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金融学学术研究中的价值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论,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一般的哲学方法论,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间是一种一般和个别、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它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处于不同层次的两种方法论,它们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都具有指导作用但历史唯物主义对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只具有总体而间接的指导作用,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则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因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联结历史唯物主义和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的中间环节和桥梁。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其核心是具体的社会实践观)为基础,通过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构建而成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论,对于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的金融学学术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作为金融学学术型研究生,如果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运用于学术研究过程中,定会使我们受益匪浅、事半功倍。本文将分别讨论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三大社会科学方法在金融学学术研究五大步骤(选题立项、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规律总结)中的运用和价值。一、金融学、学术研究、研究方法简介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术是指系统的、专门的学问。学术研究则是借助已有的理论、知识、经验对科学问题的假设、分析、探讨和推出结论,其结果应该是力求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是对未知科学问题的某种程度的揭示。金融学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数量经济模型分析、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案例分析、制度分析等。金融学学术研究过一般包括选题立项、资料收集、数据的加工处理、结果分析、总结规律等步骤。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选题立项中的运用和价值(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人类之所以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认识改造世界,就在于客观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之所以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改造世界,就在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提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引起了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给人们提供现实的成果,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这种人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的意义。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地进行的,任何个人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的联系。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总是社会的人,即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因为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的,都是随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二)科学实验在选题立项中的运用和价值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科学实验作为众多实践形式的一种,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是指科学上为阐明某一现象、揭示其客观规律而创造特定的条件,以便观察它的变化和结果的过程。科学实验以实验仪器和装备为手段(或通过社会调查),以探索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科学实验贯穿了金融学术研究的整个过程。在选题立项中的运用表现的尤其突出。无疑,选题立项是客观的实践活动,包含着我们的主观意识,体现了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但选题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接下来的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规律总结,以至于最终影响到我们研究的意义,所有的这些都需要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指导,尤其是科学实验的鼎力相助。选题立项时,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知识储备、研究能力、设备条件、课题发展状况、研究前景等综合考虑。因为马克思科学实践观告诉我们,人类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还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地进行的,任何个人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的联系。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总是社会的人,即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因为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的,都是随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至此,我们发现作为整个学术研究的第一步,选题立项必须在科学的社会实践观的有力指导下科学的进行,否则势必会影响我们的整个研究。而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通过学术研究所总结出的规律是否科学还必须经得起实践的考验。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在资料收集中的运用和价值(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系统论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自然观上,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宇宙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相互转化的事物和过程所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并不断演变进化的整体系统,而且把这种认识延伸到社会历史观中,认为人类社会历史也是一种矛盾运动、前进发展的系统整体。马克思在唯物史观中通过对社会结构全面深入的剖析提出了社会形态这一基本范畴。马克思把社会形态看成是多层次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整体。他曾经指出,社会不是由个人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因此必须对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的社会关系作全面综合性的考察,才能从整体上把握社会的性质和全貌。经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社会关系处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之中,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它们在社会体系结构中都由自己特定的地位。除此之外,马克思、恩格斯还把实践的观点引进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他们认为,人类的认识运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发展的过程,其本质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反映客体并充满矛盾的过程。由此体现了马克思把实践看成一个动态的系统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思维过程与认识方法也是一种辩证运动的过程,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复杂的动态系统。(二)马克思主义系统论在资料收集、数据处理中的运用和价值资料收集、数据处理是学术研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整个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性条件。资料收集是否完备、数据处理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着研究的进程和结果。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贯穿于自然观、实践观、认识论的整个过程。他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思维过程和认识方法无不是一种辩证运动的过程,而且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作为人类认识实践活动的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必然也要满足马克思主义系统论的要求所以,在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意识到:资料收集、数据处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动态的系统过程。金融学术研究所需要的资料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只要是和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有关并能反映研究问题的任何资料都是有价值的,因此我们必须扩大我们的收集视野。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我们要秉承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使处理后的数据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相关性、完备性、动态性。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再现经济发展轨迹、揭示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势,才能实现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学术研究。四、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在结果分析、规律总结中的运用和价值(一)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很显然,自觉地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反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而且,矛盾还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二)马克思主义矛盾法在结果分析、规律总结中的运用和价值结果分析、规律总结是学术研究的重中之重,它们是对前期所有工作的升华提炼,没有科学的分析方法、严谨的分析思路必然会影响结果和规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因此,我们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不将其贯穿于结果分析和规律总结的全过程。首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学术研究中肯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但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次要矛盾在