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管理期末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核说明各章重点复习应注意的问题一、考核说明:•1、命题依据与考核内容•2、题目形式与分值比例•3、答题要求1、命题依据与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命题主要依据这一次复习的范围。•在考核层次上,重点掌握部分约占85%,非重点掌握部分约占15%。•在难易程度上,基本知识约占70%,略有难度的试题约占30%。略有难度是指考核学员用书上的概念和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考核内容是本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所包括的内容。•为方便大家复习考试,我们把复习内容划分为重点掌握和非重点掌握两部分。•重点掌握部分是期末考试的主要内容,也是复习的重点。2、题目形式与分值比例题目的形式与分值比例:•(1)、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3)、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4)、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5)、论述题1条20分。•考试限制:两小时;考试形式:闭卷3、答题要求(1)、名词解释,要求答出定义或基本定义(2)、填空题,要求填写准确。(3)、选择题有多项或单项选择,少选或多选都不得分(4)、简答题要求答出要点,并略作解释。(5)、论述题要求答出要点,并联系实际或举例展开阐述。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求先释其中之概念。二、各章重点•《企业信息管理》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课程分为七章,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介绍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相互关系,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信息资源的管理等知识。•第二部分为第四至第七章,讨论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及管理方法,并介绍了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趋势。第一章信息与企业管理1、熟练掌握几个基本概念(1)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性信息是客观事物变化和特征通过一定物质载体形式的反映。信息具有的特性包括:客观性、价值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等级性、可分享性、可传输性和可再生性。注意:数据和信息在概念上有所区别。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表示,数据在加工后变为对人们制定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才成为信息。信息从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到利用的过程构成了信息资源的生命周期信息的存储载体主要有三种:书刊、声像存储媒体和计算机存储器。信息是商品,因此它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交换价值。(2)信息与企业价值链价值链(ValueChain)是指,任何一个企业均可看作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为构成,这些行为对应于物料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流动过程,即物料在企业的流动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物料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不断增加价值的过程。价值链的含义:价值链模式强调业务中能最大程度使用竞争策略和使信息体系产生战略影响的具体行为。价值链模式能确定出具体的关键点。在这些点处公司能最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提高竞争力.从战略信息系统中能精确知道什么地方能得到最大利益,采取什么具体做法才能形成新产品和服务,才能扩大市场渗透力密切联系顾客和供应商,降低生产费用。这种模式采取的基本做法,是将公司看做一个系列或”链”,为公司的产品及服务增添新价值(3)信息与企业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环节包括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等。•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全部过程。这个管理过程中的收益来自把供应商﹑制造者和最终客户紧密的结合起来,消除或减少整个供应链中不必要的活动与成本。2、重点掌握的问题信息技术对企业发展战略产生的意义和作用有:•(1)企业间的协同。企业间可以利用信息系统成为信息伙伴,甚至可以将他们的信息系统联结起来,共享信息资源。•(2)使用信息系统还可以取得全行业的竞争优势。•(3)网络经济•(4)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业务流程重组旨在消除低效的业务与部门,减少无效劳动及提高对市场与客户的反映速度,使流程的每一步都能获得价值增值;业务流程重组强调企业整体全局上的最优而不是单个环节或作业任务的最优。第二章企业信息系统1、熟练掌握几个基本概念(1)系统的概念与特性•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并形成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种有机整体有三层含义•第一,这些元素是为了达到某个或某些共同的目标而结合的;•第二,这种结合要遵循某些规则;•第三,这种结合意味着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往往不可轻易地分割为独立单元而在。•系统的特性包括: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目的性和适应性。(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数据处理功能;2.计划功能;3.控制功能;4.预测和决策功能。2、重点掌握的问题(一)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企业主要领导重视,特别是一把手亲自参与和领导,也称一把手原则;2.企业具有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3.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的基础;4.有一支高水平的信息系统开发的专业队伍;5.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资源条件(二)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产生的作用管理信息系统将极大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主要表现为:1.对市场作处快速反应;2.缩短生产周期;3.降低产品成本;4.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三)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结构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分为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四个组成部分。信息系统按企业管理业务的功能常可分为以下的功能子系统:1、销售子系统2、生产管理子系统3、后勤子系统4、人事管理子系统5、财务管理子系统6、信息管理子系统7、高层管理子系统(四)、信息系统对企业组织产生的影响1.信息系统能够提高企业竞争优势。2.信息系统可以改进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销售方式3.信息系统促进企业内部运行和管理方式的改进4.信息系统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其作用表现在:(1)利用信息产品软件,简化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过程(2)有助于建立高标准的质量体系(3)缩短运行周期(4)改进设计质量5.信息系统促进企业组织的变革第三章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1、熟练掌握几个基本概念(1)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组成要素企业资源包括:人、财、物和信息,人、财、物是物理资源,信息是概念资源。信息资源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具有经济的价值的信息本身(包括数据资源)。作为企业神经系统的信息基础设施(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比如: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网络系统)。人的因素(比如:系统人员和用户)。(2)信息资源管理的涵义所谓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IRM)是指通过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对企业内的所有信息,数据,计算机网络以及各种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全面管理的活动。我们称这个获取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并在适当的时候废弃过时信息的整个活动过程为信息资源管理过程。(3)信息资源管理的体系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由4个方面构成:1.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信息主管(CIO)、信息化委员会。在信息资源管理组织结构中以人的因素为核心内容。2、数据资源管理3、信息基础资源的管理和评价4、信息战略管理2、应了解的问题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框架数据库(业务)数据仓库(决策分析)知识库(信息、规则、案例)原始数据事物处理系统(TPS):数据输入、业务处理管理信息系统(MIS):报表分析汇总决策支持系统(DSS):联机在线分析(OLAP)、数据挖掘(DM)基于知识的系统:专家系统、知识资源利用分析汇总知识发现(KDD)第四章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与战略规划重点掌握的问题(一)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观点系统观点用户观点“一把手”原则重视企业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二)企业系统规划(BSP)方法基本原则和研究步骤BSP法的基本原则是:1.企业信息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2.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应当表达出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的要求。3.企业信息系统应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4.企业信息系统应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5.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应当由系统结构中的子系统开始实现开始准备工作研究的开始阶段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分析企业/系统关系确定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评价企业问题和收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定义结构优先次序指定建议书和开发计划研究成果报告结束BSP的研究步骤(三)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1、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涵义是用系统的思想,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上而下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因为信息系统及信息系统开发都有生命周期,因此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也称之为生命周期法。2、原型方法的涵义与特点原形法是一开始就凭借着系统分析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模型(或原型),这个模型大致表达了系统分析人员当前对用户要求的了解和他希望系统实现后的形式。然后系统分析人员和用户一道,对这个模型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再对模型进行修改。如此反复,周而复始,直到完全满意为止的一种设计方法。原型法的特点有:(1)原型法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因而更容易为人们所普遍的掌握和接受。(2)原型法将模拟(或称仿真)的手段引入系统分析的初期阶段,缩短了用户和系统分析人员之间的距离,解决了传统方法中最难解决的一环。(3)原型法为我们准确的认识问题创造了条件。(4)原型法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软件工具,使得系统开发的时间、费用、质量、效率等方面的效益都大大提高了,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强。(5)原型法将传统方法中的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三个阶段融为一体。第五章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重点掌握的问题一、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概念信息系统分析称为信息系统的逻辑设计系统分析的主要目标就是构造一个可行的和优化的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逻辑模型描述系统要“做什么”,或者说具有哪些功能.信息系统设计称为信息系统的物理设计;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将反映用户需求的逻辑模型转换为可以具体实施的信息系统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描述系统“如何做“,或者说如何实现所定的功能.二、现行系统分析的方法即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信息系统进行目标分析,组织机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用户需求分析、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薄弱环节分析,等,为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作必要的准备。三、模块的概念与模块的设计原则模块(module)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能完成某项动作的一组程序语句(或描述),它具有输入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环境、内部数据四种属性。模块的设计包括内部设计和外部设计两个方面,即解决模块内部的逻辑构成的同时要处理好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即模块的耦合与模块的聚合)。好的模块化设计,要求每个模块独立性好,同时模块的接口比较简单,唯如此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设计简单可靠,结构清晰,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好。模块耦合是指一个系统内两个模块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我们把模块耦合作为衡量不同模块间彼此依赖的紧密程度的指标,耦合程度越低,模块间联系越简单,接口越简单,每个模块的独立性越强;耦合程度越高则模块间的联接形式和接口复杂程度越高,模块独立性差、模块的设计、修改和维护复杂,模块间相互影响大,系统的可靠性差。模块聚合(cohesion)即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紧凑性标志,体现整体的统一性和模块功能专一性的程度。模块内部的聚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和其它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模块聚合程度的高低标志着模块构成的质量,它关系到系统设计的质量。聚合程度高则模块功能的专一性程度亦高,内部结构紧凑,整体性好、复杂性降低了,组成系统的可修改性和可维护性就可以提高。综上所述。模块设计的原则是:系统中每一个模块内部有高度的聚合性,各个组成部分彼此密切相关,为完成一个共同的功能组合在一起;同时。模块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应避免与其它模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