛的低水平重复讨论,热热闹闹满堂问答,忽略了听与写的练习。22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才是不正常的。对待问题有两种态度,一是在反思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不断推进和完善改革;另一种是在反思中重新审视新理念,从根本上质疑,甚至否定,想走回头路,这是回潮,这条路不能走,也走不通。教学改革应在反思中不断推进。23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设计的。教师在落实三维目标时出现偏差,存在问题,这是实践中的问题,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是方法运用的问题,而不是从理念上根本否定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加强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行为的创新研究。2425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上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能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26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行为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选用、创新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行为,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27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知、少知到多知;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情到热情,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28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仅仅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什么”与“学得怎么样”,关系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实现程度。29从教学内容看,有效教学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应该是科学的、精要的,是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发展的。偏离教学内容,如将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环保课,就是低效的、无效的,如果出现知识性错误的就是负效的语文课。从确立的教学目标看,有效教学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的、集中的、能具体描述学习程度与结果的。游离教学目标的课是低效、无效的30我们要用研究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为什么这样上课、应该怎样上这节课、怎样上好这节课、还可以怎么上这节课?三思而后定,就一定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3132创新教学行为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教学的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教学能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注入式教学着重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只注重结果而不要求学生思索,更不喜欢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式教学则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积极思维,提出疑问,并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往往习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设计一套问题,希望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去思索,这样的教学也许能少走弯路,但其结果却限制了学生的思想。不会思考,不会提问,不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表现在启发学生的主体性上。33有效的课要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一节课的艺术就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伴随着知识重点的掌握、知识难点的克服和文本对话的深入始终有所收获。34(一)确立有效教学目标(二)选择有效课堂资源(略)(三)创新有效教学方式(四)编制有效学习方案(五)创设有效教学情景(六)捕捉有效教学信息35(一)确立有效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师生教与学的方向。目标意识和规定要求,对于我们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规定性。36研究、确定教学目标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订与教材要求适宜、与教学内容贴切、落实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是创新教学行为的前提。确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制订教学目标,还要关注学生的经历、体验,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37研究、确定教学目标—对照《课程标准》中年段教学要求,分析教学内容,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具体的学习目标(知识点)。(学什么?)—针对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什么?经验是什么?)—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预设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结果。(学到什么程度?)—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围绕知识与技能),合理的确定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的目标。(怎么学?)38确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用主线将知识点串联,要准确、明确。所谓“准确”,就是严格对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既不任意拔高要求,也不随意降低标准。所谓“明确”,就是指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清晰、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检测)。39教学目标是在分析理解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研究后确定的,它将内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并能付诸于教学实践。衡量教师是否具有目标意识,要看教学目标对于教师和整个教学活动是否具有真实的意义和价值。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指向教学内容的,教师在教学时清晰的知道准备通过那些内容和方法来实现目标。401、确立教学目标的核心地位,以此着眼设计教学的全过程。2、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全过程。3、以教材为蓝本,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4、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找准结合点,培养能力,学会学习。41教学效果的衡量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达成来判别、评价和衡量目标的设立与达成不是必然的,它既取决于教师在设计时是否具有目标意识,也取决于教师能否真正地在教学中贯彻和落实这些目标,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体验、实践,逐步形成语文素养。42(二)创新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