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公开课(省级获奖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3最后一次讲演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闻先生情绪激动,不可抑制,因此讲演的第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运用感叹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特务的憎恨。“……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无耻”“光荣”,贬得痛快,褒得正确,长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两个“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讴歌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两代爱国者,讴歌昆明的无限光荣。第二部分讲演者从揭露敌人的卑劣行径进入到剖析他们色厉内荏的心理状态。“怎么想法”“什么状态”“怎样长的”,不仅揭露深刻,而且启发听众展开想象,认识这班丑类的蛇蝎心肠。“慌”“害怕”“恐怖”,一步一步揭穿敌人的阴暗心理,“完了,快完了”,把他们必然灭亡的本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部分阐述了李公朴殉难的意义,用斩钉截铁的语句说明人民必胜,真理永存。充满激越的感情,充满胜利的信念。请学生齐声朗读:“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集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三个部分贯串了强烈的爱憎,讨伐敌人,似钢刀利剑直指敌人心窝;伸张正义,如催征的战鼓,进军的号角,激励革命者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感情的浪涛在褒贬扬抑中向前推进,由悲痛而愤怒而充满必胜信心。表达时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叹,时而责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地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感情,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的气势。目标导学二:梳理文章,体会讲演情感1.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明确: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慌、害怕、恐怖。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三、板书设计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说过:“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讲演,就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备课笔记【学法指导】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词语的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褒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贬义词是指带有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这种词称为中性词,如“发动”“保护”“结果”“害怕”等。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深层探究,感知语言特点1.探讨本文的感情色彩。明确: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2.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明确:(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语气上:歌颂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斥责反动,不留余地。用语上:一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运用更突出了情感。(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语句简短,更加有力度,明快利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反问: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感叹: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分析文章主旨1.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明确: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2.请说说本文主旨。明确: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三、板书设计可取之处本篇课文语言明白如话,学生在文字方面没有明显的难以理解的地方。主要在于通过朗读来体验讲演者的感情,并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全篇或者某部分的讲演练习。通过朗读、演讲来领会闻一多先生的情感,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在朗读演讲词中,创造一种近似于现场的氛围,能使学生通过这种参与,来直接体验,并能从中感悟讲演者的情感,学习讲演者坚持真理的大无畏精神。这是本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没有进行课堂预习的检查,部分学生的预习准备不够充分,朗读稍显不熟,情感体验不足。12《诗经》二首第1课时关雎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3.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一、导入新课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来学习位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诗经》,体验诗歌之美1.了解《诗经》。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②《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③《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摹貌。2.生字识记。雎.(jū)鸠.(jiū)好逑..(hǎoqiú)参差..(cēncī)荇.(xìng)芼.(mào)窈窕..(yǎotiǎo)寤寐..(wùmèi)3.重点语句翻译。(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明确: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明确: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明确:姑娘美丽又可爱,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内容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明确:这首诗很短很完整,写主人公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2.既然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明确: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希望她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目标导学三:总结归纳,分析写作手法《关雎》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1)非常生动地运用“兴”的手法。诗歌以河中沙洲上相互和鸣的水鸟开头,是《诗经》“比兴”手法中“兴”的表现手法,兴的表现手法只是一种自由联想,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因而不同于后世诗歌的景物描写,但是河水沙洲上的和谐的鸟鸣,仍可以引起读者的遐想,把人带到一片平旷辽远的境地之中,诗因此也显得分外质朴自然。(2)重章叠唱的形式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的气氛。(3)语言富于表现力,运用双声叠韵。“窈窕淑女”“辗转反侧”等语句,善用双声叠韵,既富于表现力,又朗朗上口,至今活跃在人们的语言中。三、板书设计第2课时蒹葭1.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2.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3.感知“伊人”的形象,解读文章的主题。4.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一、导入新课(先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二胡曲,依不同的画面和需要低声循环播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身影。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蒹葭》,吟诵优美的文字,传唱这首古老的歌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走进作品,品读诗歌之美1.走进作品《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生于水边。2.识记字音。溯洄..(sùhuí)道阻且跻.(jī)水中坻.(chí)水中沚.(zhǐ)3.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并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为什么《蒹葭》读起来这么美?(小组讨论)这不仅是因为大家朗读时十分投入,也因为诗歌独特的形式。(1)韵脚苍、霜、方、长、央萋、晞、跻、坻已、涘、沚(2)叠词苍苍、萋萋、采采还有“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重章叠句,反复吟唱,是《诗经》的特点。总结:该诗四字一句,节奏鲜明而短促,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品味诗歌意境古人云:“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说诗歌因其丰富的情感而精妙华丽。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大家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明确:(1)思念向往。通过诗人的上下求索。(2)执着、坚贞不渝。(提示:诗人追寻伊人的道路一帆风顺吗?)“道阻且长”“道阻且跻”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