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本单元内容上承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下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政权的巩固时期。所涉知识点筹建新中国:一届政协,开国大典巩固新政权:和平解放西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1949~1953)新中国的建立准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北平)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国名,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建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导火线: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土地改革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农民获得解放。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时间: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3~1956~1966~197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所涉知识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五计划、一届人大、第一部宪法、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开端——中共“八大”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工业化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集中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培养建设人才执行时间:1953年~1957年成就:工业:鞍钢;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交通运输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工业基地:东北形成、沿海加强、华北西北新建结果: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时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变革。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时间:1953年~1956年形式: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二、资本主义工商业方式:赎买政策;公私合营时间:1954年~1956年特点: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三、三大改造的结果1、1956年底完成改造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不足:后期过急、过粗、过快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一、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意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二、探索中的失误1、总路线的提出(1958年)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浮夸风、“共产”风造成1958-1960三年经济困难,1961年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失误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经验教训: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三、建设成就1、石油工业:大庆油田结束了“洋油”的时代2、新兴成就:1964年原子弹;1967年氢弹;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四、模范人物1、“铁人”——大庆油田工人王进喜(艰苦创业)2、“两弹元勋”——邓稼先3、“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河南兰考县委书记)4、“人民的好战士”——雷锋“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开始标志:1966年五一六通知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抗争受压制——“二月逆流”四五运动结束标志: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基本国情是()①农业生产落后②工业生产水平低③国家贫穷④人民生活十分困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3、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是()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台汽车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4、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产生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DCCD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②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③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④交通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A、1952年底B、1953年底C、1954年底D、1956年底7、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A、开展土地革命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C、镇压反革命D、开展“文化大革命”8、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其主要表现是()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DBCA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的好干部”是()A、王进喜B、雷锋C、焦裕禄D、邓稼先10、“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指的是()A、1946~1956年B、1956~1966年C、1966~1976年D、1976~1986年11、“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A、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B、1967年“二月逆流”C、1968年刘少奇被诬陷和迫害致死D、邓小平被诬为“四五”运动的总后台12、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主要四人是()①江青②张春桥③林彪④姚文元⑤王洪文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CCCC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北京)背景: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引发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主要内容:1.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2‘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政治路线)3.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组织路线)4.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法制)伟大意义: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2.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3.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一、对内改革------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革(1)农村改革: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措施: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作用: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第一阶段:政企分开(1985年)第二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二、对外开放(1980年)目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内容:吸引外资;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1980)——沿海开放城市(1984)——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窗口”: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南方讲话(1992年)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意义: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3.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4.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江泽民------“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习近平1.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1、提出“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的是()A、邓小平B、叶剑英C、胡耀邦D、陈云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A、1976年B、1977年C、1978年D、1979年3、建国以来,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4、下列选项中,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的是()A、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提出要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为历史冤案平反D、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ACCB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新中国成立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6、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A、国有企业B、农村C、机关D、学校7、我国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的“窗口”是()A、珠海B、深圳C、汕头D、厦门8、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C、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DBBA9、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营经济⑤中外合资企业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10、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珠海③广州④上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按照党的“十三大”部署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步骤,到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A、解决人民温饱问题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D、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DAC12、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3、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14、建国以来的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是()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D、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1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规定的一个中心是()A、经济建设B、坚持对内改革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对外开放DDDA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民族格局——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区域自治提出:筹建新中国时自治:由当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